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小霞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这一大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了中学生的阅读方式偏向于快餐化、碎片化,这样的知识涉猎,不仅难以让学生形成阅读的整体意识,还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的培养。基于这一现状,中学阶段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成为了基于核心素养下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阅读环境;指导;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011-01
  “整本书阅读”,这一观念最早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无论是从叶圣陶先生提出这一观念的时间,还是古语“韦编三绝”的由来,无不说明整本书阅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虽说这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但是它的实际教学效果却很好,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还利于学生的语言思维形成。这么好的教学效果,为何整本书阅读现状却不是很理想呢?笔者认为这需要从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进行分析。
  一、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
  (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大部分学生十分喜爱课外阅读,但是整本书的阅读却很少有人做到,笔者对班级的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完整读一本名著的学生在班级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十。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更喜欢通过网络查阅,而非通过阅读所做的积累。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往往是当成一个故事来进行阅读,对于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不予深思,更不要说做笔记了,这样的阅读习惯就导致学生难以有更好的毅力去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二)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是一柄双刃剑,在我们接受它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现在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很大一部分是自网上获取,而网络上充斥的书籍大多是当下时兴的潮流小说,除此之外海量的广告也随着学生的阅读而污染着学生的心灵。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还未成熟,心智不成熟的学生面对芜杂的网络世界本想要获取知识,却会因为缺乏判断力而沉浸于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这一现状对于阅读整本书来说是很难的,因此想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三)缺乏相应的阅读资源
  有了阅读环境,没有阅读资源照样是没有效果的,大部分中学是没有自己的图书馆的,即使有,里面的书籍种类少且不谈,对于学生的开放也是卡得很严格的。中学阶段学生获取课外读物的最主要途径还是自己购买,学生或受限于经济,或缺乏对书籍的认知,在选择时往往就会放弃。
  (四)缺乏教师相应的阅读指导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授课内容,进而把课堂阅读的教学效果最大化,而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教师确实难以进行有效指导,因为教师的视野和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涉猎学生所涉猎的所有书籍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也要适当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五)应试教育导致的不重视
  虽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仍然没有改变,初中阶段的学生为了升入理想的高中仍然需要把大部分的时间抽出来,与作业和考试为伴,这就导致了学生即使想要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但现实却逼迫着他们放弃,使学生失去了整本书阅读的自由。
  二、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合理组织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做好整本书阅读
  教科书中的很多作品是节选自名著,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这些篇章中的知识点教学往往给予充足的关注,却忽略了整本书的阅读。这种做法不仅有失偏颇,还严重割裂了阅读内容的完整性和阅读思维的连贯性,这是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想要做好整本书阅读教学,那么就应该意识到整本书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活水,为了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就需要把课堂上的知识点同作品的关联进行透彻的讲解,并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而形成自己立体化的阅读网络。
  拿统编版七年级课本中的《观沧海》《龟虽寿》《孙权劝学》《三顾茅庐》等文章进行举例,这些文章中的知识点和节选内容紧扣三国,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串联,让学生自主进行《三国演义》的阅读,而通过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学生不仅会对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形象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还可以为后续的写作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外衔接的阅读引导,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地通过课外整本书的阅读对教科书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填充。两者之间相互对应、相互促进,“得法于课本,收获于课外”,巧妙地进行课本和课外知识的衔接,不仅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养成,还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资源
  学生想要做好课外整本书的阅读,离不开环境的支持,正如典故“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样,学生想要更好地学习,是离不开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的。
  首先,家长需要在家里给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应当积极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不等于阅读杂书、闲书,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文学修养;其次,家长不知道孩子适合读什么样的书籍,教师应当向家长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诸如文学类的《边城》《生如夏花》《老人与海》等,人文类的《苏菲的世界》《名人传》等,科学类的《海底两万里》等;最后,家长除了环境方面的支持,还要在精神方面给予孩子相关的支持,例如在孩子进行阅读时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在孩子阅读完后积极地同孩子探讨他的收获等。
  家庭方面做好了之后,学校也不能放松。一所学校的最基本构成就是学生和书籍,因此学校必须有蕴藏丰富且十分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而除了相应的书籍,学校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去进行阅读,并为学生的阅读提供相应的场所。除了学校,教室也应当具备相应的读书角等小的书籍存放处,这样的阅读环境不仅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还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成长。
  (三)整本书阅读方法的传授
  古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是把获取知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则更是教师的天职。因此,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其目的不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多的还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独立阅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拿文言文性质的课外读物来进行举例,学生在进行这些阅读时必然會有很多的生僻字不认识和不理解,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借鉴《古代汉语词典》来进行学习。除了这些,古诗词作品大多需要结合作者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来进行学习,例如在鉴赏苏东坡的作品时,会发现苏东坡作品所表露的情感非常烦琐,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参考林语堂老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来进行辅导学习和阅读,有了这样的帮助,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脉络就会有更清晰的了解,这是十分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
  除了借鉴参考书籍,学生还要掌握精读法和略读法,以及做笔记等多种阅读方法,熟练地掌握这些阅读技巧,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升,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整本书阅读非一蹴而就,想要做好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切勿急于求成,应当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阅读素养和知识的同时,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进而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最终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唤起。
  参考文献
  [1]黄淑琴.整本书阅读指导理念下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20(2).
  [2]郑文庆.整本书阅读的现状、方法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