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殷丽群 孙巧娜

  【摘要】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小学阶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内容及习惯养成的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  习惯养成  教育内容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234-01
  小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接下来的成长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让小学生得到良好的后期发展,老师及家长需要相配合来教育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增强个人素质。
  一、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内容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且这种教育业已在日常教学中举足轻重。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包含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许多家长往往都特别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但却忽视了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这种做法相当于避重就轻,解决不了孩子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学习习惯的涵盖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学习习惯关键在于后天培养,所以作為家长或者是教育者,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教育异常重要。我们应了解并明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后期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位家长应该主动配合老师,共同督促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实施策略
  我国素质教育注重社会公德、世界观、人生观、劳动观的培养,同时倡导终生学习、着重培养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等。这些观念及能力的培养,都需要良好的习惯作为支撑。所以,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其拥有一颗热爱之心,爱祖国、爱人民,让其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培养学生规范意识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使用激情教学的方法,有意识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味生活道理[1]。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情景教学具备了良好优势,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加深生活体验和感悟。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合起来并渗透在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进行关于日常行为规范的知识竞答,并讨论不遵守规范产生的后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和情境环境体验中深刻认识行为规范对自身及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规范意识形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时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从模仿开始,作为老师,不仅要言传也要身教,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行为对学生的熏陶,树立榜样和标签,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让学生在积极正面的引导下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三)树优促差,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学校需要采取一定的约束机制,教师除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不严重不规范行为进行通报评价外,教师还应该针对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明确为什么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会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2]。同时借鉴名人或者历史人物的故事,启发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针对自身行为习惯做出评价,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多方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自身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课堂、日常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文明个人、文明小组的评选,形成定期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渗透到讲课内容当中,让学生明白并且重视和遵守规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
  (四)家校合作,通力育人
  学校教育的力量较为单一,小学生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作为主要教育力量,同时也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各方力量相互协调和配合是实现良好完善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唯有在此基础上,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环境才能形成合力并达到统一,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和引导过程中都应该有耐心,采取较为丰富的教育引导方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从而逐渐促进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内化,全面推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中华少年, 2015(28):31-32.
  [2]王春冬.知行统一,评督合力——浅谈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华夏教师, 2015(5):2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