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务川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及效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过度放牧、草原严重退化。通过5年的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建成围栏30.38362万亩、人工种草4.471462万亩,草原植被得到改良恢复。
  关键词:退牧还草;效益
  一、区域概况
  务川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介于东经107°30′~108°13′,北纬28°11′~29°05′之间。东与德江县、沿河自治县相连,南与凤冈县接壤,西与正安县、道真自治縣毗邻,北与重庆市武隆县、彭水自治县交界。县境东西窄,南北长,土地总面积415.89万亩,辖13镇2乡2个街道,113个村(居),总人口45.6万人。县城距省会贵阳375km,距遵义市区182km,距重庆市区378km,习(水)-德(江)高速、G352国道、连接326国道的凤(冈)-武(隆)公路、道(真)-德(江)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捷。
  全县草山草坡133.92万亩,其中宜牧草地98.44万亩,占草山草坡面积的73.51%。在宜牧草地中,成片的共计39.03万亩,占宜牧草地的39.65%,分布有300亩以上连片的有223片,分布在低山11片1.15万亩,低中山212片37.88万亩。在连片草地中,500~1000亩的69片,1000~5000亩的108片,5000~10000亩的111片,10000亩以上的3片,最大有8万多亩(栗园草场)。均属三等草场、草质中等。按类型分,有草丛草场113片23.25万亩,灌丛草场97片13.76万亩,疏丛草场13片2.02万亩,分别占宜牧草地的23.62%,13.98%,2.05%。
  务川自治县天然草原植被类型为天然半干旱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种类:车前草、地星秀、马鞭草、地葫芦、野棉花、狗尾草、夏枯草、苦蒿、百蒿、鱼秋串、茅草、马塘、百胆草、莎草、竹叶草、厥类、金银花。草地植物4月中旬返青,5月下旬至8月下进入旺盛生长期,9月下旬开始枯。
  根据草地站监测结果,2014-2017年,天然草地平均盖度92.6%,平均鲜草产量2206.86kg亩,利用率75%估算,可载17万只羊单位,但目前饲养量已超过20万只。2000年-2013年,约有112万亩草地被退耕还林项目退为林地。超载过牧频发,导致原草地严重退化.2012年,草地产量下降52.8%,人工草地增产量由15000kg/hm2下降到7820kg/hm2。
  二、务川县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情况
  1.任务及投资情况
  2013年务川自治县被确定为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县,5年来,共承担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36万亩。其中草地改良12.2万亩,人工种草9.3万亩,围栏封育14.5万亩。下达批复总投资50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94万元,地方配套1556万元。截止2018年,实际完成总投资349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494万元、地方配套0万元。详见表1
  2.围栏工程完成情况
  共完成围栏封育面积30.38万亩,建成围栏单元108个、围栏数量39959张、围栏长度119.878千米,涉及23个多乡镇(街道)的100393户411994人,涉及牲畜17.1242万个羊单位,详见表2。
  三、草地植被恢复情况
  1.草原监测站点建设情况:自实施退牧还草项目以来,务川县聘请贵州阳光草业科
  技有限责任公司对我县实施项目区进行监测,选择代表性强的人工草地3个样地,草地改良3个样地,围栏封育3个样地,定点监测。每年在牧草生长高峰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测定,主要测定地上生物量、盖离度等。
  2.草地实施后植被监测情况
  每年7月份,主要手段以样方框、测绳、手提电子秤、坡度仪、GPS等仪器调查,分别对项目区实施前、后草原进行草地监测。监测结果为:
  (1)2014年项目工程区植被变化情况: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围栏封育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94%、90%、96%,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161%、125%、433.3%;平均鲜草产量4523.6公斤/亩、8514.9公斤/亩、1929公斤/亩,比实施前分别提高了109.8%、871%、1103%;平均高度59厘米、79厘米、39厘米,比实施前高8厘米、69厘米、33厘米。
  (2)2015年项目工程区植被变化情况: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围栏封育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95.7%、92.7%、86.3%,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64.2%、46.4%、78.7%;平均鲜草产量962公斤/亩、743公斤/亩、455.8公斤/亩,分别提高了659.18%、425.5%、390.8%;平均高度45厘米、27厘米、26厘米,比实施前高35.7厘米、10.3厘米、23.8厘米。
  (3)2017年项目工程区植被变化情况: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围栏封育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96.7%、92%、90%,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1.05%、49.1%、17.3%;平均鲜草产量1410公斤/亩、1066.7公斤/亩、256.7公斤/亩,分别提高了409%、135%、161.1%;平均高度91.7厘米、25.3厘米、18厘米,比实施前高87.7厘米、22厘米、14.8厘米。
  3.植被恢复效果
  结果显示,务川县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减轻了草原放牧压力,项目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高鲜草严量和可食比例与项目实施前和项目区外相比均有提高,植物群落朝输趋于稳定的方向发展。
  四、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草原草场平均产草量由建设前276.4kg/亩提高到2206.86kg/亩。同时,通过饲草基地、棚圈等饲草饲料机器贮备量增加,品质改善,抗灾能力增强,仔畜繁殖成活率可达到96%以上,出栏率提高4~6个百分点,间接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广大养殖户逐步认识到了草场资源的价值,增强了农民的保护意识,建立了基本草原保护、禁牧制度,草奋平衡状况得到改善。特别是通过牲畜棚舍建设、品种改良、人工草地等后续产业开发,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进,规模化、舍饲化、标准化养殖得到快透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县建成养羊专业村6个、养羊专业合作社16个,累计调引优质种羊10500只,羊饲养量达到205200只,其中出栏148672只。
  3.生态效益
  草地改良内三叶草等饲用价值较高的牧草比例大幅提高。国栏后牧草平均高度、盖度、产草量、可食比例及牧草品质,较围栏前和项目区外有显著提升。草原“三化”特征明显减轻,草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草群植被自然更新,植被结构趋于合理,草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草地生产力提高,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
  作者简介:申建江,男,贵州务川自治县,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6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