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職院校打造品牌专业群是职业院校新一轮内涵建设和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做法体会出发,就特色专业群设置原则、构建思路、建设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区域产业;特色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242-02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办出学校特色、品牌的关键载体,是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根本途径,一直有国家政策作为支撑和引导。专业群建设是以核心专业建设进行的资源整合活动,是服务区域经济、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凝练专业特色亮点、提升学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以建设专业群为核心,打造品牌专业群将是高职院校优质校内涵建设、专业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特色专业群设置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服务区域产业集群,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体面就业为导向,坚持共享性、协调性、适应性和科学性的四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强调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适应性强调与产业、行业技术领域发展的相关性和适应性;共享性强调内外资源的配置优化;协调性则强调企业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的协调、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规模的协调以及学校内外部的协调。
高职院校专业群应围绕职业岗位群、产业链、学科基础等进行构建,并与产业、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群内各专业应面向产业中的某一岗位集群或产业链条,也可以是同一技术领域上的多个专业方向,能够在同一个实际操作过程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际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反映在实际教学上就是群内各专业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基础的课程知识,能够在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完成具体的实训操作任务,在实训平台中的设施、设备上也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共享的,并有许多实验实训项目是共通的,这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学校的资源整合利用。
同时专业群也可根据专业目录的分类为设置原则,其中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也是要由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学院的办学背景、学院自身的办学目标、条件和专业发展历程确定的,各院校专业群内包含的专业数量和分布可以与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划分不一一相对应。
二、特色专业群的构建思路
基于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的核心目的,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在区域经济视角下,对接区域产业调整和升级,从产业链、职业岗位群、核心专业建设、产业复合性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专业群,深化专业内涵发展。主要构建思路有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基于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以核心专业为基础构建专业群、基于产业复合型人才和跨界要求组建专业群、基于学科逻辑组建专业群等五种构建形式。现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构建为例进行分析。
学校主动呼应龙岩市建设创新型工贸旅游强市发展定位,对接“365产业”(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文化旅游等3个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建筑与房地产、能源与精化、农产品加工、烟草、建材、纺织等6个重点产业;培育发展光电与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5个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稳定和壮大发展形势好、适应能力强的特色、骨干、重点专业,逐步减缩、停办招生量较少、就业率较低、同质度较高的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在整合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打造“三优专业群”,即优先发展专业群——信息互联、智能装备制造,优势发展专业群——城乡建筑技术、旅游服务、创意设计、现代商贸,优育发展专业群——健康服务、幼儿教育,形成对接区域产业、引领区域产业、以专业群为核心的特色专业体系,使学院发展更好地适应龙岩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内容
专业群的建设路径需要从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出发,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实践基地以及组织管理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协作建设,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显著提高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集群的能力。
(一)建立专业群内专业课程选(辅)修制度
推进一年级按专业群群内的新生,实施“专业群通用基础课程+学期课程实际操作项目”教学;二年级分专业强化实施“专业能力培养方向课+学期综合实操项目”教学;三年级分专业实施“综合能力实训项目+半年项岗实习”教学,群内专业选(辅)修制度是指学生除主修专业方向的课程之外,可以在同一专业群内选(辅)修其他专业的能力方向课程,规定选修一定数量范围内的课程可以替代主修专业的方向课程的成绩或学分,辅修的课程学校给予出具辅修的课程结业证书,有机衔接起来,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构建特色专业群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传统中某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是强调针对性,而特色专业群一体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设计是有所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柔性”和“可拓展性”,使之能够适应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按照“基础平台+专业模块+专业拓展”的构建模式。此模式中,“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组成,“专业模块”课程由专业能力方向的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组成。其中,“专业群基础平台”的课程体现专业群的共性要求和“厚基础,宽口径”,“专业模块”的课程能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专业个性化。通过此构建的课程体系模式,课程体系能够实现“底层的专业平台课程共享,中层的专业模块课程分立,高层的拓展课程互选”,以确保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三)融通群内专业师资结构
可以尝试打破传统学校—二级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组织形式,代之以二级学院—专业群—项目组(课程项目组、实训项目组)的组织形式,实现专业群建设的协同效应,避免某一专业过分强调自身利益而导致本位主义。这种以专业群分项目建设任务成立项目组,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推动专业群建设的方法,利于明确责任和分工,实现师资共享,从而有效促进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同时,项目组的组建也可以依据教学资源建设、实习(训)基地建设、招生实习就业建设等专业软硬教学条件的建设内容来进行分类确定。
(四)创建优质共享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
专业群建设能够有效推进和提升教学资源库的一体化设计,根据产业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系统整合优秀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库服务教师教学、学生辅学、企业自学的多功能作用以及专业群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有利于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主要是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软件则主要包括一批网络适应性好、技术含量高、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测试题库、虚拟工艺等,形式包括文本、动画、图片、视频等多种类型。
(五)建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
由于专业群各专业之间具有天然的技术关联性,因此相关实践基地建设直接有利于系统统筹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设备的购置和实践基地的开拓,实现实践设备和实习(训)基地的最大共享。专业群实践基地建设应在坚持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基础上,按照“三中心、一平台”的功能定位来共建共享教学实践基地,即实践教学中心、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平台,凸显基地的共享性和生产性,体现新一轮高职实践基地建设的新要求。另外,专业群实践基地建设还可以实施群内对接产业的技能鉴定考核,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最大限度地实现基地的开放和共享。
(六)构建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专业群建设标准和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引导专业群的建设,从专业群建设要素来看,专业群结构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人才培養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是主要要素。探索从教育思想与专业群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与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特色创新这八个部分构建指标体系,依重要程度设立权重和分数,得分结果分为A、B、C、D四个档次。以此较好地指导专业群的立项工作和建设方向,培育专业群建设成果。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有效对接了地方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了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通过专业群的建设有效整合了专业的各方面资源,更加灵活地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有效提升专业品牌建设,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打造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
[1]丁宗胜.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2).
[2]李玉珍,肖怀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6).
[3]李大卫,于海祥,吕景泉,等.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