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由于口语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地位的提高和用途的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已被认为是未来新社会建设者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小学生口语表达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众人面前吞吞吐吐,对事物表达不清;语法错误百出,语句层次不清,等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说”与“写”结合起来,不能忽视说话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发挥好助推器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要引导学生认清其主导地位,明白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树立自信,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在一点一滴中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6-0058-01
  【本文著录格式】孙凤.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课外语文,2020,19(06):58,60.
  提起语文,大家首先会想到阅读、写作、汉字书写等,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说话能力。其实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很多语文教学仍存在重“写”轻“说”的现象,这导致很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影响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这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并将之纳入实践,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什么叫语文?叶圣陶先生有一个权威性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搞通、搞懂语文。但是,很多地方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听说训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是一味强调学生写作、答题的能力。我国教育部对教学大纲的不断修改,不断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看出口语能力日渐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阶段,从小开始抓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让他们受益匪浅。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能使孩子与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更是自身素质的表现,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語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口语应用的广泛性决定它不可或缺的地位。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日常生活到各种本领的学习,无一不需要口语。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能够与别人更好的交流,更是一个人自身素质的反映,学生应深知只有自己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愿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一旦树立了这种意识,相信也会不断激发他们主动说的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只有对其产生兴趣,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张开口实践,从而促使口语表达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相反,如果小学生自己还没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提高不提高无足轻重,对说话一点兴趣也没有,那么可想而知,他们会面临怎样的困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演讲、辩论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学生参与实践,多与他人交流,也可以布置一些任务,例如讲些故事、读点报纸、背诵名篇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一点点发现说话的魅力,培养浓厚的兴趣,在主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保护和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兴趣,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课堂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锻炼小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注意到刚入学的学生特别爱问为什么,问题最多,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问题却逐渐减少,是学生没有问题可问吗?显而易见,不是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凡事爱问个为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也不断增加。例如怕问错了遭到同学的笑话,怕问题不是应学的范围而被推脱。因此,学生就把问题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的好奇心被压制下来,问题意识逐渐淡泊,于是就出现了学习被动,机械听老师讲授的现象。问题提得少了,发言的机会也就少了,能锻炼口语的实践自然而然也少了。针对此情况,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保护和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兴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其是否合理,教师要尽可能解释清楚,给出合理答复,并让其参与讨论,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问的勇气。教师还可以把问题搬上课堂,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能力。
  三、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训练环境,让学生敢于说话
  宽松的氛围是学生畅所欲言的前提。作为学生,我深知教师对学生巨大的影响力。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别的依恋,他们的一举一动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而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哪怕是一次信任的点头,在学生眼中也是一种安慰与鼓励。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采用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等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各抒己见。发言过后,教师也应给出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即使是他们的发言不合道理,教师也不应该全盘否定,可以从别的方面做出修改与补充,也可以让全班共同讨论,看如何改进。总之,创设宽松融洽的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主张,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发言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敢于大胆说话
  一个人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必须有自信。自信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支持人坚持不懈的永恒动力,是促使我们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武器。自信对小学生来说也同样重要。自信可以让他们以更好的姿态站在众人面前,昂首挺胸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容不迫地与他人交流,在一点一滴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小学生在众人面前感到羞涩,不敢说话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缺乏自信。因为没有自信,他们总是瞻前顾后,生怕自己说错而被他人笑话;因为没有自信,他们总觉得处处比不上别人,于是就把“声音”藏在了心里,也就没办法展示自己的才能。曾经看过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李春写的一个名为“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信”的教学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表扬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在生活中,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而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才难以完成。当他们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要给予肯定的鼓励;当他们遇到困难,跌倒时,教师要送去温暖的言语,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这些对于小学生自信心的塑造十分重要。在学生说错话,或是提出不合理建议时,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他们,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改正。如果只是不断强调学生做的不好、不对,这样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教师的鼓励与言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与勇气,促使他们大方地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需要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坚持长期训练,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提高。
  作者简介:孙凤,女,1987年生,河北省任丘市人,大学本科,现就职于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华北油田钻二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7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