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再融资的规模也不断上升,但是上市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情况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依据实际的相关各项财务指标,利用科学严谨的方差检验法、T检验法,探究分析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具体分析研究。希望我国各大上市公司能够提高对企业危机的警惕性,根据自身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融资方式和最佳融资时机,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添砖加瓦。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经营业绩;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迅猛发展,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一步的重要课题。了解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分析其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规律、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找到最合适的方式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因此,上市公司应该结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时机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权再融资现状
  (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
  通过对比分析2013~2015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广沪深三市的前100强的上市公司所公布财务报表信息情况,并有选择的剔除以经营货币为主的金融上市公司和ST类上市公司,以最终筛选出来的6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从这些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数据中笔者发现,这三年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69.13%、72.33%、80.15%,呈现上升趋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说明在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债务资金占大多数,而来自所有者的资金较少。这种情况将为企业带来较高财务风险,可能出现资金流不足,资金链断裂,无法及时偿债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
  (二)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现状
  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扩大,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也不断增长。根据2018年6月22日中新社北京新闻关于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数据情况显示,2017年共266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再融资,其融资额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不仅是在我国境内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国外和中国香港地区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2017年共審结IPO企业633家,全年共核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和再融资申请32件,支持境内企业在香港市场融资2165亿港元。
  二、样本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并功效系数化处理
  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对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这一问题至关重要。根据著名的Jensen定义,自由现金流是指净经营现金流扣除收益为正的资产性投资后的现金流。笔者选取了反映公司运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反映公司发展能力的总资产增长率和反映公司长期市场绩效的托宾Q。
  因为本文是把不同年份的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所以合理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笔者选取的是功效系数法。它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满意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业绩评价,企业中不同的业绩因素得以综合,包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定量的和非定量的。
  (二)采用方差分析法、T检验法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2个及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可简单直观的检验多组样本之间的均值变化关系,并得出准确结论。将所选取的各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指标按照再融资方式分成3组,采用方差分析法两两分析
  T检验,亦称student检验(Student’s test),使用T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总体标准差未知的正态分布。用T检验法检验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与某个数值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
  三、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变化
  (一)经营业绩与资产负债率显著反相关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一家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代表着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用于经营活动能力强弱,是公司年度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负债不仅需要向欠款方付出本钱,还需要付出额外利息,所以假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收益率比利息率低就会严重影响最终的经营业绩。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低,公司经营业绩就越高,且公司发展就越稳定。
  (二)经营业绩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
  根据梅耶斯提出的著名等级筹资理论,当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时更青睐内部资金;如筹集外部资金时,应优先选择外部资金,再选择股权资金。但是根据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等级筹资理论并不适用,且进行股权再融资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公司规模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至关重要,公司规模越大,其公司体系越健全,公司结构越稳定,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力越强,经营业绩也就越稳定。故可以认为公司规模越大,经营业绩的增长速率也越快,且年度纯利率会越来越高。
  (三)短期内经营业绩低于股权融资前
  对比分析上市公司各项指标后笔者发现,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后经营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现象。其中净资产收益率的下滑情况最为明显,且直到股权再融资的第四年才开始回升。进行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一直高于行业内平均水平这一现象是业内公认成立的,但再融资后的业绩下滑,前三年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事实也是毋庸置疑的。不难发现,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后的几年内的确存在业绩恶化,甚至是低于融资前的。
  四、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变化影响因素
  (一)资本结构不同   2003年李志文和宋衍蘅提出,资本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筹资方式的决定,从而对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并不健全的资本市场机制下,市场和股东对企业的直接监督和施行的效率其实很低,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代理人手握现金流量较多,对最终的融资方法决策权较大。由于代理人们错误估计股权再融资的成本,认为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自己所承担的破产风险,没有充分考量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债务比理论和最优的筹资方式。
  (二)融资方式不同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内源型融资和外源型融资兩种。内源型融资主要是在公司内部通过计提折旧而产生的现金流以及通过留用利润而增加公司资本的形式,也可以理解为是公司自有资金和经营利润的资金积累部分。这种方式不需要向外支付利息,也不会减少公司自身的现金流,这个显著的优势使得内源型融资的成本显著低于外源型融资。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这些资金除了自身内源型融资之外,绝大多数需要外源性资源的帮助。上市公司寻求外源性融资的方式有向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借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的债券融资方式、配股及增发新股的股权方式、发型可转换债券的半股权半债券方式。各公司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而融资方式的不同也决定着该公司经营业绩的盈利变化趋势。
  (三)选择融资时机
  一般地,在上市公司确定再融资的想法之后,何时开始找投资人、何时融资、何时是最佳融资时机等一系列问题就迎面而来。
  不少公司应对危机的警惕性不足,忽略了融资从对接、评估、审核到最后洽谈完毕的时间往往较长,最少也需要几个月,若是在公司意识到自己资金链将出现断裂时再行动肯定为时已晚,要有危机意识,提前做准备,提早找好投资人。当本公司行业正处于上升期,企业一直在走“上坡路”,且未来行业前景一片大好时就是最佳融资时机。企业“很赚钱”的时候去融资,企业才能“更赚钱”,经营业绩回升时间也会大大简短,对企业未来发展更好。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应当会稳步上升,但是仍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会减慢其前进步伐,如负债率以及融资方式、融资时机会等。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员应该重视股权再融资问题,积极行动起来,针对不同上市公司自身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案和融资时机,提高危机意识,降低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降的时间,努力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前后经营业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晓艳.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其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刘少波,戴文慧.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研究[J].经济研究,2010(05).
  [3]杜沔,王良成.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前后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03).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74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