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研究综述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校开展绩效评价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投入产出为视角,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绩效评价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未来相关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展望。
[关键词] 高校;绩效评价;教育资源配置;投入产出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2-0187-03
Abstract: To carry ou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nning school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output,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review and induction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relevant studies on colleg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o as to look forward to the key problems to be solved by relevant stud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put-output
一、研究背景及問题提出
伴随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高校步入了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祝梦等,2013)[1]。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的不断提升使得高校可支配教育资源稳步增长。高校在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重视产出社会效益,积极探寻质与量综合协调发展的全新途径。在全国上下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高等教育资源,使其成为高校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提升的坚强支撑,既是高校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展高校绩效评价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钟建华等,2017)[2]。国务院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推进我国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应以绩效为杠杆,统筹高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指出,建立高校绩效评价机制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高校绩效评价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支撑,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需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应望江和李泉英,2010)[3]。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先前相关文献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投入产出的规模结构,在结合影响高校投入和产出因素的基础上,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进而实施高校绩效评价。
国外学者较早对高校绩效评价进行研究,相关理论方法及绩效评价结果逐渐被部分国家用于教育经费分配等资源配置环节。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大多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绩效进行评价,如Mcmillan和Datta(1998)运用DEA并借助9种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45所加拿大高校的相对绩效。研究发现,具备医学院的综合大学、不具备医学院的综合大学以及基础类大学构成的子集具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同时,省级拨款对大学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Abbott和Doucouliagos(2003)指出,伴随青年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提升以及世界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资源的有限性,如何使高校在更为有效的方式下运转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主要借助DEA模型以及不同的投入产出衡量方法,评估澳大利亚高校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高校的整体绩效水平较高[5]。Agasisti和Bianco(2006)运用DEA方法计算了58所意大利公立高校的技术效率,进而通过构建包含教学与科研产出变量的模型,识别影响意大利公立高校技术效率的核心因素[6]。Agasisti(2011)关注欧洲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运转效率,首次进行跨国比较研究。该文献主要选取OECD国家的教育概览数据,运用DEA计算并对比欧洲各国高校的绩效,研究发现瑞士和英国等一少部分欧洲国家的高校具有较好的绩效表现。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考查高等教育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例以及公共资金的分配方式如何影响高校绩效水平[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绩效评价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张男星等(2015)将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高校管理的某个领域(如后勤、财政、教师或科研)进行单项绩效评价研究;第二阶段是以组织研究作为新兴方向,把高校作为组织机构进行综合性绩效评价;第三阶段是以多样性研究为主要方式,呈现出单项研究与组织研究互补完善、理论深化与实践深化同步推进、学界研究与业界研究相互协同的特点[8]。有代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如下:蔡敏(2008)、王春春和张男星(2012)在介绍并肯定美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提出相关启示[9][10];北京市财政局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课题组(2005)、刘国永(2007)探讨了高校绩效指标设计的基本价值选择、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分别对北京市属9所高校和江苏省属10所院校的支出绩效进行试点评价[11][1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9),袁振国等(2013)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对象,在进行高校分类的基础上,评价各类型高校的长期投入与产出绩效,结果表明部属院校的绩效差异显著[13][14]。 国内外相关文献基于投入产出视角对高校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分析,可以从客观上印证高校所具有的发展性,更好地引导高校提高办学质量。但是,通过查阅先前文献,本文发现高校绩效评价相关的现有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在样本数据区间选择方面,先前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大多选择的样本区间相对较短(甚至有研究仅关注某一特定年份的样本),普遍没有考虑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时间滞后效应,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方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谢梅和李强,2015;孙继红和翁秋怡,2017)[15][16];(2)在具体进行绩效评价时,部分研究并未考虑高校类别对研究结果产生的潜在影响,缺乏对高校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或所采用的分类标准过于简单,忽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类别高校中的差异性(孙继红和翁秋怡,2017)[16];(3)采用相关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高校绩效评价时,并未结合我国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所面临的现实条件,部分文献生搬硬套DEA模型所提供的评价结果既不能起到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也不能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祝梦等,2013)[1]。
三、研究展望
基于上述分析,未来相关研究应充分考虑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时间滞后性以及高校类型的多样化,构建高校产出滞后效应模型,并基于不同高校的类别特征对高校的办学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及绩效水平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信息,进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具体来讲,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并解决如下问题。
