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互动更有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邹美玉
【摘要】课堂互动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有效的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互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037-02
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文化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课堂互动是教育的核心环节,有效的互动是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而又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应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探究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寻求最贴近学生的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焕发学习的生命力。
一、立足文本求互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应“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是语文工具的实践课,通过语言文字学习语文,能积累语言文字,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他们。教材中选择了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这些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二之选。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关注的就是这些文字。叙事性强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说明事物的文章介绍作者是如何交代清楚的,学习其中的说明方法;阐明事理的文章指引学生弄明白文章表述层次,以及正反事例的全面论证……凡此种种,只有教师立足文本,才能形成课堂有效互动。
《推敲》是讲述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文章有很强的叙述性,课后第一个习题要求“讲讲这个故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强大的信息量。如何把学生投射到这样的迷宫中,又怎样让他们找到出口呢?解铃还需系铃人,不妨就从故事入手。以“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发问,把学生的思维锁定在“讲故事”这件事上。
《金子》是三年级的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文章内容简明,情节曲折,蕴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较强的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以及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本课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这是依托文本唤醒内生力、激活想象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处。教学中借助图画、声效,将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油然而生出那时那刻的感触。顺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的彼得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精心地揣摩中学生就有话可说,更能感受到“全部精力”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的写话也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是文本的“中流砥柱”之处,课堂互动应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才能动之有效。
二、定位主体催互动
《金子》一课中理解“真金”的含义以及彼得获得成功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亦是三年级学生较难把握的难点所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充分依托文本,找到文本与学生兴趣点之间的切入点。当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彼得为实现梦想而始终在淘金之路上不懈努力着”这一点,以“难道是彼得没有付出努力吗”这个问题有效激起学生求得问题答案的欲望, 催生与学生的互动,引领课堂有效互动的顺利展开。于是,学生从“埋头苦干了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等语句中看到了彼得努力的身影,也由此把文字化作形象。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也不妨把“彼得是这样的努力,为何依然一无所获呢”这样一个外延很大的具有发散性的问题抛掷给学生,把学生置于一个偌大的新领域,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思考。孩子的探求欲望被激起,在“听说、无意中”发现了秘密,于是以四两拨千斤,换来云开雾散时。课堂,就需要把互动的空间和互动的需求释放给学生,尤其应在学生“怦然心动,跃跃欲试”之时,这样的互动会更有效。
三、多边参与巧交互
教学活动既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是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多边互动,是一个动态发展交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思维,有个性鲜明的见解。只有当教师全身心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在聆听学生发言时,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才会真正发现学生还需要什么。
同样在《金子》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片曾经淘金的土地很肥沃,教学中出示土地上长满小草的图片,请学生描述看到了怎样的小草。大家不约而同关注了小草的颜色,渐渐的后发言的同学无话可说了,三年级的孩子词汇量毕竟有限,也因为他们的思维受到了同伴的影响,造成单一的固定模式,致使互动产生了局限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积极引导,保证互动向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一句 “刚才你们说的是小草的颜色,除此之外,还可以说怎样的小草呢”,于是就有了“生机勃勃”这个不一样的想法,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由此引出“这土地很肥沃”,从而使彼得产生了种花的念头。
师生的言语互动是课堂中绝对的互动行为,语文又是一门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科。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实践中拓展语言,运用语文,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时,文中写到姥姥摸着剪的“喜鹊登枝”妙极了。我便在教学中适时出示这幅剪纸,让学生夸一夸,六年级的学生畅所欲言,穷极平生所学,课堂上出现一个又一个佳词妙句。这正如研究所指出的:教师的直接影响较多时,会导致学生参与的不足;教师的间接影响较多时,学生的参与就更多。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对学生施加间接影响,多提问少讲授,要用更多的接受和表扬来激励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表达的想法和感情。但一味地堆砌显得毫无章法,教师若能给予恰当的互动评价,如:“你被剪纸的形象陶醉”,“你被姥姥的剪纸技艺折服”,“你感受到了这剪纸背后的奥秘”,便在无形中使学生明白看待事物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课堂教学中,多方的参与引发庞大的信息网,教师要在其中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及时捕捉漏洞,巧妙修补裂缝,于“山穷水复疑无路”处点拨,在“柳暗花明又一村”处引领,这样的互动才有效。
四、充分预见先互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得到课堂有效的互动,课前的教学预见首先要充分。备教案之前,先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文能力的阶段特征,合理安排互动的方式,如: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讲究互动的趣味性;中年级的互动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竞争中得到个体意识萌芽初期的自我肯定;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不妨用开放性的互动问题引发探讨,以得到自我评价的期许值。
课堂教学始终在努力追寻着师生之间的动态平衡,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清晰而理性的安排,也要对课堂中的“不速之客”有心理准备,对互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设置多套应对方案,或且听他生精彩,或主动出击扭转,条条大路通罗马。在上《海底世界》一课时,考虑到孩子正是好尝试、爱表现的时期,为了让学生感受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表演它的活动方式,在表演中体会,在评价中提炼。课堂互动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即使有位女生特别喜欢深水鱼“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的样子,但苦于不知如何表现,而略显尴尬。然而我这个万能的老师竟然也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因为我知道,总会有人知道的。当那孩子羞红了脸不知所措时,另一位女生用她忽而握拳忽而大张五指的双手上下交替着,形象地表演着“闪烁的小星星”。于是,在大家的朗读中两人欢快地共同完成了表演。我想,有时,老师的无为而治恰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没有有效引導与动态生成,没有设计中的充分预见,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在课前对课堂互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因此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做通盘的预设,互动就会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是艺术,有效互动是学问。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讲究科学的互动策略,以有效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习得语文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