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推动力。本文以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为契入点,归纳、总结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模式;分析了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困惑和难点,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经验和做法,以桂林理工大学专利等知识产权转化为例进行DEA即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指出了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DEA数据包络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069-04
   一、引言
  落实和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国家科技部下发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强化需求导向的科技研发,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高质量成果供给。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
  据统计,中国高校R&D经费投入连年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898.1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127.7亿元,增长率高达25.5%。如何评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就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课题。[1]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科技成果是指科学研究所产生的各种产出:研究论文、学术专著、原理模型、专利、新产品等;也指有一定潜在商业化价值,通过一定时期,能产生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从广义、狭义两种视角进行解释:广义成果转化是指将各类科技成果转化为最终生产力的过程。涵盖了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科研骨干向企业行业流动、高等学校与企业行业签订的技术合作开发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等。[2]狭义视角则专指应用类科研成果向实现经济效益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其流程包括要履行一定的鉴定或登记手续,并且通过正式中介渠道的交易或者转让,以取得经济收益为目标,具有明显的显性、现实特点。[3]
  国家颁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新修订版)中将科技成果定义为“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定义为“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更加凸显专利及其他应用型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应用要求。
  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分类
  从实施主体的角度对科研成果转化模式进行分类,分为:成果购买者、中介参与者、推广组织者。分别是指:成果购买者,是指购买科技成果或被授权许可使用科技成果的个人、企业或其他机构;中介参与者,既不是成果的所有权者,也不是意愿购买者或最终使用者,只是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沟通双方信息、提供交易平台、协助双方议价、达成交易成功,收取一定佣金的个人或组织,也称为技术经济人和科技中介组织;推广组织者,既不是科技成果的所有权者,也不是科技成果的意愿购买者或使用者,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沟通双方信息、提供交易平台、协助双方议价、达成交易成功,但不收取服务费用的组织或机构。一般是指政府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高校或研究院所的技术转让、转移办公室、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高校转化应用技术类成果的主要方式是技术许可和转让。转让是指科技成果由成果所有者转让给使用者经营,是所有权的出售;许可是指成果所有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拥有的科技成果,是使用權的出售。高校可通过专利出售、出让等形式一次性结算,或者按照产品销售提成支付,或以组合的方式收取发明使用费等。近年来,作价投资(或技术入股)作为一种成果转化模式日益受到重视,科研技术入股方式是指技术持有人以科研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公司的行为。科研成果入股后,成果出资方取得股东地位,相对应的科研技术成果财产权转归公司享有。科研技术入股能让科研技术获取方的企业和技术转让方的大学及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后期技术开发,形成长期、稳定、有效、牢固的技术联盟。但是,科研技术成果的出资入股不同于具体货币、实物形式的出资,因为科研技术成果有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物,要发现其绝对真实价值相当困难,而对其过高过低的价值评估均会损害出资一方的利益,容易引起各种纠纷。
  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难点
  “科技成果转化率”伴随着科技成果登记、鉴定和科技奖励等科技行政管理活动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被逐步扩展用于监测、评价科技奖励、财政科技投入形成成果的推广实施情况。从现有文献来看,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实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转而成为衡量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社会效益的指标。现有统计方式过于聚焦已有成果的转化,采用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易于统计的数据表征科技成果转让,但这就导致了成果转化统计与主流技术交易方式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测算问题的根源看似在于调查样本、评价对象、计算方法和统计口径等技术性因素,但更重要的却是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内涵的旧有线性思维,和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对固有科技行政管理方式的路径依赖。
  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国际经验比较
  国际上几乎没有采取类似科技成果转化率方式的统计调查和评价方式。在评价类似于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动方面,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更倾向于使用市场导向的评价方法,强调从市场价值的角度评价相关成果的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实施效果。而且,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绩效评价,往往是通过更为综合化的指标体系。比如,欧洲知识转移测度专家委员会采用七项指标评价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转移活动,其中包括合作研究开发合同数、发明披露数、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技术许可数、许可收入数和衍生新设企业数。   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DEA方法
  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理论基础,依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种类的单位进行相对有效性或效益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所选择目标决策单元做出必要的评价。每一个决策单元(简称为DMU)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实体,各有相同的输入和输出。通过对输入、输出数据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出每个单元综合效率的数量指标,并确定有效的决策单元,同时指出其他单元非有效的原因以及程度。
  一般情况,利用上述模型进行效率评价和分析时,能够获得下面一些管理信息:(1)可以分析各单元在输入和输出方面的“优势”和“劣势”;(2)可以准确合理地确定出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3)确定各单元的DEA有效性(包括:技术有效性及规模有效性);(4)计算出各单元之间DEA有效性的相互依赖情况;(5)相对分析各单元的相对规模收益情况;(6)能够确定相对的有效生产前沿面;(7)确定各单元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上的“投影”,为今后效率评价提供参考信息;(8)对各单元进行“顺序”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和价值。
  七、桂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应用
  从统计表来看,专利的申请量每年均保持较快幅度增长,其中2016年,申请量达到了700项之多,但专利授权数占申请量的比例较低,最高年份达到了45%,最低年份只占18%,一般均处于25%左右,排除掉专利申请与授权之间存在的跨年度因素,整个授权率仍然较低,与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科技实际不相符。从专利出售数量来看,基本处于十位数以下,但最近两年出售数增长较快,2017年达到24项,出售实际收入达到100多万元。从整个知识产权转化来看,我校基本还处于专利申请、授权、出售这一阶段,其他比如著作权登记、集成电路、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申请、受理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草案)》中,为了保障以科技人员为主的各类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收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对未规定或者未约定转化收益分配的职务科技成果,要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不低于70%的比例。
  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未来方向
  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亟须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分类绩效评价体系,有效、客观、准确地了解机构、区域和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状况,准确评估和了解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进展和成就,支撑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布局,深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改革和动态调整。具体到高校的科研工作,尽量推动高校科研工作除了以“个人兴趣”为“内生动力”的研究之外,务必强调科研项目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高校与企业联合科研项目为主体。
  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分类绩效评价,必须抛弃惯有的科技成果转化线性思维,从价值生成、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的市场视角,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解,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根据机构性质、行业特点、研发方式和产出形态,对标已有的国际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目标和价值导向,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覆盖综合数据和统计基础的常态化监测体系。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除了常规的科研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之外,要建立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机构,从转化推广、转化服务、绩效评价、后续追踪等环节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管理和组织。
  还需要注意的是,对高校等以财政资助形成的科研成果的转化绩效评价,必须依据现有法律规定,不能将其异化为纯粹的商业盈利能力的驱动。以科技成果轉化绩效评价,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开展适合其性质、使命和定位的知识和技术转移。[4]努力克服高校科研成果为“转化”而“转化”,出现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现象,科研人员为实现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追求短平快,而违背科研工作规律,难以产出较大成果、长期成果的弊端。
  参考文献:
  [1]陈宝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与政策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23-25.
  [2]钟卫.产学研合作效果测量: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技论坛,2015,(8):51-57.
  [3]贺德方.对科技成果及科技成果转化若干基本概念的辨析与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1,(11):1-7.
  [4]李修全,等.从中美高校知识流动对比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特点[J].中国科技论坛,2014,(12):98-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