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文本建构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语文综合水平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突破课本教材的制约,对阅读文本进行重新建构,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对基于文本建构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文本建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76-02
  引 言
  建构主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构建新的学习方法,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作为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教学效果一直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引进文本建构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发散思维和概括思维等,全面实现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导致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
  首先,部分语文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背诵—阅读理解”的单一教学方式,周而复始,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只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积累阅读经验和技巧,导致高中生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足、阅读面狭窄等现象,严重制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二、基于文本建构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通过分析体裁进行文本建构
  体裁是文章的内部分类依据,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时代特征,以及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具有一定的美学性质。相同的体裁,在内容方面存在某种共性,如艺术体现、思想审美、感染力等。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文章体裁的稳定表现形式,对其种类进行辨认。体裁受艺术家表现方法、艺术风格和世界观等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文章体裁是了解文章艺术结构的第一步,但仅对一篇文章的体裁、含义进行分析,会显得略微单薄。教师可以采取文本建构形式,引导学生对同一类体裁的文本进行分析、对比,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该文本体裁的独特韵味,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例如,《雨巷》是一首“自由诗体”,通过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其中,“雨巷”“颓圮的篱墙”“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等词句,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作者用它们对当时黑暗的社会、革命的失败,以及时有时无的希望进行比喻,形成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通过这种含蓄的手法,展示作者当时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内心感受。教学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并通过对这些词语含义的引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进这雨巷”中的“颓圮”一词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通过联系诗歌的创作时代和作者的现实生活,体会“颓圮”二字带来的破败与凄凉之感,和雨巷一起营造出幽深、寂静、凄美的氛围,再结合创作的社会背景,想象作者当时面对黑暗社会、革命失败的苦闷心情。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此类体裁的文字魅力,教师可结合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同一类体裁的诗句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深刻理解诗歌的含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向学生提问:将“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欲”字改成“将”字,行不行?为什么?然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合作探讨,最后总结:认为“欲”字比“将”字更能够表达出清明时节,人们心中的悲切之感。通过分析体裁的文本建构,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类体裁文本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发散主题进行文本建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分析思维、判断思维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发散主题的形式进行文本建构,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以此推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升[1]。
  例如,教学《项脊轩志》这一课时,作者以深切的情感表达了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与眷恋之情。“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寥寥几笔,就将一位母亲的形象刻画得鲜活又形象,激起学生对母爱的情感共鸣。但要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母亲的形象,仅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寻找相似主题的文章进行文本建构,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作者另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先妣事略》,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完善对作者母亲形象的构建和认知,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母亲形象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理解了文章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与眷恋之情。同一主题的文本阅读,更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与认知。
  3.通過概括思想进行文本建构
  阅读是学生丰富情感、提高认知、树立价值观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通过概括中心思想进行文本建构,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图片或视频,对学生进行视觉和听觉冲击,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文章所传递的精神,通过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使学生的精神发展逐渐走向成熟[2]。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建构,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面,改变学生的阅读视线,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加强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从文本体裁、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同一建构,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发散思维和概括思维等,在丰富学生情感与认知、提升学生阅读质量与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周嘉宝.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18):8-9.
  开周来.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35):97.
  作者简介:李朝阳(1978.8—),男,甘肃庄浪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