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稷山县板枣种植户经营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稷山县是全国红枣之乡,是全国红枣生产十大基地县,当地所产的板枣名列全国十大名枣之首。近年来,稷山县板枣产业发展迅速,板枣产量和品质日益提升,但受农户种植规模小、品牌建设不完全、合作社发展不规范等因素的制约,板枣种植户的种植收益不高。在对稷山县板枣产业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300户板枣种植户的经营收益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壮大板枣产业和提高枣农收益的对策建议,希望为当地板枣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板枣种植收益;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5-0035-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1  研究背景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1]。
  稷山县是全国红枣之乡,是全国红枣生产十大基地县。稷山板枣以皮薄肉厚、营养丰富、食药俱佳享誉国内外,名列全国十大名枣之首。2018年,稷山县板枣种植面积达到1.02万hm2,总产量6 000多万kg,产值6亿元,枣农人均收入1万元,人均增收2 300多元。板枣产业已经成为稷山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应该看到,受到发展时间短、农村现代市场建设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稷山县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品牌建设滞后及农户规模小等问题的制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3]。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考察当地农户种植收益情况、合作社发展情况、技术培训情况以及品牌建设情况后,对农民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考察,并提出对策建议。
  2  稷山县板枣产业基本情况
  2.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稷山县是全国红枣之乡,是我国枣栽培历史最悠久、古枣树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县依然存活挂果的千年古树有17 500多株,五百年以上的古树有5万多株。
  近年来,稷山县板枣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板枣产量和产值快速增长。除了2015年由于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导致板枣产量和产值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年份二者均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2018年,板枣产量达到5.76万t,产值接近6亿元,增速均达到了30%以上。
  第二,各类板枣种植加工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长。近年来,稷山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板枣产业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引进扶持了“原味园”“贵妇人”“一生情”等板枣加工企业,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对板枣种植大户和合作社进行扶持。
  2.2  产业链条不断延长
  板枣加工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更大市场的重要途径。2017—2019年,稷山县大力发展板枣加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出台奖补措施,引进扶持板枣加工企业。稷山县通过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政府担保贷款以及建设产业园区和厂房等措施引进了“原味园”“贵妇人”“一品红”“维之王”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加工企业,为板枣的精细化加工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二,创新合作模式,鼓励户企联合。板枣的品质是开展精深加工的基础,而良好的户企合作则能够有效保障板枣的质量。为此,稷山县借助合作社的力量,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开展户企合作,保障板枣的品质。
  第三,引导制定生产标准,提高板枣加工质量。稷山县板枣生产企业联合会在统一板枣清洗、烘干等标准化技术的基础上,倡导真空无菌包装、精小包装、分级储存等加工包装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板枣加工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板枣附加值。
  2.3  技术培训日益丰富
  板枣种植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稷山县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板枣种植培训,多次聘请山西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专家,与本地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组成专家组。以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和板枣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课堂和田间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和咨询服务热线电话,为枣农提供关键管理信息,加强技术服务。
  此外,稷山县还制定了板枣生产管理技术标准,推广板枣管理新技术,重点解决黑斑、落果、裂果、储存等难题,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倡导延迟采收,推进板枣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统筹建设“姚村万亩板枣示范园”“500亩(33.3 hm2)枣园土壤改良标准化管理示范园”“陶梁村百亩老枣树更新复壮标准化管理示范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板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实行专业技术管理,专家专人负责,并采用防雨棚、滴灌等先进管理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板枣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3  稷山县板枣种植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定及说明
