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芳芳

  【摘要】历史学科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高中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和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明确人类社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从宏观角度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内涵,并结合时代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将通过分析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高中生  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3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时代对于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化社会不再需要不问世事的人才,反而对于人才的个人品格、道德修养及社会责任意识等更加重视。高中历史的编排方式较为繁杂,按照通史体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按照专题史体例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缺乏紧密性。特别是高中教材的编排方式较之以前的通史体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每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不能做到中外联系,融会贯通,这就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绊脚石”。而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今天,历史教学模式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它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单一讲授,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的背景下,使得教学工作朝着人性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不断丰富历史知识,增加知识储备,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历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与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解题、答题能力以及史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首先,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唯物史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也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历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
  其次,历史核心素养包括了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全面深入地分析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时代背景中看待历史问题,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进而结合当前时代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客观的评价。
  再次,历史核心素养还包括了学生的史料观。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史料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借助史料实证的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1],客观的去认识历史。尤其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中,如何在繁杂的海量数据中获得有价值信息,是检验一个人才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
  历史核心素养还包括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水平的发展指标,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载体形式之一。
  最后,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家国情怀,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在尊重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并且,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互联网+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防止在课堂中跟不上教师的思路,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提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当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微课视频当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史料观与时空观,在历史资料与信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当中成长进步[2]。比如在讲解“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时,可以提前播放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问題探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史料的判读分析,罗马法对于不同国家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它对于欧美资产阶级国家法律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预习中运用“互联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二)互联网+情境教学
  许多历史知识和概念具有抽象性的特点,由于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较大困难。而创设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当中,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3]。教师应该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故事进行重新整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借助于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历史教学课堂形式。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讲与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当中搜索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帮助学生还原真实历史的面貌,感受日本侵华的残暴行径。在学习先烈英勇事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情感教育。又比如在讲“鸦片战争”时,老师课前提前准备纪录片《中国通史》中有关鸦片战争的片段,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列强用九分钟的时间攻占定海县的事实,深刻体会清政府的无能和国人的冷漠,明确什么是家国情怀。因此,情景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条件。
  (三)互联网+分组学习
  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与性格特点,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制定研究主题,督促学生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合作学习使其思想在碰撞当中加快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也可以利用微信视频或者微信公众号等共享学习资源,在不同的分工当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4]。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及时跟踪指导,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消除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在全班进行本组主题研究成果的展示,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每个学生都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途径,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与史料观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当中重视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并创设丰富多彩的历史情境,安排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从多个角度入手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使其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史丽红.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77-78.
  [2]关欢欢.依托数字化环境 巧妙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7):51-52.
  [3]乐金花.“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养成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33.
  [4]李玲.例谈转变历史教学模式,培养历史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8(21):107-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