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是支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诉求。文章从政校行企协同的角度,提出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路径:高职院校要精准定位,全面与区域行业企业对接,科学遴选骨干专业;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骨干专业建设及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要完善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优化服务供给机制,高效推进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地方政府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校的参与力度。
  [关键词]骨干专业;高职院校;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赵忠见(1975- ),男,满族,辽宁锦州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河南  郑州  45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三螺旋理论下‘政校行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GLX67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4-0053-04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高职教育现代化水平,2019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到2022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与150个骨干专业(群)”。截止到2019年2月,32个省份发文共立项建设骨干专业(群)4208个。各地高职院校基于文件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骨干专业建设。然而,由于每个高职院校对骨干专业建设的理解不同,以及地方政府的推进机制、服务供给机制也不尽完善,致使部分高职院校在骨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的现实基础
  1.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6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其中高职院校共计1423所,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精准,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骨干专业(群)建设参差不齐。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指出,高职院校要加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改革。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从专业(群)建设、教师队伍、配套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加强骨干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形成办学品牌、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需要。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国内有学者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较为陡峭,985大学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端,高职院校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最低端。无论是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端或最低端,“特色”“优势”“品牌”都是院校发展的共同目标。高职教育作為一种类型教育,骨干专业(群)建设是其内涵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针对所在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等产业的发展需求,创新“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设置专业,完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自身骨干专业(群)的“龙头”地位,以专业建校,以专业兴校,促进教学质量提升,进而达到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结构优化、各类型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
  3.高职院校推进骨干专业建设是支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现实诉求。以学科、专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美国硅谷、中国中关村的成功经验使我们认识到高等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特别是高职院校,其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尤为紧密。高职院校应在充分了解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优势,打造特色专业群,加强骨干专业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分析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推动应用性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二、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路径
  1.高职院校要精准定位,全面与区域行业企业对接,科学遴选骨干专业。现阶段,有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盲目攀比跟风。这些高职院校片面地认为骨干专业就是热门专业,增设新专业时未考虑到自身的办学实力与特色,未充分调研市场需求,这样势必会降低专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遴选骨干专业时存在较大随意性。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骨干专业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在选择骨干专业时,要做好SWOT分析,结合学校内外部环境,准确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遴选。高职院校必须精准定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使骨干专业建设更为合理。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功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形成卓越品牌的立足点。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尤其在骨干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做好区域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区域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层次及数量等方面的准确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预测,以及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确立骨干专业。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知识与技能并重、能力与素养并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专业建设要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水平、个人素养为抓手,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政府进行沟通与交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实现骨干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建设骨干专业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断提高骨干专业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从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例如,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紧抓机遇,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增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并以其为骨干专业,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联合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校企共建共享,培养了一批面向现代装备制造行业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2.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骨干专业建设及发展战略。高职院校要立足于现有的专业体系以及专业群,有效整合资源,制定骨干专业建设及发展战略。
  第一,专一化战略。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减少专业大类布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聚焦某一大类专业或专业中某一点建设,打造区域高职教育优势。
  第二,差异化战略。高职院校在建设骨干专业时要充分调研、全面论证,尽可能地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即本校的骨干专业要独具特点,既可以是具有丰富的历史沉淀,如应用型研究成果丰富,也可以是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某一方面甚至是某一点新需求。例如,郑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郑州市材料产业中超硬材料方面的需求,开设了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超硬材料方向,并且把这个专业遴选为骨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以其为核心打造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群。总之,高职院校在建设骨干专业时,务必要凸显自身特色,减少专业建设同质化现象。
  3.各级政府要完善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在建设骨干专业的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资金的支持。
  第一,完善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首先,完善国家层面的骨干專业建设推进机制。近年来,国务院下发了相关文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与骨干专业的目标,国家相关部门将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与普通高校“双一流”建设摆在同等重要位置,这是尽快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的必经之路。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出台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总体方案,明确骨干专业建设的思路、原则、目标、具体任务、时间节点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内容。其次,完善地方层面的骨干专业建设推进机制。各省市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特色和需求,出台骨干专业建设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规定,明确地方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任务、具体措施等内容。地方政府要立足于本地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骨干专业进行布局。
  第二,建立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没有明确指出高职院校骨干专业(群)建设的资金投入标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中提出要健全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对“双高计划”给予奖补支持,要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基于此,笔者建议国家要建立骨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保障体系:首先,对现有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剖析,明确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本科院校建设“双一流”学科的经验,在国家层面设立专业(群)建设专项资金,并完善相关的资金投入及保障制度。值得一提的是,要在制度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国家、省市及行业企业各方的投入比例限额。其次,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在公平分配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前提下,采用竞争性拨款机制,以各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结果为参考,结合中央财政政策,动态调整高职院校财政拨款相关制度。
  4.各级政府要优化服务供给机制,高效推进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第一,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制度改革,以人才政策为驱动,不断完善师资建设体制机制,做好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优秀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人物等各梯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优化经费补贴、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激励制度。
  第二,地方的工业和信息化局、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高职院校、企业与行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骨干专业遴选、专业建设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等方面提供具体的指导以及相关信息。地方政府要以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加强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成果推广转化,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高职院校需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
  5.地方政府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高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校的参与力度。第一,政校行企要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切入点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骨干专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寻找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合理调整骨干专业建设的方向、内容,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二,完善企业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制度。企业根据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需求,选派业务精英、技术骨干、技能大师等相关人员前往学校讲学或担任兼职教师,并为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供建议,甚至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以提高骨干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完善骨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机制。校企双方加强沟通,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技术标准、用人需求变化和岗位标准等信息,高职院校则根据企业提供的这些信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方向等。此外,高职院校要重视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组织进行沟通,搭建政校行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共建实验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从而为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建设优质载体。
  [参考文献]
  [1]吴峰.区域经济视野下江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15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17,11(2):86-92.
  [2]覃文松,洪波海.综合型高职院校骨干专业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5):27-32.
  [3]乐艳,陈德林.我国高职专业建设的现状、特征与对策研究——以X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2):126-129.
  [4]潘胜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路径的研究——以会展管理与服务专业群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142-143.
  [5]周仕来,李江波,杭霞丽.高职院校骨干专业设置的抗市场冲击风险性研究——以地矿类专业转型发展为例[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29-33.
  [6]朱宝.高职建筑工程技术骨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81-83.
  [7]张博.示范专业引领下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12):24-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7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