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芳 刘昭 房焕英 曾建玲

  摘要: 为科学评价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水平,为建设管理、设计实施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在借鉴相关资料并广泛听取专家和基层建议的基础上,依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体系,包括八大评价体系、20项评价指标,并对33个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效果较好,村民生态防护意识明显提高,但在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水土保持等方面还须加强。因此,今后还须强化村级整体发展规划,明确乡村振兴对水生态文明村的要求和定位,加强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合作,采用新机制、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完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村;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应用;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5-0020-05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以明确乡村的功能与定位作为前提和基础。这意味着乡村发展将更加综合、全面、系统。江西省自2014年开始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创建,多年的创建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2018年,江西省印发《江西省水利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水生态文明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当前就如何评价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水平,迫切须要对水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以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村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DB 37/T2172—2012)出台后,水利部发布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全面反映一个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一些省份如湖南省、安徽省也陆续出台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地方标准。但关于水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评价却是空白,参照标准也较少。因此,本研究根据江西省实际,参考生态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1-5],着重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用水行为、监督管理等方面选择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6],构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体系,以量化水生态文明村建设现状,以期为行政管理部门考核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指标体系构建
  1.1 指标体系
  借鉴有关水生态文明建设资料、规范性文件和专家建议,结合江西省农村实际,初步确立51个评价指标(表1)。本研究从初选指标出发,以系统性与全面性相结合、代表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定量化与定性化相结合、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7],依据专家咨询情况和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体系(图1)。
  1.2 初选和归类
  通过全省性广泛调研和座谈,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初步框定指标范围,并以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指标初选和分类,删除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的部分指标(如人工设施和谐性、乡土树草种使用率等),增加一些必要指标(如“双控”措施、示范工程等),对一些指标进行细化(如将“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拆为2个单独的指标等),并对部分指标名称进行了更替(如“观赏游憩价值”改为“亲水景观”,“管沟坑塘淤积率”改为“水库山塘符合要求”等),进而初选出36个指标进入下一步遴选环节。根据指标的关联性并结合专家意见,拟采用A、B、C三级评价体系,将指标进行归类(表2)。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和指标筛选方法介绍
  对于某一B层指标下C层指标数<3个的情况(即b6和b8),可以由专家直接取舍指标和确定权重。但对于某一B层指标下C层指标数≥3个的情况,本项目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和指标筛选。其主要步骤见图1。
  1.3.1 建立层次结构
  建立A、B、C三级评价体系(初始层级结构见表2),记Sa、Sbi、Scj为各级指标评分上限, S b和 S ci为相应的评分上限向量,a、bi、cj为各级指标权重, b 和 c i为相应的权重向量。则有如下关系:
  a=∑M i=1bi=1;(1)
  bi=∑cj∈cicj。(2)
   将水生態文明村建设综合评价总分设定为100分,则有如下关系:
  Sa=∑m I=1Sbi=100;(3)
  Sbi=∑cj∈ciScj。(4)
  1.3.2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为不同因素之间两两比较其重要程度的矩阵D,矩阵元素dij记为元素i与元素j重要性之比,其比较标准见表3。D为正定互反矩阵,因此其最大特征根λmax存在且唯一。
  判断矩阵由专家讨论确定,为使判断结果更好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须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判断矩阵,须由专家再次讨论确定判断矩阵,直到通过一致性检验。
  1.3.3 权重计算与指标筛选
  对于判断矩阵D,求得唯一最大特征根λmax,则对应的特征向量 W 0满足 DW 0=λmaxW0。将该特征向量规范化,可得到权重向量W1:
  W 1=W0 ∑n i=1W0,i。(5)
   大多数人对不同事物在相同属性上的分辨能力在0~9级之间,因此,准则下的指标数不宜超过9个,取舍权数ξ取小于0.1的数。当 W 1中某一元素W1,i<ξ时,则可以舍弃第i个指标。本研究ξ取0.1。
  1.3.4 权重重算
  当 W 1中某一指标被舍弃时,须要对新的指标集 W 2进行权重重算:
  W= W2 ∑m i=1W2,i。(6)
  式中:m表示指标集 W2元素量,个。
  1.3.5 指标评分上限的确定
  为了指标评分在实际[CM(21]中易于操作,指标评分上限须取整数值。对于已经确定的权重向量 b和 c i,评分上限向量 S b和 S ci的计算分别如下:   S b=round(100b);(7)
  S ci=round(Sbi· c i)。(8)
  式中:round()表示四舍五入取整函数。
  1.4 计算结果
  对于b6和b8的C層指标,由于指标数小于3个,故不采用层次分析法,其筛选和权重由专家讨论直接确定(表4)。
   记对于bi的C层指标判断矩阵为 D i;B层指标判断矩阵为 D b;经专家咨询确定为:
   根据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权重公式(5)、公式(6),并舍去权重小于0.1的指标,最终得到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体系(表5)。
  2 实证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33个村庄的实地查看,根据表5分项打分,计算得出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得分,结果见图2。从整体看,创建效果较好,均在85分以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饮水安全、制度建设、水文化宣传与群众参与方面,大多数村庄都有意识和措施,较易得分。而在水土保持、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控制、门塘水系方面,相比原状,成效显著,但受资金投入、土地权属、农民意愿、劳作习惯等原因,少部分坡地顺坡耕作,存在水土流失;污水处理设备变得普遍常见,但污水收集却因难度大、经费高,全村实现还不多见;面源污染防治意识已经建立,具体措施和行动还未达到常规化;门塘水系连通、亲水景观让农村增色不少,吸引不少游客,但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强化生态理念,还须逐步实现。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时间较短,还须总结经验,加强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合作,通过新机制、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完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以进一步满足村民、游客的各种需求,并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本研究在借鉴有关水生态文明建设资料,广泛听取专家建议,并在多次反复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从初选指标出发,依据专家咨询情况和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体系,包括饮水安全、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控制、门塘水系、水土保持、制度建设、水文化宣传与群众参与、创新共八大评价体系20项评价指标。通过实证,该套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在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可以全面推广应用。
  为顺应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做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军”,还须继续努力。首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评价体系内容,申请地方标[CM(21]准,以期为建设、管理、设计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填补了村一级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仍属空白的遗憾;其次,做好村级顶层建设规划,项目资金、涉农资金整合时才能统一发展理念和建设目标,举合力办大事,避免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投资不少、效果一般的现象;最后,加大前期工作时间和建设资金的投入。明确乡村振兴对水生态文明村的要求和定位,不抢工,不急工,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营造浓厚的传承氛围。在产业带动致富的同时,也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考文献:
  [1]朱 强,汪紫钰.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探究——基于华堂村的SWOT分析[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1):12-15.
  [2]石秋池.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解读[J]. 水资源保护,2016,32(5):154.
  [3]莫明浩,王辉文,袁 芳.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实践与探讨[J]. 中国水土保持,2017(4):12-14.
  [4]王俊芹,王余丁. 山区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3):50-54.
  [5]王园园. 荆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用[D]. 荆州:长江大学,2017.
  [6]沈费伟,肖泽干. 浙江省美丽乡村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45-51,132.
  [7]陈 龙,方 兰,李 军.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关中城市群水生态文明评价[J]. 水利发展研究,2018(5):16-21.
  收 稿日期:2019-02-27
  基金项目:江西水利科技项目(编号:KT201617、BZ201602、TG201602)。
  作者简介:袁 芳(1982—),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研究。Tel:(0791)88828165;E-mail:15391713@qq.com。
  通信作者:曾建玲,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村镇规划、土地规划研究。E-mail:1115328511@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2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