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排球教学计划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和关键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项教学的背景下,围绕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高中排球教学计划进行设计,通过整合运动教育模式(Sports Education model,SEM)、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TPSR)、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TGFU)三大教育模式优势,提出了“模拟竞技教学模式”,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排球教学计划的设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  排球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b)-0076-03
  1  理论框架设计
  运动教育模式(Sports Education Model,SEM)、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TPSR)、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TGFU)这3个教育模式是体育教学中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在整合这三大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模拟竞技教学模式”,以期发展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模拟竞技教学模式”包含以下3条主线。
  (1)整合“运动教育模式”的优势——选用“赛季”教学形式。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为基础,以团队为组织形式的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以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以比赛为主线,以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和同伴互助为教学方法,重在传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战术、规则、礼仪等,把学生培养成培养一名有能力(competent)、有文化(literate)和有热情(sportsperson)的运动者。运动教育模式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切实增加学生参与运动的体验。运动教育模式中运动季前赛、运动季中赛、运动季后赛、庆典活动是核心部分,体育教师要把教学的内容合理进行分配,通过运动赛季的体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掌握运动技能。“模拟竞技教学模式”整合“赛季”这一优势,让比赛贯穿于教学之中,最大的特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通过团队的比赛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2)课堂教学融入“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中的5个教学程序。
  Hellison构建的“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以“尊重”和“责任”为这一教学模式中心。在“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中他将责任分为5个层级,包括尊重与感受、努力与合作、自我导向、帮助他人与引导能力、迁移和超越。Hellison提出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忠实贯彻关怀时间、认知谈话、身体活动、小组讨论、反思这5个流程[1]。通过这5个流程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尊重”与“责任”,从而达到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勇于承担责任、强化责任意识的良好道德品质。“模拟竞技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堂教学中都忠实执行关怀时间、认知谈话、身体活动、小组讨论、反思5个步骤。
  (3)整合“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先赛,后学”。
  在“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直接参与或者引导学生自行组织排球比赛,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基本技术动作和竞赛规则进行排球实战比赛,学生通过比赛去领会和感悟技术动作的要点。“模拟竞技教学模式”在吸收这一优势的基础上,归纳出教学比赛的操作形式,操作的方式有2种:①规范性模拟竞技。在课堂上开展规范的排球比赛,比赛的裁判员由学生担任,学生在比赛中严格按照规则比赛,通过团队合作来争取比赛优胜。学生在与队友的相互配合中,生成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并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②游戏性模拟竞技。教师可以通过修改规则、降低难度等方法来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强化某一技术动作,也能增加比赛的游戏性,让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下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在体会到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强化技术动作,并学会人际交往的有效方法。让自己的体能、技能与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在游戏之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综上所述,学生在“模拟竞技教学模式”下,既可以通过整合“运动教育模式”的赛季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又可以通过整合“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的5个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和相互尊重意识的形成,还可以通过整合“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技能学习方法来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这3个教学模式的交叉融合作用下,学生通过一学期完整的赛季体验后,既可以体会到自己核心素养逐渐达成的过程,培养主人翁意识,又可以通过游戏或教学竞赛,在愉快的氛围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达到既锻炼身体,又愉悦身心的目的。
  2  教学设计示例
  本文通过具体教學设计来阐述如何在一节课中贯彻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如下。
  2.1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深化对“心跟进”防守战术的认识,特别是防守队员的补位意识。   (2)能自主完成“心跟進防守战术的配合练习。
  (3)在练习中关注同伴和对手,特别注重和同伴的交流。
  2.2 教学内容
  (1)“心跟进”防守战术运用。
  (2)裁判基本姿势。
  (3)体能练习:①鸭步走;②原地深蹲跳。
  2.3 教学重点
  判断与取位。
  2.4 教学难点
  实践运用。
  2.5 教学建议
  (1)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心跟进”防守战术,按照战术要求进行各轮次的徒手模仿战术跑位,明确每轮位置。
  (2)隔网抛球,学生进行“心跟进”防守练习。
  (3)教师要逐步增加难度,吊球或者轻扣球,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进行“心跟进”防守演练,要求学生尽量把球垫高,轮转6轮。
  (4)6号位的防吊球是练习的重点,同时关注整体串联的成功率。
