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要跨越的“三重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学提示”中出现的课标议题,指的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表达,该词汇来源于《2017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但是,并非课堂上所有的问题均能以议题称之,课标议题具有迁移性及统领性,属于学科大观念,是课堂中须深入持久理解的核心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只有理解了课标议题,方可在议题式教学中找到抓手。首先明确议题式教学的目的,其次根据目的制定针对措施,最后教学议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议题式教学方可落实到位。议题式教学需跨越“三重门”:厘清概念、转化议题、明确目的,方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三重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9-0012-02
  引 言
  “议题”“议题式教学”出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众多教师对其存在不同的观点,“问题”与“议题”只有一字之差,部分教师认为,一字之差不代表其意义存在差别,且有少数教师认为“议题以及议题式教学”均属炒作,并无实际教学意义。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于议题以及议题式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该理念属于一种教学领域的创新,也是对学科教育的深入探讨,是一种新型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理念[1]。全面学习2017年版新课标,对于议题以及议题式教学,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开展议题以及议题式教学?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如何定义课堂中议题式教学?带着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践[2]。通过探讨实践,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要将议题式教学融入课堂,需跨越“三重门”:厘清概念、转化议题、明确目的,方可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厘清概念
  1.议题的定义
  通过对2017年版新课标中必修模块中的议题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知模板2中有6个议题,均来自《经济和社会》,例如,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增强获得感等。光从议题文字来看,都是一些最为平常的问题,但是细读各个议题,你可以发现上述议题并非问题,這些问题能被选入议题,在于上述议题具有普通问题所不具备的特征。
  2.议题指向大观念
  阅读并思考美国教育学家格兰特·威金斯的大观念思想,在他的观念中,不同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需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的高中生而言,不要求他们所有课程做到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需要对多门课程中的重点、要点内容进行优选、区分,重点关注需深入持久理解的核心观念,也就是大观念。对于问题能够进行自主思考,有利于自我思想的形成,当问题或者大观念较为复杂时,理解大观念就需要提出有价值、可探讨的问题,该类问题需直指大观念核心,清晰、明了地表述大观念,这些表述与大观念相匹配方可成为课标议题。明确该思路,教师在课堂中采取议题式教学,就能有效地避免将“议题”问题化,避免教师误认为设计了问题等于设计了议题。
  仔细研究2017年新课标可知,课程标准中不仅纳入了大观念思想,其“内容要求”也体现了课程的大观念,根据上述标准,在课标中提倡课标议题,让学生深入持久地理解课程内容,以达到学科大观念;根据大观念的释义,课标议题均为课程标准中的重要问题及基本问题,它既总结了课程重点又传达了基础,成为构建思想政治课的框架性问题。各个目标的教学中均提出了大观念以及课标议题,可为学生整理出该课程内容的学习框架。
  二、转化议题
  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定义不同,它们之间存在迥然不同的差异,不能以等号并列。课标议题属于综合议题,是从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对热点社会问题的抽象概括。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展现实际,另一方面能够将其直接作为课标议题在课堂上使用,但是由于其抽象性的限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效果较差以及课堂目标均无法完成。因此,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应避免直接将课标议题作为课堂教学议题。不同时间、条件下,课标议题的内涵也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可将生活情境融入课标议题,赋予多元化的含义,可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参考资料。我们要对课标议题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将其从多元化、抽象化转化为适应性高、专题性强、具体化的课堂教学议题,同时,课标议题与课堂教学议题迥然不同,无法相互替代,上位与下位议题应相互促进,上位课标议题应作为下位课标议题的依据,而下位课标议题则作为上位课标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明确目的
  如何开展议题式教学?如何定义课堂中的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议题式教学的概念尚不明确,有些教师则认为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故而议题式教学也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将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以教材为主进行解答,但是此方法扭曲了议题式教学的初衷,也导致议题式教学失去了其核心价值。故而在课堂中,教师并非设计了议题式教学就等于做到了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议题实施的本质在于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议题,我们通过提出这个议题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这个议题能够学会什么,即在提出问题时,本质是想要学生参与问题后进行自主思考,引起深层次的探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课堂式议题“热度”高的原因在于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议题的反复思考,将学习层层推进,进而指向高阶思维,逐渐理解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内涵,强调核心观点。在标志议题过程中,教师摆脱了将教学要点停留在书本表面的束缚,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议题上获得知识,将课本知识迁移至新的议题中,让议题的真正价值得以实现,议题式教学方可在课堂上有效实施。
  结 语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议题式教学的提出存在其必然性,也是当今课堂教学深化思考的产物。对议题式教学的深入研究,其首要问题在于,要将课堂问题转化为课标议题,应将其与大观念相匹配,将课堂问题指向大观念,在课堂上以大观念为基础呈现课标议题,为议题式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本次议题的教学目的,根据课程内容制定适宜的策略,跨越“三重门”,议题式教学方可正式踏进课堂、步入正轨。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深化对议题式教学的定义,增强课堂上对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能力。但是,在课堂上,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其更深层次的探索才刚刚开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侯璇.探索议题式教学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以“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如何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例[J].中学课程资源,2019(09):47-48.
  张彩云.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三题二意”向度——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2):35-38.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活与哲学》教材中情境素材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tjkqnzdlx2017/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巧荣(1979.7—),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7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