  为了研究板枣种植净收益的影响因素,根据对稷山县300个种植户的实地调研和分析,共选取了7个影响因素。为了研究多个影响因素对于收益的影响方向和程度,這里选取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在借鉴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净收益为被解释变量,以户主年龄(X1)、从事板枣种植的劳动力人数(X2)、板枣种植面积(X3)、亩均资金投入(X4)、是否参加种植培训(X5)、户主受教育程度(X6)、板枣销售渠道(X7)等7个为解释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假定这些解释变量可以最大程度的反应被解释变量的变化情况,利用SPSS 24.0软件对此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实证模型如下。   Y=β0+βX1+βX2+βX3+...+βX7+ε      (1)
  模型中,种植净收益为被解释变量,由于该项数据值很大,为了能够使模型结果更为平缓,这里对种植净收益取了对数,设为Y,解释变量分别为X1~X7,ε为误差项。
  3.2  实证分析及相关检验
  3.2.1  拟合优度检验
  运用SPSS24.0软件,对7个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销售渠道(X7)这一变量为离散变量且不能排序,因此本研究对销售渠道这一变量进行了哑变量设置,将“市场零售”选项设置为哑变量,因此,SPSS判断的变量个数为8个,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R是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R2代表判定系数,Adjusted R2表示调整后的判定系数,D-W代表Durbin-Watson检验。回归结果表明,除了销售渠道(X7)中的“商贩收购”外,其余自变量对板枣种植净收益在5%的水平下都具有显著性影响;模型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964,判定系数为0.929,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为0.927,判定系数与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基本相等,且与1接近,说明模型拟合度好,不被解释的变量少。此外,残差独立性检验的D-W值为1.778,接近2,可以判断残差序列无自相关。
  3.2.2  显著性检验
  运用SPSS 24.0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分别为F检驗和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模型的F值为473.886,对应的P值小于0.001,假设n代表样本量,m代表变量个数,那么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水平下,F>F(8,291)=1.970,模型计算的F值远远超过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回归系数分析见表3。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中t代表t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Sig.代表对应的P值,假设显著性水平为0.05,那么由表3可以看出,除了销售渠道(X7)中的“商贩收购”外,其余解释变量的P值均小于0.05,能够拒绝原假设,它们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3.2.3  多重共线性判别
  多重共线性是指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相关关系的问题,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可能导致模型估计出现偏差,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种。
  第一,经济变量变化趋势的同向性,很多经济变量在时间上有共同变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变量间发生相关[4]。
  第二,解释变量中含有滞后变量,在模型假设中,往往需要引入前期数据来进行解释,但前期数据与当期数据之间就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第三,利用截面数据建立的模型也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原因在于同一时间的数据发生的变化往往具有相关性。
  判断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主要靠容差和VIF两个标准。其中,VIF为容差的倒数,一般来说,模型中的容差大于0.1,或者说VIF小于10,说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的变量都满足容差值都大于0.1,VIF都小于10的要求,因此可以判断,所有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3.3  回归结果与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全部7个变量在模型中显著,并且都是正向影响。
  根据回归结果,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Y=3.499+0.003X1+0.064X2+0.025X3+0.001X4+
  0.047X5+0.063X6+0.039X7      (2)
  各个解释变量对于板枣种植净收益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从事板枣种植的劳动力人数(X2)>户主受教育程度(X6)>是否参加种植培训(X5)>销售渠道(X7)>板枣种植面积(X3)>户主年龄(X1)>亩均资金投入(X4)。
  4  政策建议
  4.1  加快制度建设,规范合作社发展
  要进一步发挥稷山县各类板枣专业合作社在带动农户、拓展市场、打造特色、创立品牌等方面的作用,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的合作社制度,规范合作社发展。结合农村和农民实际,适当简化合作社组织架构,通过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等办法,提高普通社员在合作社中的话语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5-6]。
  第二,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合作社市场意识。发展较好的合作社中都有一部分农村能人参与其中,他们无论是市场意识还是专业能力方面都表现突出,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发挥农村种养大户、农民商人及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农村能人的作用,适当引进农村能人经营管理合作社,同时利用好这些能人来加强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合作社提质增效。
  4.2  创新培训模式,培育职业农民
  当前,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普遍,“谁来种地”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板枣种植户的培训上,稷山县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农民培训的技术与能力并重。
  第一,构建层级合理的农民培训体系,每一层级对应不同的培训对象与培训内容,层级越高,要求越高,人数越少,这样才能使培训有的放矢,不致于流为形式。
