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产品中氰戊菊酯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岭南乡村地区如何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创新性旅游开发,在整合现有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通过文化娱乐与旅游开发、文化整合与规划发展、文化风俗与创意发展路径,旨在为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寻找一条新型的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荔枝文化;旅游开发;路径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036-37
  Investigation On The Immunoassay Technology Of Cyanovalerin Pesticide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ZHANG Xiaoy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Abstract] The high residue of fenvalerat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a certain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 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Therefore, its use must be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ested. In order to detect fenvalerate pesticide residues more effectivel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basic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and harm of fenvalerate, and then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haptens linkage sites of fenvalerate on the antibody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ypermethrin; pesticide residues; immunoassay technique
  農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氰戊菊酯作为一种毒性不大,但是使用极为广泛化学试剂农药,有必要对其残留进行安全监测,消除潜在危害,保障民众生活安全。
  1  氰戊菊酯概述
  1.1  氰戊菊酯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
  氰戊菊酯最初是由日本化学株式会社研发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化学名称为(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酯[(S)-α-cyano-3-phenoxybenzyl(S)-2-(4-chlorophenyl)-3-methylbutyrate]。作为除虫效果较为明显的杀虫剂之一,氰戊菊酯属于神经毒剂,作用于脑突触体膜位置上的ATPase,进而使乙酰胆碱酯酶在此处大量聚集,实际抑制脑乙酰胆碱酯酶,而乙酰胆碱酯酶是维持生物神经兴奋的物质,对于人们的认知、生活、学习等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如此便会引起中枢能系统障碍,进而使各种基本能力如记忆、学习等逐步下降,从而引起学习、记忆等功能障碍。
  1.2  氰戊菊酯的危害
  首先,由于氰戊菊酯其毒性小、残留量较小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农业产品的生产经营中,但是氰戊菊酯作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仍然是神经类型毒剂,同样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一定的危害。其次,对于其他生物尤其是水生生物而言,氰戊菊酯则是剧毒性的杀虫剂,对其生存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1.3  氰戊菊酯残留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技术
  对氰戊菊酯残留的研究不仅是对人类健康的负责,也是其他生物的负责,总的来说,我们应该遵循整个生命系统的合理存在及规律,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才能和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存。目前,仪器检测相对于免疫检测则会更加准确,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但是仪器检测客观上需要的检测器具较为昂贵,事前的检测处理程序较为复杂且检测耗时较长,同时需要检测专业人员进行作业,因此,该方法在其使用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  氰戊菊酯半抗原连接臂位点对抗体特性的影响
  抗原是氰戊菊酯免疫检测的出发点和基础,同时其也是产生抗体的依据。氰戊菊酯本身没有免疫原性,原因在于其分子量不足1万,正因为如此,要发生免疫效应,必须和某些大分子蛋白进行偶联才能实现目的。
