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古诗文教学出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學阶段的古诗文因为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强烈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广为传颂,但由于时代与环境的制约,古诗文与学生的学习现实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采用传统教法,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困难,不但古诗文原有的文质兼美的灵魂尽失,浑然天成的结构被肢解,而且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也大为消减。如何让学生品味古诗文,从古诗文中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试采用以下方法对古诗文教学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做以简单介绍,以做抛砖引玉之借。
  一、锤炼导语,激发兴趣,让导语出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的开场白极其重要。恰如其分的导入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在导入上下功夫,可通过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不同形式,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论语十则》时,我设计了以下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在文章中阅读过以下成语吗?巧言令色,文质彬彬,名正言顺,后生可畏,欲速不达,学而不厌,过犹不及,循循善诱,任重道远,举一反三,以文会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们知道这些成语的出处吗?这些成语都出自一本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先贤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2000多年前就使用过的。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仍在高频率地使用这些词语,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大。作为一名中国人,只要你曾经生活在充满中文的气氛和环境里,你的身上就会隐伏和涌动着孔子的思想。今天,就让我们为你轻轻掀开《论语》的一角,共同拜读至圣先哲孔子为我们留下的其中十则至理名言。”这样的导入会让十二三岁的孩子对子乎者也,晦涩拗口的文章产生兴趣产生好奇。以学生熟悉的成语为突破口导入教学,学生就会猛然觉得自己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竟然多来源于《论语》,起先认为遥远而陌生、庄重而严肃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亲切和熟悉起来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缩小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这样的导入就会让你的课堂出彩。
  二、自由诵读,转换语言,让感知出彩
  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古诗文教学最难得的就是感知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如果按部就班,学生厌倦,老师反感,教学质量很难进展。因此,在教学中,我改变策略,指导学生自由诵读,转换语言,让感知同样出彩。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至两遍,注意课文的出处及作者简介,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接着,再出示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明确,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或基本情节。如讲《核舟记》,学生借助工具书送读完后,教师出示问题,核舟上雕刻了哪些内容?试从文章中划出相应的文句。讨论明确:核舟上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中的诗句)“船头坐三人,中鵝冠而多鬓者为东波”等句子看出。其次,指导学生注意语调,体悟感情。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再次,指导学生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诵读《木兰诗》木兰归家一段,感情基调是热烈的、欢快的。第1节节奏最快,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放慢,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中,北方人民的豪迈气概,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重现眼前。这样的教学,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三、诗联渲染,加强认识,让讲解出彩
  就事论事的讲解乏味无彩,在讲述中引出一些描摹传神、议论精辟的短诗和对联,及深刻的说明了事理或渲染了气氛,又让老师的语言增添了文采。如将诸葛亮《出师表》,开始就可以先板书,讲一些著名的赞扬诸葛亮的对联,如:“两表酬三顾,一对定千秋。”“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通过这些大谈此表对后世的影响,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推动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这种以名诗名联比衬渲染的方法,能增加教师讲授的魅力,加强学生的理解,让课堂的讲解同样出彩。
  四、幽他一默,开心记忆,让积累出彩
  死板的课堂学生无聊教师乏味,我们何不来点逗趣、幽默,吸引学生,调节气氛让学生开心记忆,让课堂积累出彩。如讲欧阳修的作品时,也可用有趣的小故事导入:相传宋朝有个富家子弟,自以为很有学问,总想和欧阳修比试高低。一天夹了几本唐诗上路,见路边大树就即兴赋诗“路边一古树,两朵大丫杈。”偏巧欧阳修也路过,见他没下文,就替他续上“未结黄金果,先开百玉华。”自命不凡的秀才点头称好。为扳回面子,又见物而吟:“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可又没词了,欧阳修续曰:“百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这秀才拱手说:“想不到你也会诗,我们一同去与欧阳修比试吧!”到渡口,上了船,秀才又自作聪明吟道:“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罢大笑,随口说:“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这里欧阳修利用谐音巧作双关续诗联,嘲讽了酸秀才自以为是……这个故事一讲,使学生对作者机智、幽默的印象颇深,也就会饶有趣味的去研读其欧阳修的作品。
  总之,古诗文虽然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我们只要抓住古诗文教学中的亮点,让他出彩,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既可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文教学,何不让它快乐出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