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策略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牛艳丽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可以发散思维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学中的重点学科,若将德育教学融入到初中数学科目的教学中,势必将会为数学这一科目带来更大的改变,本文将就此部分内容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渗透  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关于高中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169)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44-01
  1.德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即品德和教育。它对一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青少年时期作为人们最主要的学习阶段,这个时期所接收的教育和价值观念将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生的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涯中,合理的渗透德育教育,将可以帮助其更好的理解人生观和道德观,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方式。数学学科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对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进步紧密相连,教育工作者应对数学科目进行剖析,从数学科目中的细节着手,不断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施。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2.1明确目标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首先应确定教学目标,从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入手,对教学内容加以具体化,这样可以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备针对性。才能使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加顺利,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掌握课堂的能力,且课程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可使得课堂内容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纳。
  2.2 整合教材
  若想令德育内容更好的在现今课程教学中所渗透,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与德育知识有效合并,更具体的针对课堂、把握课堂,将每堂课中的重难点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德育教学,教师要了解教程、并且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完成德育渗透。
  2.3 互动活动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教学模式在不断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今天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现今,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追求和谐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已然发生了变化。随着现在新式课堂被广泛推崇,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像是朋友的关系。学生成为了课堂中的主体,老师起到辅助教学的任务,师生协作完成学习的目标,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活泼。在这之中,教师扮演着协助者的作用,要认真考虑到互动活动的目的,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要利用互动的形式,发挥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加深学生的德育教育。
  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3.1 榜样性渗透
  有很多青少年将老师视为自己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的巨大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以身作则,不断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数学这一学科的魅力,并努力发挥教师这一职业的积极影响。在让学生接收数学知识的同时,喜欢数学,并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不断加深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
  3.2 习惯性渗透
  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受益终生的,将德育教育合理融入数学教育教学之中,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而且对学生学习数学大有裨益,因此老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此为,数学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它非常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形中也会加强自身的推导能力及逻辑思维,推理和证明是数学问题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老师应对学生解题的步骤严谨要求,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拥有良好解题习惯的同学,往往推理能力都会更强一些,所以老师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惯性习惯,端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
  3.3 集體性渗透
  集体意识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未来工作中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集体性渗透,强化学生的集体性观念。众人拾柴火焰高,具有集体意识的班集体更利于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班级成员向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也会让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容易被完成。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课堂中渗透集体性观念。
  结语
  总之,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将是帮助学生学习与健康成长的中坚力量。数学作为主要的学科之一,不管是在升学考试中,或是日常生活中,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深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实施。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不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立可.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33):42-43.
  [2]薛丽.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才智,2016(31):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