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优化创新方法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红
摘 要:书籍文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有机载体,图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图书管理方法和理念也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进行优化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的潮流,这样才能在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阅读浏览方式的同时,也能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以当前图书管理现状为切入点,根据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关于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优化创新建议,旨为今后图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 图书管理 优化创新 方法
信息化的背景是对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大的社会环境背景,高效率高质量高便捷性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已经主导着各种管理工作的优化改革创新的方向,图书管理也不例外。信息化是在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优创新,以利用更为智能化的硬件设备,对生产方式进行优化,对生产力进行提升。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随之逐渐进行改变,人类社会也在不断进步。随着信息化管理在各个行业的普及应用,图书管理工作也迈向了信息化,图书管理信息化,可以对应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调查研究、采购、租赁借阅、保存维护及读者自觉维护等。
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将传统的工作方式及内容转变为信息化的调研、信息化管理、图书进出管理情况信息化。将各种图书的资料信息包括数量的动态变化,破损情况等进行信息录入,建立数据库并保持定时更新。这种形式的管理,需要依靠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以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通过将借助信息技术,对来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加工及优化,大幅地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图书机构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图书管理现状
根据当先阶段的社会现实情况,图书的推广取得的成效良好,越来越多的群体对图书的需求不断提高,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及工作人员的素质难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现阶段图书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管理制度方式也暴露出了众多问题。
1.1 管理方法落后
当前众多图书机构对于图书管理的方法相较之下十分落后,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地区的图书机构依旧存在着人工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管理质量和精度无法满足要求,同时无法保障为读者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图书的管理方法是图书机构的后勤保障,其直接影响整个图书机构的运营管理质量,图书管理方法的落后一方面是管理理念的落后,另一方面是图书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为对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习系统性的学习,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缺乏对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化图书管理方法的了解,造成图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2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一直仅仅停留在负责图书的摆放,数量的清点记录和借阅记录等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并未培养高层次的图书管理人员,同时对基础的读书管理人员也没进行专业技能的定期培训。随着图书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也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图书管理的模式也随之更新,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方法对于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十分高,但现实情况却是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低下,这也成了制约图书管理质量水平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1.3 管理设备不够先进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因其工作简单,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书架书柜,书桌和笔记本就可开展图书的管理工作。但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图书管理工具和设备无法满足新型的图书管理模式的要求,智能化的终端设备成为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同时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营,也需要计算机,网络及自动扫码仪等设备,但由于高校及地方图书馆将本就有限的经费大多使用在了建筑的修建和图书采购订阅期刊等方面,对于先进管理设备的引进采购没有资费去承担,这也就导致图书馆管理设备迟迟不能进行更新换代,也就制约着图书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发展。
2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全面普及为各行各业带来了便利,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来说也加大了管理的便利性,为读者提供了优质的阅读体验,具有多样化的发展优势。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通过不断突破与创新,不仅为读者提供的便捷式的浏览方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
2.1 图书管理具有开放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时空对人类生活工作的限制极大被削弱。图书的管理也逐渐大众化,社会化。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等设备终端就可对图书文献资料等进行管理,也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模式下的整合,是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等工作的速度,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在线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广阔的互联网阅读平台及阅读内容的选择。
2.2 图书管理具有主动性
信息化的背景下,大众的阅读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模式下的图书管理方法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并呈现出便捷性低下、耗时长、可选择内容不足等缺点。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的管理模式应自主的进行创新改革优化,从被动方转向主动方,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让读者获得服务更加便利,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的实际需求和习惯,积极主动地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工作,借助信息技术更具有鲜明的主动性。
2.3 圖书管理具有多样性
时代的发展变革,图书资料的主要阅读群体也在变化,由之前的70后群体逐步向80、90、00后群体靠近,针对着些阅读人群,更需为其提供便利和个性化的服务,图书资料的形态也要以多样化的形态呈现出来,图书的管理服务也要以多种模式呈现,并要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人群的需求和习惯定制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个性化服务。图书机构若想在图书领域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足,赢得主动权就必须提高服务宗旨,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以及多样化的图书类型,应丰富所拥有的图书资料种类,并提供视频音频等资源以及在线检索和翻译等的服务。 3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优化创新方法
图书管理要把握化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优势,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以为读者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3.1 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
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工作难度提高,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随之升高,这也直接决定着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必须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定期培训,要增强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同时也要扩大对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的引进,也可以在管理人员内部形成竞争制度,这样管理人员才能在竞争中相互学习、积极创新,去不断地努力优化图书管理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3.2 建立健全图书管理体系
在当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机构要结合所处环境情况,制定一套符合自身需求,既是要制定能满足不同群体阅读服务要求的极具特色的图书管理体系,并能在不断地的实践中慢慢探索再对其进行逐步地完善。根据不同群体的阅读情况占比,制定既能满足大众读者也能满足其他阅读人群的管理体系,明确图书管理工作的任务划分、人员安排等,根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以保障图书管理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
3.3 逐步更新设备,加快网络信息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图书管理工作除了人力的支持,对于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工作,还需要强有力的物力财力的投入为依托,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图书机构应加大对于设备更新及网络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快图书管理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其信息网络工程的建设,才能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提供基础的技术和设备保障。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图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综合对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地特点及现状地分析,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及创新必须要以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健全的管理体系以及先进的管理设备为基础,应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及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图书管理的优势,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意识到实际行动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的创新意识,对图书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为不同的群体的读者给予高水平的阅读服务。希望通过上述对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优化创新方法的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改革提供科学的引领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展宁.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J].兰台内外,2019(17):77-78.
[2] 高慧,张团翔.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优化创新探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157-158.
[3] 杨柳.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优化与创新方法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5):91-93.
[4] 梁艳.信息化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2):160-161.
[5] 张永珍.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创新研究[N].科学导报,2017-11-07(B03).
[6] 姚原凤.浅谈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7):105,108.
[7] 施丽杰.淺谈信息化背景下基层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J].办公室业务,2017(15):173.
[8] 王胜男.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7(4):190.
[9] 李玉琴.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45-2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5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