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孟涛
【摘要】随着课改不断地深化,小学教学模式已发生一些变化。为了更好地培养出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展现出更好的课堂效果,谈论方式开始从全班合作向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转变。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思考方式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这种抽象思维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主动性,在团队协作中锻炼学生们的即兴思考能力,也更有助于他们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 数学 教学 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133-01
长久以来,小学教学多数是采用老师直接灌输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甚至遏制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导致学生在课堂常常记不住关键点,影响教学质量。随着课改的步步深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很多教学工作者认同,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在讨论中积极地思考,相互之间不断地交流有助于理解题目,加深印象。只是目前,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还是不够完善,老师和学生对其把握的尺度一旦出现偏差就容易引起反效果,不仅无法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解答题目,还会浪费掉教师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所以如何让小组合作的方式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体现出新的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是现今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目标。
一、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合作意识
缺乏合作意识的学生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表达欲望强烈的学生,他们往往能侃侃而谈,占据讨论中的主导地位,但当他们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之中一直喋喋不休时,就容易忽视其他小组成员的感受,使其他人没有表达的机会,而这一类人学习成绩多数较好,思维活跃,具有一定优越感,在合作中的自我意识太强。另一种是正好相反,他们不善于表达,也不敢随意发表意见,在团体的讨论之中属于聆听者,如果没有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他们会更加自卑,失去合作讨论的兴致。
(二)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够
在课堂中,学生对于自主讨论缺乏方向性和针对性,教师便在其合作讨论中起到调节把控的作用,指导他们应该在哪方面进行探讨,以及探讨的方式应该是怎样。但在小组合作中常有一种情况,表面上看来课堂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以此便认为同学之间讨论的结果应该不错,就没有进一步地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也不知道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如何,导致最终的讨论效果并不理想,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组讨论的意见不能完全统一
对于一些比较繁杂的题目,小组成员之间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但小组组长并不能将其很好的统一,导致在总结发言的时候要么显得冗长,要么只是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人员配置
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较易和过难的题目都不适合让他们以自行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有一番考量,根据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来进行设置,把题目的难易度控制在他们所能解决的范围之内。当出好题目后,教师的任务并没有结束,单纯地让学生以随机或前后四人的形式来进行谈论不利于整体的学习效率,这还需要教师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他们数学能力水平的高低上进行有层次的划分,再均衡搭配,在整体上形成合理的人员配置,并给予同学们鼓励,让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达到讨论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提高数学兴趣
数学这一学科不管是在哪个阶段都是一门较难的科目,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单靠自己理解起来就比较吃力,而这种逻辑思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是可以逐渐提高的,这也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去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象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对多种图形构成体积总和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出他们所知的图形体积的计算方式,然后用彩色画笔在预先准备的图纸上将不同形状分别划出来,用体积公式分别对不同的部位进行计算,然后将结果相加得出总和,接着,再以老师的思路用新的简便方式对其进行计算,最后比较两种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的解题思路对解题更有帮助。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不同,合作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对于一些数学成绩好,但不愿或是不知道如何向别人进行讲解的学生来说,这就需要教师传授一些讲解的思路和步骤,带领着他们跟着自己的步伐进入解题节奏;而对于数学较差的学生,别人的对话他们可能一时之间难以理解,也不敢在讨论中直言,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小组讨论时先讲出自己的疑惑,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有表达想法的机会,然后小组成员再对各个部分进行分别讨论。当讨论中如果出现小组间无法调节情况,学生要及时反馈给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再进行具体分析,个别的问题就单独指导,普遍的问题就进行集体指导。
(四)制定小组合作的规章制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分工形式,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其中的角色,在合作中更有积极性。比如,小组的成员之间每周或两周更换一次组长,也可以是轮流担任的形式,除此外,还可以选出在讨论中专门负责记录的“记录员”,这样有助于在讨论结束之后,快速地将所有成员的意见统一起来,制定出最合适的方案。而这样一来,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协调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身胆量。
(五)采用多维评价的方式,激励合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他们才会更加有动力,表现得更加积极。但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教师的表扬,自尊心便会受到打击,小组合作的积极性也会下降。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成果,分析总结他们的答案,并给予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以及合理的建议,让学生心理能够得到满足的同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学習形式,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协调,实现团队中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这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自我认知,这对其将来的成长大有裨益。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讨论的题目要有精细的构思,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反应和效果,不断改进指导方式,使学生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朴海曼.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9,(05)
[2]王佳丽.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9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