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生为本 多元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单新杰 胡明强

  众所周知,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其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如何实现评价的教育功能呢?老河口八小探索了以生为本的评价模式。
  一、生本评价的基础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学校认为,学生终将会成为社会一员,融入社会群体之中。教育评价方式应当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关注学生与学生、他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
  所谓“合作小组”就是将一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基本管理单位,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各项活动为一体,综合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表现,评出每周一星,每月底根据每周一星评出每月一星。以此类推,每学期评出学期之星,每学年评出学年之星,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动力。这种评价模式将学生置于一个具有社会性特征的集体之中,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单位的生本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培养了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宋某性格暴躁,难以管束,笔者多次教育,都没有成效。推行“合作小组”评价模式之后,笔者有意识地把宋某编排到其他组员都比较优秀的合作小组内。在一次一次的每周之星评比中,虽然这个小组内其他成员都很优秀、也很努力,但总是因为宋某迟到、打架等原因,而失去评“星”的机会,爱面子、讲义气的宋某觉得脸上无光,有所收敛,笔者见时机成熟,主动找到宋某,和他一起分析他们小组没被评上每周之星的原因。此后,宋某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了,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逐步改掉了不良习惯。
  这种评价模式,促使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激励,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了集体力量对个体力量的制约作用,为学生创设了展示自我的氛围,搭建了成长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让他们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做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
  二、生本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发展,所以,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的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过程。有鉴于此,学校对学生發展设置了评价内容:思想道德、劳动实践、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健康、学科发展等。每个评价对象又包括相对应的若干具体方面,如心理健康方面的具体评价内容:有毅力,不怕困难;有自制力,不任性;学会交往,团结合作;兴趣广泛,积极向上,等等。
  对于学习评价,学校更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如语文学科,除了通过文化测试来评价学生外,还增加了书写能力、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评价标准;而对数学学科的评价,则增加了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等。
  三、生本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学校建立了以教师、学生、家长、教导处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学生通过这种多元的评价,也能全面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全面发展。??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最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为了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学校要求,所有年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要依据学校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表》对自己在思想道德、劳动实践、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自我等级评定,这有利于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调整。
  2.合作小组互评
  学生在自我评价时,或多或少地会“趋利避害”,有时并不能全面说明一个学生的所有表现。基于此,学校要求对每一名学生的评价必须经过合作小组的互评,评价重点侧重于该学生在思想道德、劳动实践、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在互评时,心理上更为宽松、自由,便于学生之间的信息、情感交流,小组成员之间彼此了解,更能把别人的不足当作自己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作自己努力的目标,这样的互评,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
  学生互评时,有时碍于情面,对某些非原则问题的评价多有意忽略;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评价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学校要求,班主任应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并且要在评价之后提出期望和寄语;任课教师的评价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等,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作业评价、测试评价等。在一次期中测试后,笔者所带班级的任课教师对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总分数进行评比,并提出后期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方式,让学生在分数评比中主动认识自我,查找不足,努力提高学业成绩。
  4.小组展示评价
  小组展示评价让“合作小组”里的每一名学生都能树立起集体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小组”集体荣誉而展示自我的强烈动机,这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吴华老师执教《詹天佑》一文时,“超越组”的四名学生走上讲台,自信大方地和全班学生交流自学体会。
  生1:大家好!我是超越组的1号,我们组主要交流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请大家把目光投向课文第二自然段……下面请2号继续。
  生2:从詹天佑的语言中,我体会出……
  生3:从詹天佑的心理活动中,我知道了……
  生4:我从“亲自、扛、背”这些动词中体会出……
  小组内的四名学生交流之后,吴老师相机评价:“‘超越组’的同学从四个方面对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做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环节是下了大功夫的,而且,组员的回答非常有条理,但是,这并不是说‘超越组’的理解和分析就无懈可击。其他小组有需要补充或纠正的吗?”
  生5:我是“飞龙组”的3号 ,我想给“超越组”的1号做补充……
  生1:谢谢你的补充,让我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课堂镜头,在这里,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成了学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展示之后,教师再客观公正地予以评价,评价内容既有肯定,也有委婉的提示,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完善教学过程。
  5.家长评价
  无可否认,学生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对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就离不开家长的评价。但是,学校也同时要求家长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要让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尽量维护学生的自尊,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反省,从而激发学生奋进的内动力。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比较靠后,但是在家能主动干家务活,懂得孝敬父母。家长的肯定无疑让学生看到了希望,从而努力改变自己,争取各方面都做得更好。
  以生为本的评价体系,使教育教学真正重素质、重能力,而不再单纯地追求分数,促进了学生个体的综合发展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老河口市第八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