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锻炼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以体育锻炼的隐性作用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少儿的家庭体育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对体育锻炼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教育的主要影响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品质,培养独立自主,提高对不良情绪控制力和行为问题的矫正等。分析体育锻炼对家庭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有利于家庭体育的开展和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从而提高家长和孩子们的体育意识,使更多的家庭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锻炼 家庭教育 家庭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176-02
据相关资料统计,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迁,再加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使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目前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高达21.6%,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未成年犯罪以我国近15年来的未成年人刑事处罚增长率为例,其波动幅度明显高于同期总体刑事处罚增长率,未成年人刑事处罚增长率波动幅度大致从15%~20%,接近35%的波动率,由此可见,青少年群体受外部环境影响而犯罪的可能性要远大于成人[1]。醒目的数字时刻提醒我们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成长教育。家庭人员往往有着相同的的作息规律和生活条件、彼此间关系亲密,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带动青少年开展体育锻炼具有很好的优势。基于此,本文以体育锻炼为介质,研究体育锻炼对少儿家庭教育的效果影响及因素分析,揭示体育锻炼与少儿家庭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结果与分析
1.1 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的个案研究及小样本实验分析
本文通过个案研究进行研究,虽然个案研究存在局限性,但却能更加真实的反映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的影响的情况。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家庭教育并注重开展家庭体育锻炼的家庭,从中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1)有身体形态影响的少儿,如肥胖少儿;(2)有不良习惯影响的少儿,如多动症的少儿;(3)有行为问题影响的少儿,如有攻击性行为的少儿。笔者在撰写论文时正好担任小学三、四年级的体育教师,同时利用工作之余,便于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与辅导。
调查时间:2019年2月~6月,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6周的人为干预,要求1周参加3次及以上锻炼,每次进行30min以上的锻炼,每次训练强度心率百分比在70%~80%之间。
(1)个案1:肥胖少儿。
干预前情况:杨某某,女,四年级,身体肥胖。在体育课上,每次集合完后就躲在角落不动,只有在老师强制下才会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比赛,400m跑不完全程,每次停止跑步是由于体形过重导致运动时呼吸难受。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到平时在班上也不会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通过家长了解到在家里却表现非常活跃。与孩子交流了解到,因为自己的体形过于肥胖,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所以不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我。笔者建议:在家长陪同下进行健身跑、有氧操锻炼。
干预后情况:在锻炼过程中,孩子非常主动地配合教练训练,进步迅速,经常得到教练的鼓励与表扬,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提升,同时体重、体形也得到了较大改观。在体育课上会主动和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游戏,同时400m测试已经可以跑完全程。经量表测试显示,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较之前有所提升。
(2)个案2:不良习惯问题少儿。
干预前情况:周某某,男,三年级,体育课表现极为活跃,但少儿平时在上体育课时总是定不下来,一会抓这,一会扯那,一刻也不能“闲着”,经过多次批评也没有改善,以罚站军姿的形式矫正,刚开始还能定性,但没过多久又开始“犯病”,通过与家长交流得知,该少儿平时在家也有一些抠指甲、摸鼻子、“坐立不安”的状态,经父母多次劝说仍屡教不改。笔者建议:父母带领孩子参加羽毛球、排球等着重以手为主要活动部位的家庭体育运动项目,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及时制止并引导孩子,通过他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逐渐改善不良习惯。
干预后情况:通过16周的训练和家长的积极引导配合,少儿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能自己控制或者减少的不良習惯的出现。经量表测试,社会交往能力、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能力等较以前有所提升。
(3)个案3:攻击性行为的少儿。
干预前情况:黄某某,男,四年级,平时经常因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就和同学拳脚相向,造成与同学关系“水火不容”的局面。和家长沟通了解到,该学生在家的时候,脾气急躁、极易发火,而且一生气靠摔东西发泄。笔者建议:家长带领孩子进行网球或者篮球项目的锻炼,适时地引导孩子做恰当的情绪倾泄和行为发泄,再适时地参加集体性的体育游戏,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体育活动中。
干预后情况:家长通过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再加上体育游戏和体育运动对不良情绪经过恰当的发泄,该少儿逐渐减少攻击性行为,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发泄,人际交往局面逐渐缓和。通过量表测试,适应性方面没有较大变化,在心境、自我控制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变化。 1.2 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的小样本实验干预分析
为了更好地验证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的影响,在个案的基础上扩大样本数量,研究对象随机选取50个家庭,实验组25个家庭,对照组25个家庭,并对研究对象进行16周的实验干预。每周4次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30min以上,每次强度在中等左右。锻炼项目为篮球、围棋、健美操、健身跑项目,每周对这4项运动进行轮流锻炼。为保证实验进度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求家长及时、认真观察孩子身上的变化,并随时做好实验记录。运用量表测验实验前后数据并进行分析。
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影响的检验主要是少儿的心理健康、独立性、品德、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性方面。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体育锻炼的少儿各方面都有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独立性上,少儿通过体育锻炼得到历练,遇到困难自己解决,增强了战胜困难的能力。在心理上,体育的乐趣引导孩子培养健康、积极向上、开朗的心理,能帮助孩子在以后面对困难时积极面对,不惧怕挫折。在社会适应能力上,通过体育活动中的行为规则,规范孩子严格遵守,引导孩子凡是按规章行事,帮助少儿对其他社会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学习,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在人际交往上,通过锻炼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增进感情,通过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在思想品德上,2组实验数据也有明显的区别,家庭体育的多样性,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场景,更好地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家庭体育锻炼能培养少儿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少儿家庭归属感意识强,利于少儿全面发展,通过体育锻炼更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2)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强少儿的身体健康,促进心理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品德、完善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不良行为习惯等等。
(3)家庭体育锻炼能帮助行为问题少儿恰当的发泄不良情绪,提高少儿的情绪自控力,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体育锻炼能改善少儿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2 建议
(1)家庭体育锻炼对少儿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广大体育工作者加大对家庭体育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制定并完善家庭教育和体育锻炼指导手册,提高家长的思想意识,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
(2)要真正把家庭体育锻炼落实到实处,需要家长投入时间、金钱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优化家庭体育氛围,为少儿提供优质、正确的体育锻炼,但切记盲目跟风,根据少儿具体情况安排家庭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培养少儿热爱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3)体育锻炼促进少儿健康成长单靠家庭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学校、社会和国家共同的力量,共同引导更多的家庭参与其中。社区举办家庭体育锻炼专题讲座,提高家长的组织锻炼的意识,也为家庭体育锻炼提供技术指导。
(4)科研人员加强对家庭体育锻炼与家庭教育的研究,增加理论支撑。在实践上研发开发一些新颖、有趣、提高孩子运动兴趣的游戏,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其中。国家更要加强政策支持,将家庭教育与家庭体育锻炼结合,让更多的家庭意识到两者结合的重要性。
參考文献
[1] 武立.经济发展与青少年犯罪率关联机制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7(3):69-70.
[2] 刘成.家庭体育的儿童行为问题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5):19-20.
[3] 肖凌燕.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家庭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4(1):63-65.
[4] 单志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范》研制研究[J].少年少儿研究,2019(5):5-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