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各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措施,以求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在这种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也倾向于探索式教学,意在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根本上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如政治、生物、历史、地理等一些所谓的“副课”教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学科和语数英一样,成了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在新课标教学理念倡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在传授相应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倾向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使探索式教学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此谈一些探究性教与学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探究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等,都使各科科目教学从单一知识灌输和掌握,转变成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精神,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为学生创造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基础,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从而改善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体温调节”这一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完全可以以生活事例为例,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探究,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的体温在炎热、寒冷的环境中能始终保持恒定,这种恒定的意义是什么?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又是由哪些因素来决定的呢?”等等。这些问题不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也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到相关问题的思考中,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获取相关的、应有的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发现借助探究教学情境,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还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教与学来说都是一种促进。
  二、按照步骤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探究
  高中生相比初中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分析、探究能力,只要他们对于高中生物学习感兴趣,老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对课本中的实验和知识点进行探究、分析。如此,既能按照步骤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不断理解,也能让学生主动加强对教材中实验的科学原理知识的探索。比如,在学习《基因的表达》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各个基因表达阶段的问题,讓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析、探究每个阶段代表的实际意义。比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阶段,蛋白质的实际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在基因对性状控制部分,让学生举几个例子介绍不同基因控制下的不同性状等,最后让学生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解他们的分析和探究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学习、了解每个阶段不同知识和其中所代表的意义。在这样按步骤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调动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竞争力,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基因的表达认识更加直观、深刻,调动学生深入探究、了解基因表达过程的意愿,使学生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科学史,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发展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可以穿插一些生物学科发展史和发现史,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科学观,培养其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基因突变”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讲青霉素的相关知识,并借助青霉素的发现史进行教学。比如,弗莱明在1928年怎样发现了青霉菌,后来又怎样经过实验、制作成了“青霉素”的药物,等等。通过青霉素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到生物无处不在,只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力,还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此,既能够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还有利于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深入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强化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认识。
  总之,对于具有一定能力的高中生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符合他们的学习需要,更符合新课标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利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生物知识的积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观和学习态度,同时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促进。
  参考文献:
  [1]张迎春,康晓媛.探究学习与高中生物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生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16,(2):117.
  [2]张鸿昊,史立平.影响高中生物教师探究性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8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