  (5)进行分层教学,学习困难的同学应该利用挂图、降低要求等方法,进行专门练习。
  (6)进行教学比赛,实际运用“心跟进”防守战术。
  (7)体能练习:①鸭步走18m×3组;②原地深蹲跳15次×3组。
  2.6 课后作业
  (1)比较“边跟进”防守阵形和“心跟进”防守阵形的异同点。
  (2)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学习小组之间进行排球友谊赛,尝试“心跟进”防守战术。
  (3)直腿行军步20m×3组。
  具体的课堂流程如下。
  (1)开始部分:在简单的课堂常规后,师生道好,教师进入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中关怀时间这一步骤,与同学们展开沟通交流,交流内容可以为询问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上的有什么困难和需要,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同学需要见习等,让学生在通过交流对话时感受到尊重这一责任层级,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之后,体育教师宣布本节课的上课内容,以及本节课在该单元学习的定位是什么,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此时进入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中认知谈话这一步骤,让学生进入到努力与合作层级。
  (2)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由慢跑,热身操和专项准备活动组成。慢跑热身设置时可以结合场地器材,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并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如可以在慢跑中设置跨越、跳跃障碍等。在做热身操时,注意静态拉伸与动态拉伸相结合。在专项准备活动时,设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辅助性练习,启到诱导和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基本部分:本节课基本部分的授课以领会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比赛。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复习“心跟进”防守战术,按照战术要求进行各轮次的徒手模仿战术跑位,明确每轮位置。其次,教师进行隔网抛球,学生进行“心跟进”防守练习,学生在这个练习中针对自己和队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即进入了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中的身体活动和小组讨论这2个步骤。教师做简单的引导,问题的答案由学生自己探究合作来解决。在练习中,教师逐步增加难度,可以吊球或者轻扣球,固定路线、不固定路线进行“心跟进”防守演练,要求学生尽量把球垫高,轮转6轮。在学生战术熟练之后,在教学比赛运用“心跟进”防守战术。比赛中,由学生任裁判员,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并只做简单的提示,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比赛中也要引导学生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通过与队友团结合作来夺取比赛胜利。比赛结束后,例行每节课的身体素质练习,本节课的补偿性身体练习为下肢力量。通过每节课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来发展学生的一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
  (4)结束部分:在进行相关身体放松之后,本节课即将结束。在课结束前,教师还要执行个人和社会责任教育模式中的反思程序。教师首先肯定同学们本节课积极的学习;其次学生自己反思本节课在课堂中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以后该如何改进;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反思进行相应的评价,鼓励学生展现良好的品质,抵制不良行为。在下课前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养成学生积极锻炼的健康行为。
  3  建议
  (1)在进行教学计划设计时,要分析学生的年龄阶段。本文所设计的教学设计更适用于高中选项教学。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身体发育还是认知能力上都处于初级阶段,而高中生在身体素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中生能更高效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学设计的达成度较高。教师在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时,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宜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一种运动项目都具有特殊性,教师要针对各运动项目的特色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本研究所设计的教学计划比较适用于大球类运动项目,而对于其他运动项目如健美操、武术、流行舞等表现难美类运动项目则建议以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这样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3)针对教学形式,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形式,有的按照行政班级上课,有的则是选项教学形式。本研究所设计的教学计划更适用于选项课的教学。选项课的学生大多学习兴趣高,也并有一定的项目基础,这有利于教学设计的实施,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行政班级上课的教学形式中,教学设计推荐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并达到互帮互学的效果。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并在实践中检验和改善教学计划,才能达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乔杨.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 廖谦,邓启烈,陈立敏.TPSR视角下中学生情感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与路径探究[J].运动精品,2018,37(12):64-65.
  [3] 黄帅.普通高校气排球选修课运用领会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 Don Hellison.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s for underserved youth[J].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2000,3(3):223-256.
  [5] 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2):3-20.
  [6] 潘绍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体育教学,2018(4):8-11.
  [7] 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4):5-9.
  [8] 尚力沛,程传银.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130-134.
  [9] 于素梅.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应把握的关键与有效策略[J].体育学刊,2017,24(6):84-88.
  [10]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等.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54-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7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