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预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晓燕
摘 要:在现代社会,合作成了社会的主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成了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对用预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预习;口语表达能力;语文
口语表达能力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现代社会,能够准确无误、高效率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变得愈发重要。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炼课文中的文字,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提起相应的重视。
一、现阶段语文教学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传统
新时代的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较为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明确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不是以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同时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上过分强调了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一味地教导学生语文理论知识,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也是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这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缺乏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预习阶段也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课文,自行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这样的预习方式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这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预习甚至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在预习的过程中表现不再积极,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预习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意义
1.明确学生的自主性
在学生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处于完全自主的学习状态,预习的过程没有教师的干预与过度的引导,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想法对课文进行探索,深入地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叙述课文所描述的故事,将课文内容进行提炼,从而促进学生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学习表达方式
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都是经过仔细挑选之后才收录到教材之中的,许多语文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表达方式,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些课文中优秀的表达方式,模仿这些表达方式,这对學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语文教学中用预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1.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也要意识到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影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兴趣的支撑下,学生能够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预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分析课文,精炼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若是学生对预习缺乏足够的兴趣,那么在缺乏教师教导的情况下,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难以得到保证,不愿主动进行预习,在预习知识时往往流于表面,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用引导来激发出学生预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预习。例如,在预习《荷花》前,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引导,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夏日池塘开满荷花的魅力景象,引导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荷花的特点,感受满池荷花带给人们的美,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让你来形容眼前的这一片美景,你会怎么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逐步活跃课堂的氛围,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为学生介绍《荷花》这篇课文,有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当作荷花中的一员,随风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舞动……这篇文章,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荷花》。引起学生对《荷花》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在好奇心与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地进行探究,展开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习课文中表达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2.精炼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表达
预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课文,探究课文后面出现的问题。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尝试用更少的语言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一点体现在预习中,则是用更少的语言对课文进行精简,尽可能准确地将课文的大致内容表达出来。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精炼,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讲述自己精炼的课文内容的机会,让学生上台进行表达,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分析课文,探索课文所讲述的内容,在表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预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提问,课文的题目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那么在这个小村庄里,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这个小村庄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小村庄最后的结局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发?结合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总结,在总结中回答这些问题,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精炼后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预习,分析课文的内容,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这篇课文具体讲述了什么故事,对人们有着怎样的警醒,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精炼课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注重问题发现,引导学生表达问题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地提出自己的疑惑,能够将自己的疑惑准确地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预习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在课堂上表达问题。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注意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提问,从而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预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在黑板上板书课文的标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们有哪些想问的?学生积极地进行发问,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什么?峡谷是什么?雅鲁藏布是哪里?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则可以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回答,回答学生“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最有价值?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冒出疑问,有时候甚至会在没有读完课文的时候就开始提问,这样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作为教师,在学生预习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要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先将问题记录下来,然后继续预习课文,在完成整个课文的预习之后,再结合课文的内容对问题进行回顾,也可以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来尝试解决问题,将最有价值的问题留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准确地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质疑,准确地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疑惑,正确地表达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4.结合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会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生活,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知识,促进自身的成长。在运用预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若是教师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结合与课文相对应的实际生活来理解学习语文知识,那么就能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既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预习《花的学校》时,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预习之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想象出“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那幅景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花丛中,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起舞的模样,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风变大,狂风骤雨来临时,这些花朵是不是就像“跳舞”一般,在绿色的草地上狂乱舞蹈?让学生将花的样子与课文中对花的描述结合起来,为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得學生能够学会用这些话语来赞美花、描述花,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5.重视朗读背诵,加强学生信息积累
在运用预习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教师也要意识到阅读与背诵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背诵是我国最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在预习一些课文时难以将课文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无法理解课文中的语句,在这样的情况下,先背诵下来,随着不断地学习,学生自然会慢慢地理解自己记忆的内容,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朗读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增强自身的语感,知道如何去表达,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在预习《落花生》时,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要注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预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品语句,让学生背诵“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一段内容,引导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仔细揣摩这一段中蕴含的道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口语表达是外部语言的活动,但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蕴颖.基于实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课外语文,2017(16).
[2]丁素娟.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