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沛军 张晓红
摘 要:英语口语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对提升学生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实际英语口语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方法采用上也有待改进,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表现最为明显。对此,教师可结合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实际,对产生心理障碍的各种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2-00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2.022
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各大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是受到心理障碍因素影响,使得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时表现出不自信、焦虑等状态,最终导致整个英语口语学习结果不尽人意,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1]。
一、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一)内部表现
1.自卑心理。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英语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机会比较少,甚至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学习英语,导致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较薄弱。从初中阶段开始接触英语口语,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也非常多,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不是学习英语这块料”的思想,对待英语学科学习自信心也严重不足,更加不敢开口进行英语表达。同时,农村初中生对待英语口语学习所产生的自卑情绪与城市学生相比较更加突出,并且伴随不安、内疚、失望等情绪,具体表现为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英语学习成绩不如意、遇到英语学习挫折就灰心失望等[2]。
2.羞怯心理。学生在学习英语学科知识内容之前,也对其怀抱过期待,尤其是针对一些接触过英语的学生来说,对这门外语抱有巨大的学习兴趣。但是当进入到课堂学习以后,这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心理,既兴奋能学习到很多英语知识,又害怕出错,不敢开口使用英语表达内心真正的想法,即便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他们也不敢开口说话。这种情况也延伸到课外,一旦发现有人靠近就闭口不说,长此以往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3.焦虑心理。在刚开始阶段,学生对待英语口语学习和练习表现出较大兴趣,并积极参与到口语练习当中,但是随着英语学习日益增进,学生所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日益深厚,有一部分学生受到阶段性英语成绩、课堂表现等影响会出现焦虑情绪,导致他们对待英语学习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严重情况下一些学生甚至会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也不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待学习也不积极,也因此农村初中英语口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2-3]。
4.不自信心理。学生对待英语口语不自信心理也是导致语言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内在原因之一。学生具备自信心就能够充分肯定自身学习价值,并通过不断努力使英语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同时具备较强自信心的学生也具有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在英语口语学习中表现出不怕出错、不怕嘲笑的特点,可以勇敢的用英语表达出自身想法,但是在相同学习环境中,不自信的学生就会出现害怕出错、怕丢面子等情绪,导致英语口语实践机会较少,相应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外部表现
1.乏味心理。初中作为学生正式学习英语的关键阶段,在阶段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句型和表达用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并且繁杂。而初中学生自身处于半成熟状态,对待学习的自我驱动力和控制力不够强,以至于对待英语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同时,针对初中英语学习内容,很多学生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掌握,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他们能够花时间进行快速记忆,而对待一些较困难的知识内容,学生则容易出现畏难心理,并采用回避态度对待[3]。此外,针对英语口语练习,学生可以短时间内保持浓厚兴趣,然而随着时间不断延长,再加上练习口语内容不具有新颖性,也就无法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致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心理。
2.厌学心理。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处于刚开始建立的阶段,当学生看到周围人群都不用英语表达的时候,也会对他们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心安理得的不进行英语口语学习,学生英语成绩也会不断下降,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情绪就会加剧,甚至发展成厌恶与英语相关的一切,如英语教师、英语学习表现较为突出的同学等。
3.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出现英语学习逆反心理,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也就达到了顶峰,在实际学习时也经常会表现出与教师顶嘴、反对教师说的任何东西,对待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也会从心理上进行抵制,也不会进行自我纠正。总之,学生出现逆反学习心理,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状态,严重情况下还会激发学生出现过激行为,这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还是对班级同学、教师均会造成较大影响。
二、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心理障碍有效消除策略
(一)教师方面
1.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针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心理障碍问题,教师也要对其进行分析,并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做出改变。可采取措施包含:(1)充分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加强英语知识内容学习,使得自身英语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尤其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可以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搜寻其他学校先进管理理论和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改善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目的;(2)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和深化,教师面对新的教学要求,也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并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好课堂辅导者的作用,从学生学习实际和学习兴趣出发,对英语口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并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英语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4]。 2.加强师生间沟通联系。心理研究表明:教师在面对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时,最好的办法在于想尽一切方法与他们成为朋友,并在加强沟通联系的过程中发挥情感作用,通过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可利用措施有:(1)密切關注学生学习和生活,并从中找寻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和语言,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向学生阐述自身以往的英语学习经历,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详细阐述,进而对学生起到间接说服教育的目的,学生结合教师所阐述内容联系到自身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2)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教师和同学没有因为自己学习存在障碍而忽视、放弃他们,使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3.创造开放和互动性强的课堂学习氛围。一个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作用,课堂学习氛围和学生思维也会更加活跃。为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可以在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时穿插一些口语训练小游戏,又或者是在课堂开始之前导入小故事,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互相帮助、共同讨论等方式,营造开放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方面
1.转变英语学习态度。对待英语口语学习,学生也要端正自身态度,具体需要做到:(1)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该学科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学生也要学习在英语口语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英语口语学习效果得到提高;(2)重视英语听力训练,英语口语学习是有声的,为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英语口语感受,就需要学生改变默默阅读学习的方式,加强英语阅读和英语口语对话,才能促进其英语表达能力的飞速发展;(3)英语口语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表达能力提升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学生对待英语学习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不过分追求学习速度和效率[4]。
2.扩大词汇量,夯实英语学习基础。农村初中生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地阅读更多英语文章,针对出现的生词也可以通过查询进行理解和记忆,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下,无论是学生阅读量,还是词汇积累量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再通过学生对出现较为频繁、日常使用较多的词汇进行有计划的归纳整理,可以达到轻松熟练使用的目的。
3.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英语表达水平。英语口语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积累和训练,也要求学生从最为基本的句子和句型练习展开,具体措施包含:(1)模仿课文,可以借助广播、光盘、录音等方式,对国外英语发音和口语表达进行学习和模仿,运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存在的语音、语调问题,还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重音、连续等语流变化;(2)积极主动参加英语活动,这些活动既包含课内开展的情景对话、小组讨论,又包含课外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学生积极加入到这些活动中,不仅可以使英语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加入到英语沟通交流当中。
参考文献:
[1]何花.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及教学对策[J].考试周刊,2015(43):88.
[2]何松.浅析心理因素对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2(34):44.
[3]梁宝珊.运用心理学,克服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障碍[J].都市家教月刊,2015(10):272.
[4]柳燕.城乡结合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 胡雅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