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板书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板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还应继续尝试创新板书设计的诸多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板书的直观教学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以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板书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整理和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课堂板书现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板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板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58-01
  【本文著录格式】吴华娟.小学语文课堂板书改进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03):58,60.
  课堂教学板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在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并逐渐普及,传统教学板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常常被忽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逐渐取代传统的课堂板书,板书常常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即兴发挥:或板书内容杂乱无章,或只板书课题及一些关键字词,或不分主次全盘罗列,内容间缺乏必要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课堂板书不能够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他们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也不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体系,产生逻辑关系记忆,这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刘显国先生在《板书艺术》中说:“现代化教学手段,固然有很多优点,有很强的生命力,但作为常规手段的板书,也有很多优点,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可见,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当前板书的发展创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紧扣教材,实现多方对话
  课堂板书首先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应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做到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板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必须是严格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参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使板书紧扣教材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按作者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作者以参观路线为记叙顺序的写作方法。设计板书就要以参观顺序为主,根据游记的特点,抓住作者行踪,用线索式或图示式设计出游记的路线,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文章思路,又便于学生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观察记叙的方法。既体现了教学目标又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能恰到好处地处理教材,把教学重点放置于板书内容中,一节课之后,学生只要通过板书便可以纵观整节课,了解课文全貌并抓住课堂教学要点,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留下清晰的印象。
  课堂板书也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好的板书,要做到集‘四路’(教材的编排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教者的导读思路、学生的阅读思路)于一体”,能促进教学活动中师生和文本多方更好地沟通和结合。在教学中,不论是让学生发表意见由教师板书,或是由教师启发思考让学生板书,这些有利于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课堂板书应该体现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共同理解,而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单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课堂板书设计并融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创新思想。因此,课前的板书设计不应是单一的教师对文本的单边活动,应是创新的,丰富多样的,应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固定定向的。课堂板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创造的结果,让学生充分参与板书活动过程,打破课堂板书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局面,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合作、和谐的关系,并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课堂板书是师生与文本的多方对话与交流。
  二、因文制宜,精炼板书用语
  课堂板书应因文制宜,灵活多变,课前板书设计理念也要随不同文体和不同教学任务而有所区别。语文课堂板书要体现各类文体的特点。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应紧紧抓住记叙文的三要素或六要素进行板书。说明文的说明性是它区别于记叙文的主要标志,它侧重于事物的特征、结构、功用以及各种说明方法。所以应注重其说明的层次,厘清说明的顺序,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给学生留下清晰而完整的印象。针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模糊性和多义性特点,在课堂板书中则应该尽量避免结论性和知识性的板书,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空间,促进其自主阅读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只有在事先对文本内容进行认真钻研和挖掘,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课文的重难点,从而精炼课文语句设计课堂板书。比如《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抓住了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对母亲的形象、行动和语言的描写来感受母子间真挚朴素的情感。在设计板书时就应注意到以上这些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并对其进行提炼,在板书中合理地呈现,以突出重点,来体现母亲的辛劳、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文中母亲的动作及简短的话语,深深震撼着作者的心灵,所以教师应认真钻研文本,准确体会这一点,再以精炼的板书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板书要做到要言不烦和简明扼要,如古人所说:少则得,多则惑。按照“少书”和“精书”的原则,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来板出文本精华,避免不用课堂板书和随意随性板书或满板板书,避免板书用语啰嗦而喧宾夺主。
  三、因需呈现,书在关键时机
  在课堂板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试着减少传统的结论性的内容而增加一些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富有启发性的提示。直观性较强的板书能够代替或者再现教师的课堂讲解过程或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促进学生的思考,所以课堂板书应该因势、因需呈现出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能急于求成,将结论性的内容直接板书呈现给学生,只有在学生冥思苦想而得不出结论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点拨,比如用关键字词进行启发,让学生进行思考、联想,才能真正锻炼其思维,并能够使学生品尝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于参与课堂。
  课堂板书是在循序渐进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当着学生的面逐步完成的,所以板书内容出现的次序和时间也应该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呈现出来,在呈现的时间和空间上应该给学生留有接受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实现自身对知识的内部消化。板书内容出现太早,学生便会觉得莫名其妙,出现太晚,学生又会觉得多此一举。只有结合好教学过程,把握好板书时机,在学生迫切需要教师写出板书时呈示出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事实上板书的动态生成性就是它的生命力,生命力旺盛的课堂板书应该是根据教学的进度,根据学生学习的不断变化而不断生成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板书的关键时机,灵活变通。在正常情况下,先写后讲的板书具有引导作用,可以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所以具有提示性的板書在课前完成教学效果较好;先讲后写的板书具有总结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所以具有结论性的板书,应该等到“瓜熟蒂落”时再呈现在归纳和总结之中;而边讲边写的板书则具有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师思路、学生思路和文本思路同步运行,所以具有启发性的板书应在课中呈现。把握好板书时机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板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仍然有着许多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功用和地位。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两者间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传统板书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的发展,让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完美结合,共同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显国.板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李文豪.关于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的思考[J].学周刊,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