  氰戊菊酯半抗原暴露对抗体特性的影响。首先,在灵敏度的比较上,利用间接竞争ELISA法进行测验,以标准溶液和氰戊菊酯标品溶液为基液分别进行观察;其次,进行特异性的比较,特异性主要说明某种抗体对类似化学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同样采取上述实验的过程参考,但是基液选取几种相近的化学农药标准制品进行。
  3  量子点荧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3.1  选择原因
  选择量子点荧光标记是基于量子点荧光发射的波峰是唯一的,并且其呈现狭窄对称状、斯托克斯位移较大,基本不会出现光谱交叠现象,较易进行识别。另外,量子点的发射波长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调节,而且不发生组成元素的变化等。   3.2  主要试验试剂
  氯化镉(CdCl2·2.5H2O,99.0%);氰戊菊酯;亚碲酸钠(Na2Te O3);溴氰菊酯单克隆抗体;硼氢化钠(NaBH4,96.0%);卵清白蛋白(OVA);柠檬酸三纳盐(MPA, 99.0%);牛血清蛋白(BSA);氢氧化钠(Na OH)甲醇;乙醇;兔抗鼠二抗;β-巯基乙醇和谷胱甘肽(GSH);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超纯水。
  3.3  试验方法
  3.3.1合成CdTe量子点  准备20ml浓度为0.01mol/L超纯水,将CdCl2·2.5H2O 45.7 mg (2.5×10-4 mol)融入其中,后加入重量为73.8 mg的谷胱甘肽GSH (2.4×10-4 mol)、重量为0.1g柠檬酸三纳盐、重量为38.0 mg的Na2TeO (0.5×10-4 mol)以及重量为8.04 mg的NaBH4 (1.92×10-4 mol), 用NaOH将PH值调至10.5,Cd2+、 TeO32、GSH的摩尔比调为 5:1:6。将溶液放入有回流功能的微波炉中,工作功率调整为600W,以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淡绿色时启动回流,根据反应时间的不同,得到不同标记的量子点。对得到的量子点进行筛选:待溶液冷却至室温,用乙醇对溶液进行过滤,进行离心操作(时间定为5分钟、转速设为4000rpm),除去清液中的Cd2+, TeO32-等杂质,重复上述操作三遍,待乙醇挥干后,将沉淀重悬于5 mLpH 7.4 的PBS中,对溶液进行紫外和荧光扫描操作。
  3.3.2量子点紫外吸收、荧光光谱以及偶联物荧光光谱的测定  继续上述实验操作后,将扫描合成的量子点的紫外以及光谱确定量子点的浓度以及粒径,同时确定荧光激发波长。保持偶联抗体蛋白以后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不变,以相同的操作对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进行测量。最后,选择本底值低的、信噪比高的吸收波长作为最终的激发波长。
  3.3.3确定包被原以及偶联抗体的浓度  将包被2μg/mL、4 μg/mL、8 μg/mL的抗原在96孔板上100μL孔,在37℃环境下培育2小时、洗板三次,每孔封闭 1% OVA 200 μL,后在37℃培育 1小时,洗板 3 次,再将上述标记抗体按 1:1、1:2、1:4、1:8、1:16 比例用 PBST稀释后与包被抗原在37℃环境下反应1小时,后洗板 3 次,再加入100μLPBS测量荧光值。最后,选择本底值低的、信噪比高的值对应的包被原和抗体浓度作为工作浓度。
  3.3.4检测前处理及检测  选取一定的蔬菜(实验用品:白菜、油菜)或者水果(苹果)样品切碎,打成均浆后过滤,在完成的滤液中加入甲醇、PBS配制成比例为1:9的实验溶液,后加入配制的标准实验溶液,配制调为0.08μg/mL、0.24μg/mL、1.5μg/mL、3μg/mL 的检测液后即可进行相关免疫检测。
  3.4  实验结论
  (1)在量子点的荧光外观上,合成量子点的紫外线照射出现黄色的荧光,不同波长的测试下,只是光的强度发生变化,其他并无变化;(2)紫外扫描和荧光扫描的结果:量子点在一定数值(485nm)左右有紫外吸收峰,一定数值(550nm)有荧光激发波峰且唯一,半峰宽在一定范围内(38nm-40nm)。说明合成量子点的粒径分布呈现一定的均一性,在一定的半峰宽(30nm)的量子点粒径较好,稍有离散,但是不影响荧光的质量;(3)量子点荧光标记免疫分析法前置程序处理简单,无需大量有机溶液,检测快速、耗时较短,比较适合蔬菜、水果、茶叶等的快速检测。
  4  结语
  目前,氰戊菊酯作为被使用较为广泛的杀虫剂,因为其本身的含毒性较低、残留度相对较低等特点深受欢迎。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忽略氰戊菊酯的滥用危害,尤其是对某些水生物种的灭绝性伤害。文章中,作者选择氰戊菊酯半抗原连接臂位点对抗体特性的影响为研究出发点,探索出其中的规律,结合量子点荧光标记免疫方法对氰戊菊酯的残留进行快速检测,对于实际应用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雪原,岳永德,黄冠胜,林伟,汤锋,樊玮.氰戊菊酯在茶葉和茶      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大残留限量评价[J]. 激光生物学报.             2007(04).
  [2] 魏新林,刘莹,张少恩,王元凤氰戊菊酯特异性人工抗原的合         成与鉴定[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9(03).
  [3] 金莉莉.基于微流控纸芯片技术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      药残留快速检测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编辑:李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