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感觉到在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越来越差,能 “说”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口语表达潜能,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解决学生不会说、不敢说的难题
1.激发学生想“说话”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的课堂回答,我总是设法给予正面的鼓励。如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精美图片,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壮观,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相关语段;接着,播放圆明园毁灭的视频,激起学生心中的愤怒,顺势设计问题:“此时,你若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最想说什么?”在学习了《黄河颂》之后,我让学生尝试做一名讲解员,向大家讲解黄河的概况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历史上黄河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及治理的历史等。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愿意谈自己的想法,思维活跃起来,说话的“闸门”也自然会打开。
2.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表达不完整,说的话句子成分残缺,表达缺乏连贯性,要么突然停下来,过了一会儿又接着说,要么重复前面说过的。有些学生甚至不注意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前后顺序、轻重缓急,想起什么说什么,喜欢什么说什么,表达缺乏条理性。面对这些问题,最需要的是老师的等待。我常用的办法是安慰他们:“别急,再想一想,组织好语句再说一次。”本来错误或者含糊的思路,会马上变得厘晰起来,因为学生厘清了思路。而当学生把答案的主旨回答出来,但是语句还不连贯时,我通常都会给他几个关键性的连词,帮他理顺句子,再让学生重复一次,甚至两次、三次。长此以往,大多数学生会在举手前组织好语言,能流利作答。
3.学生尽可能地代替老师说话
以前,我认为:给了学生讨论发言的时间,就没有老师讲课的时间了。我尝试四人合作小组教学以来,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每节课学习新知的时候,我都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自主学习,把有疑难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相互交流,最后交给老师的只有最难解决的,大多也是文章的重点问题。对此,我再加以点拔,让班级中已经理解了的学生去讲,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了学生,还让他们在自己的说、写、辩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4.认真上好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
新改版后的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这个模块教材上创设了情景,既能对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又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按照课程标准规定,我基本上都能给学生两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并对每次发言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上好“口语交际”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也为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难点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条件,给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五分钟演讲”这个活动,基本做法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发言资料,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让一名學生上台演讲。孩子们大多能准备优美的诗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或者感人的歌词、振奋人心的演讲稿来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于每次的发言,我都能安排其他学生进行精彩点评,以促进听话者提升倾听的能力。
三、多读经典名著,学别人说话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读书的过程就是 “厚积”的过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要会说话,首先要自己胸中有话要说,只有平时多读书,才能积累各种素材,才能有话可说。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就注意教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中,我都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体会抄到读书笔记上,有时间多读,最好能背诵记忆,只有熟读成诵,才能在说话时脱口而出,不仅做到把话说清楚、说通畅,而且说得有品位、有美感。
我始终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写作,更要学会说话。反过来,学生学会了说话,也就学会了写作文,二者相辅相成,同出一脉,都是学会、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中村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4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