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困境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业余体校是青少年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专业训练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我国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以及国家输送更多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今我国业余体校已经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特别是一些传统优势项目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如今我国业余体校整体呈现出缩减与衰落的局面,一些县级业余体校和市级业余体校都开始面临各种生存危机,这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业余体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为我国业余体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业余体校 发展困境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c)-0185-02
1 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困境分析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业余体校主要包括校长室、教务处、财务处、办公室和教练员室5个部门,大多数业余体校都没有设立医务室。由于编制短缺的问题,部分教练员身兼数职,除了需要负责自己的训练工作之外,还要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大大分散了教练员的精力,从而难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另外,当前我国业余体校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明显的封闭性,与社会组织和普通学校的联系不够紧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业余体校的可持续发展。
1.2 生源匮乏,生源质量欠佳
如今我国多数业余体校面临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佳的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难以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家长的态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业余训练的参加。然而,如今我国很多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认为运动训练非常辛苦、且容易影响学习,从而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这对业余体校的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3 比赛机制不健全,参加比赛机会不足
我国多数业余体校存在学生参赛机会不足、比赛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如今业余体校中相对正规且得到官方认可的体育赛事主要由体育部门主办,这类赛事对参赛人员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必须是体育局和各项目中心注册过的运动员。因此,对于没有注册过的学生来说只能放弃。
1.4 运动员基数少、出路窄
如今我国大多数业余体现面临着运动员基数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体质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二是学生训练时间不足;三是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除此之外,业余体现运动员还面临着出路窄的问题,如果运动员不能输送到上一级体校中,就面临着以下选择:一是如果年龄较小,可以选择继续参加训练,或者中途放弃,或者就读普通学校;二是如果年龄较大,可以在毕业后就读普通中专和职高等,也可以复读或者自谋出路。
1.5 师资能力不够全面
我国业余体校还存在师资能力不够全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多数教练员科研能力不足;其次,教练员职称考核体系不够健全,教练员工资待遇不够高,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最后,教练员缺乏足够的专业培训。这一系列原因都导致教练员能力不够全面。
1.6 体教结合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多的只是针对业余体校制定了相关文件,但是对学校体育却缺乏足够的要求,很多学校难以接纳体校教练员。我国大多数业余体校都是在课后与周末开展训练,一些学校由于担心出现意外事故,而限制学校场地的开放权限,且学校关于这方面缺乏足够的政策保障。
2 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对策分析
2.1 改革管理机构,更新机构设置
我国体育部门应该形成以社会人民群众为中心的体育工作格局。组织格局方面,要为群众性体育组织和市场机制赋予更多的职能。管理格局方面,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在体育工作中的协同作用。总之,业余体校的改革应该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当地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在业余体校内重点发展几个奥运会中的优势项目;二是增加体校对社会的开放程度,实现业余体校、学校和社会组织的联合发展。
2.2 创新体教结合模式,引入社会力量
各大业余体校应该加强与普通学校的合作,联合建立业余训练队伍,并以学校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育、训练与管理。另外,各地区的体育局与教育局应该积极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制定联席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同时还应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职责。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后备人才的培养中。
2.3 完善教练员培养和激勵机制
建立完善的教练员培养与评价体系,经常性地组织教练员参加各种交流与培训,并将教练员的科研能力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中。可以引入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使其对本校的运动员予以充分的指导,以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优化教练员激励机制,提高其福利待遇,恢复教练员输送奖励制度,并将其绩效工资作为全年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还应该实行多劳多得机制,根据教练员训练学生的数量、训练时间、训练效果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2.4 完善竞赛体系
建立完善的竞赛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实现高端精英竞技与基层群众体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其次,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构建高效统一的精英体育竞赛体系,充分发挥体育比赛的杠杠作用,定期举办各类形式的体育比赛;最后,各项目运动管理中心应该积极举办青少年训练基地之间的比赛,也可以举办与外省市青少年运动队之间的比赛,以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学习。
2.5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国家、社会与俱乐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完善业余体校的训练与竞赛工作。具体而言,应该根据运动训练实际,构建科研、训练与保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应该对各项目技战术、训练方法、训练器材、损伤防治及疲劳恢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研究,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体育训练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引入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以对青少年体育活动进行科学管理。
2.6 完善升学体系,拓宽输送渠道
加强升学体系的完善,为业余体校运动员增加更多的出路,从横向角度上讲,可以加强与社会组织及各类俱乐部的合作;从纵向角度上讲,可以加强与普通中小学及职业院校的体教结合,从而形成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选拔体系。在该体系中,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以保证后备人才输送体制的高效运行。
2.7 夯实学校体育基础
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一般而言,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往往就读于普通学校。我国体育局应该重点研究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家长和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让学校能够对学生的业余训练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增大业余训练的规模,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积极挖掘具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昆仑.对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研究与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46-50.
[2] 贾海霞,蒲艳.刍议我国市、县级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3):82-84.
[3] 王健,马骥.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若干因素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9(2):40-41.
[4] 肖霞,田建强,田东.对海南省业余体校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3):54-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3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