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多年《农业气象学》授课经验,分析了目前农业学院《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提出了农业气象课程改革的初步措施,以激发学生学习《农业气象学》热情和锻炼学生科研能力。
关键词:农业气象学;课程改革;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2-03)-0133-02
Abstract: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agrometeorology,the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agrometeorology in agricultural college,and proposes the preliminary measures for the course reform of agrometeorology from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learning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and exercis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Agrometeorology;Course reform;Inquiry-based teaching
《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农业气象学》是长江大学农学院3个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农业气象要素(光、热、水、汽、风)的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天气、气候演变原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对于《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例如,吴丽姬等[1]针对农业气象实验课内容和实验仪器都比较简单、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缺乏思考与讨论、激发不起学生对实验课兴趣等问题,提出根据专业设置实验课内容、改进传统的观测项目和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等改革建议;李晓玉等[2]提出将翻转课堂、慕课引入《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中;陆奇英[3]提出将“133”教学管理模式(1门课程重点抓3个理论知识点,重点训练3项技能)引入大中專农业气象课程教学改革中。
1 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脱节 主要表现在《农业气象学》教学内容与地学基础中大气圈部分内容重复,尽管地学基础中大气圈部分涉及到气象的内容浅显,但学生认为内容已经学过,上课就不认真。另外,农业院校学生学习《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的专业课打基础,除了具备气象要素正确观测和处理外,还要初步具备运用气候学的方法分析和处理气候资料,而教学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导致学生认为《农业气象学》简单,但从事涉及相关方面研究时又不懂。
1.2 过度关注内容教学,忽略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农业气象学》的教学目的要求把农业气象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农业气象相关的研究方法与手段,这需要大量的实验课配合。而目前实验课只开设了农田太阳辐射、日照时数的观测,空气温湿度的观测,气压和风的观测,云、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的观测和农田小气候观测等项目,而没有融入课程教学中去,未起到与教学相辅相成的作用。
1.3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符 随着国家供给侧的改革,目前生态绿色农业、观光农业迅速兴起,涉及到大量的《农业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如气候资源的利用、应用气象服务、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等。而目前这些知识授课内容都没涉及,让学生有一种农业气象用处不大的感觉。
2 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2.1 引入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事物、现象和观点而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其主要缺点是教学学时长,教学进展不容易控制。因为农业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周期短,而且有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很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比如,太阳辐射一章,可事先利用2次实验课(相隔7d),让学生观测太阳高度角、太阳直接辐射、总辐射的日变化,第1节课让学生分析2次的日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第2节课教师讲解太阳高度角公式推导,引导学生解释为什么南北半球四季相反、为什么赤道上太阳照射时间永远是12h等问题,让学生加深对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理解。在下课前,再出一些太阳高度角在农业上应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究,如解释农田的垄向为什么是南北向,而不是东西向、为什么在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而冬季南北温差大、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光温敏核不育现象等。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同时也喜欢上实验课,而且让学生觉得学习的农业气象对自己的专业课有用处。
2.2 实行分类教学,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长江大学农学院3个专业《农业气象学》的教学目的都是为自己的专业课打基础,但3个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不同、培养目的差异和专业特点的差异,学生对《农业气象学》知识的选择也有差异,因此有必要实行分类教学。农业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气象要素相关的知识,《农业气象学》重点是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的影响、天气和气候资料的分析等方面;农学专业则是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的影响、农田小气候、农作物气候分析法等方面;植物保护学则是气象要素对病虫害生长发育的影响、病虫害气候评价、大气环流对病虫害扩散迁飞的影响等方面。
2.3 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与案例,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为使学生在今后就业中有较强的气象意识,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针对目前国家供给侧改革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增加“稻虾”种植气象条件分析与评价、设施农业小气候、气候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等章节;同时,针对教课时出现的特殊天气现象和出现的最新气象词汇(如超级台风、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暖冬、冷冬等)及时讲解,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增强气象意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3 结语
通过农业气象课程教学改革,能让学生潜意识植入气象学原理与研究方法,提升其科研能力,为将来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能力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方面,如讲课教材、教学实验设备、实习场地的完善,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磋商等。只有将各方面的完善,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丽姬,谢利,胡飞,等.农业气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0):103-104.
[2]李晓玉,尚雁鸿,张红升.翻转课堂在《农业气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7,58(03):44-46,59.
[3]陆奇英.“133”教学管理模式下农业气象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609):40-41.
[4]黄国举.关于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与实际操作[J].教育理论研究,2005(1):7-9.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6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