  第二,制定科学的农民教育培训指导大纲,植入创新创业基因,针对板枣生产经营特点,确立课程的核心层和骨干层,使培训既能满足农民对板枣种植技能提高的要求,又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职业农民的迫切需要[7]。   第三,探索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可以探索采取“校企合作”的一体化培训模式、订单式培训模式等新型培训模式。这些培训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培训流程的规范化和培训内容的创新化,能够充分满足农民和社会的需求,最大程度地保障培训的质量。
  4.3  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
  当前,稷山县板枣种植户的经营规模多集中在0.3~1 hm2之间,这一规模对于板枣这类经济林而言相对较小,扩大规模经营,可以从以下3点着手。
  第一,以村集体为主导,推动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將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
  第二,以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目标,促进板枣规模经营,可以在综合考虑土地流转费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或以土地入股参与经营和收益分配,进而推动板枣规模经营。
  第三,加快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要采取多种措施强化集体经济实力,加快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而促进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
  4.4  强化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要拓宽板枣销售渠道,实现枣农增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形成板枣质量安全标准和标准化生产规范。
  第二,拓宽板枣销售渠道,推动板枣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相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第三,强化合作社与枣农的利益联结,形成稳定的板枣收购体系。鼓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协商板枣价格,提高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谈判地位,保障枣农的种植收益。
  参考文献:
  [1]邓宏亮.财政支农、农业信贷与农民收入效应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28(1):79-87,96.
  [2]杨国琨.湖南省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3]蒋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7.
  [4]高彬.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5]刘秀兰,王珏.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5(4):148-154.
  [6]唐敏,吴本银.农民收入增长模型:一个宏观计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8):81-86.
  [7]杨林娟,戴亨钊.甘肃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3):99-102.
  (编辑:季  鑫)
  新闻动态
  北京努力打造全国农机科技新高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发挥好农机在“三农”建设中“补短板、促升级、稳增收、保小康”的基础性作用。记者从北京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了解到,在保春耕的基础上,该站围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农机科技支撑、服务支撑、制度支撑、政策支撑,加快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生产体系和装备集成配套解决方案,促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打造成为全国农机科技新高地。
  一是做好乡村振兴保障工作。产业振兴方面,针对蔬菜、粮经、林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六大产业,做好农机集成配套应用,构建标准化、园区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生态振兴方面,重点做好粪污治理及种养循环、秸秆利用、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耕地扬尘治理、林果残枝利用等绿色机械化技术应用,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文化振兴方面,积极在亲子体验园、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中展示农机文化元素,打造有特色、可体验的农机休闲文化综合体;人才振兴方面,加大农机人才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机人才队伍;组织振兴方面,重点推进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蔬菜生产服务为主的新型农机合作组织建设,使其成为乡村综合农事配套服务供给的中坚力量。
  二是做好低收入村帮扶工作。根据低收入村人员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特点,按照“技术扶贫、产业脱贫、人才增收”的思路,针对鲜食玉米、谷子、甘薯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开展农机装备集成配套和技术示范,加强乡村人才技术培训,以技术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助力低收入村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确保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打造智慧农机创新基地。积极推广农机作业管理系统、智能终端和农机作业质量监测技术应用,为合作社精准作业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推动智能化农机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开展精准农业示范,全方位展示数字化地块管理技术、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全程智能化作业技术、信息化系统展示与管理技术;运用5G通信技术,完成单机无人作业系统集成,结合春耕、夏收、秋耕等,开展耕、播、追肥、施药等环节的单机无人作业试验,推动智慧农机发展。(芦晓春)
  作者简介:王  阳(1997—),女,山西稷山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胡乃元(1994—),男,山西洪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通讯作者:李富忠(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9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