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评价主体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傅娟娟

  【摘要】高职课堂的有序进行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很大关系,对课堂进行整体的质量检测,有利于对教师进行监督,让其进行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本文首先对相关的理论进行概述,对该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原则以及意义进行阐述,运用德尔菲法对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注意事项,设计出一套适合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对教师进行考察,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原则;实施;指标体系;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245-02
  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水平决定了该高职学校的教学水平,伴随着我国高职学校不断扩招,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高職院校,应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尽量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如何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应该深刻思考的。
  一、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实效性原则。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正确有效的课程评价设计角度以及指标体系应该科学准确具体的映射高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其特征。众所周知,高职课程的体系很明确,目标也很明确,其目标和目的就是促进就业,把就业作为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就业能力成为高职教育体系的质量评价标准。所以,更要重视评价的类型性转变,以前评价的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而现如今应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就是说要更多的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化职业能力的考核与评价,评价方式也要尽可能的从多个角度进行,比如可以采取口头提问、书面作业、课外实践、毕业实践实习、实习报告等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和总结性的考核与评价。此外,考核方法要尽可能多的覆盖学生的大部分能力与水平,把考核结果与资格证书挂钩,让课程评价更具有科学性与权威性。;
  多元化原则。在标准与方式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与进度,让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此外,在实践方面,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要建立在复杂科学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让评价标准有着深厚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正在建立的课程标准与课程状况上,评价者要用更加多元新颖的角度来分析探讨,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对于多元化的原则,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还体现在评价指标的主体其多元化的方面。在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所以在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都十分良好,且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联系得十分紧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定向性,直接把学习与就业联系到一起,把学习的第一线与工作的第一线联系到一起,为企业和学校服务。所以,对于高职学校课程与体系的设立必须同时满足企业、学生、学校这几个重要主体的发展需要,体现用人者、教育者、学生的需求与想法。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也是高职教育原则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在当今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社会中,无论是什么原则都要落到实际上,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同理,课程评价的标准必须要落到实际生活中去,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所以,在进行高职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联系科学理论,要充分考虑到这种课程设计的易操作性与科学性。其实,高职课程的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其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标体系的简易性。简易性就是要求高职学校在构建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项目的科学完整性,让这个项目实施的更加简便,在简便操作步骤和舍弃不必要的项目的同时,必须充分满足这个所实施项目的整体性与完整性,从而使此项目与其既定目标更加契合。另一方面就是可测性,要求所指定的目标与标准与所实施的项目必须准确可测。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高职院校存在的意义
  随着改革在教育领域的全面推进,教育人员越发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高职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有助于其未来步入社会更加顺利。高职院校构建良好的评价体系,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且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教育的创新。教师更加认真工作,如果运用得当,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所学内容,完成各项指标,也很好的完成授课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加强实践增加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身的想法。教育改革的目标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随之变化,因为高职学校教学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在以往的高职课堂中,教师大部分时间以传授讲解专业知识为主,教给学生大多数的都是应试知识,对于课本上的固定史实教授过于侧重,从而忽视了高职课堂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而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会对教师进行督促,并且使其提升,使得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变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内容方面
  我国高校发展到今天,成熟度有待提升,但是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教学质量上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那么对于高职学校教师课堂质量的提升与检验评价,需要设定一些科学的标准,再对其进行量化。在发送评价的时候,评价者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把各个评价词条赋予一定的分值,把每个评价词条的分数相加,就是整体对的综合评价分数。此外,在打分评价标准上,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根据教学态度、内容、方法等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但是对于教育内容,由于每个学校的教材内容与体系不同,比如英语专业下面下设的不同课程内容,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高效的方法去教学,让学生树立起量化的思维与理念。
  (二)评价主体方面
  评价主体会随着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课程体系的不同从而发生变化,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相差不多,主要是包括教师、学生、教育领导与督查部门。即使评价主体不同,但是其评价内容与主体也大致相同,所以这会对科学的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评价主体的不同,导致评价的侧重点与评价的内容不尽相同。比如,教学督查部门的评价,主要是把侧重点放到了对教学教师进行抽样检查听课上面 ,因为教学人员数量众多,进行全面检查不切实际,且无法对每位教师进行跟踪性的检查与评价,从而也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全面科学性。教师群体同行之间的评价,是最常见也是实施程度最高的一种,一般会采取随堂听课的形式,但是教师自身也有课程,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全程追踪,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评价,从整体上看,是最科学有效的类型,因为学生可以全程追踪教师的上课过程。但是其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學生自身年龄阅历以及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会主观臆断的对评价标准进行理解,从而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具有客观性。
  本篇文章就是根据以上出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题,想法设法的设计研讨出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高的评价体系,让所得出的结果更加准确有效,让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更加高效可行。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
  (一)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
  根据科学人员不断研究与探讨,发现可以运用许多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确定,但是其中最有效最科学的两种方法就是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德尔菲法又可以叫作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运用该方法之前使用者需要先制定调查表,按照固定的流程用特别的方法来向专业成员进行调查问询,之后被调查人员要用匿名的方法提交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反反复复多次来调查和得到反馈,最后专家人员的意见渐渐的趋于集中,得到科学准确率高的结果。
  其基本步骤如下:
  1.首先按照课题与课程的知识方面与阶段组建专家组,确定其成员。
  2.根据课题方向,对专家组提出研究问题以及要求,并且充分探讨问题的背景,由专家提出书面材料与方向。
  3.家可以根据自己得到的资料与课程方向,综合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充分论述自己的想法以及利用这些资料的方式,提出相关的意见。
  4.各位专家提出意见之后,把这些意见汇总整理,进行对比分析,再重新发送给专家组成员,比较自己意见与专家组其他成员意见的不同,不断修改重复自己的意见。
  5.把各个专家的意见搜集整理,发放给大家以便下一步的修改提升,一般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四轮的过程。
  6.综合处理专家的建议。
  (二)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实际情况,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一般放到学期期末进行,同时要进行宣传教育并且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保持,可以保证评价的结果公正性,提升学生评价的参与程度。
  2.对于教师同行之间的评价,除了现场听课之外,还可以看录播课等方式,教师之间可以不断交流意见与问题,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明确高职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让学生具有建设、生产、服务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性,具备更强的职业技能,这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更多的体现在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桂君,刘泽敏,宋林佳.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新视角:学生学习投入度[J].高教学刊,2017(13):168-170+173.
  [2]王艳萍.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58-60.
  [3]许峰.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126-127.
  [4]陈志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91-93+105.
  [5]许峰.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2(01):15-17.
  [6]黄华,赵淑桐.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4-8.
  [7]彭腾,阚小良.关于高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2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6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