(一)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产出现状
未来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分析视角,力求从教育资源现有存量、教育资源结构分布及教育资源质量效益等方面,深入探究我国高校教育资源投入的现状,并充分考虑我国高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基本功能,全面系统地界定高校产出与教育资源投入的关系,进而有效识别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的科学分类
未来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的文献应建立在对高校进行科学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而对于分类标准的选择应尽可能地参考权威部门或受认可的社会机构所公布的相关分类维度。比如,未来相关文献可根据教育部每年下发的《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中的“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将高校分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或者依照《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中的“学校(机构)性质类别”,将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另外,相关研究亦可参考受认可的民间社会机构所定期公布的相关标准进行高校分类,如以武书连为代表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每年所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将教育部直属高校依照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不同,分为研究1型、研究2型、研教1型、研教2型和教研型五种类型。
(三)基于投入产出的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未来关于高校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要重视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绩效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绩效评价方法的运用等问题(崔慕华和冉欣航,2018)[17]。
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的合理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选取绩效评价指标时,未来相关研究应在明确高校绩效评价目的(提高高校资源使用效率和办学质量)的基础上,保证评价指标的选取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相关性及层次性等特征,并兼顾不同(类型)高校在战略目标(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及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属于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
为了从教育资源投入及产出指标中筛选出能够显著区分高校类型的典型指标,未来相关研究在确定初选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依据粗糙集属性约简原理对初选指标进行约简,必要时剔除若干冗余属性及相对必要属性,使得最终进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均为关键性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进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类别为高校的各项关键性投入及产出指标计算综合权重,并评估权重的合理性,最终利用合理化后的权重数据对不同类别的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属于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问题。
考虑到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方面的产出均具有时间滞后性的特点,采用高校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当年数据相匹配的方法必然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偏差。为缓解先前研究的这一缺陷,未来相关研究可选择较长的时间周期,以充分考虑投入产生效果的时间滞后性,也可以获得高校绩效评价方面的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借助面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高校投入产出的相关性并控制产出的滞后性,进而运用“投入产出”基本模型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方法的运用属于高等教育领域的难点问题,面板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运用属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前瞻性尝试。
总之,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研究应充分考虑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时间滞后性以及高校类型多样化的特点,构建高校产出滞后效应模型,对不同类型高校历年绩效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内涵建设的成效,进而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高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社会机构完善高校评价机制提供经验证据和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祝梦,孟溦,余澄,刘文斌.基于多层次分类DEA的高等院校科研效率评价[J].科研管理,2013(12):221-229.
[2]钟建华,李婕,彭新一.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产出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7(3):17-29.
[3]应望江,李泉英.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45-50. [4]Mcmillan, M. L., Datta, D. The Relative Efficiencies of Canadian Universities: A DEA Perspective. Canadian Public Policy, 1998, 24, 485-511.
[5]Abbott, M., Doucouliagosa, C. 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03, 22, 89-97.
[6]Agasisti, T., Bianco, A. 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the Italian University System: Theoretical Issu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06, 8, 344-367.
[7]Agasisti, T. Performances and Spending Efficiency in Higher Education: A European Comparison through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Education Economics, 2011, 19, 199-224.
[8]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15(6):19-28.
[9]蔡敏.绩效评价:美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J].教育研究,2008(3):107-111.
[10]王春春,张男星.美国公立高校绩效评价体系内容与特点分析——以田纳西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2(1):23-27.
[11]北京市财政局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课题组.北京市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财政研究,2005(12):42-46.
[12]刘国永.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7(3):30-35.
[1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R].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2009.
[14]袁振国,张男星,孙继红.2012年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13(10):55-64.
[15]谢梅,李强.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评价研究——基于产出滞后效应的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5):46-54.
[16]孫继红,翁秋怡.2016年高校绩效评价研究报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19-34.
[17]崔慕华,冉欣航.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8(4):186-188.
[责任编辑:赵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2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