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球发球技术对排球上手发球技术迁移效果的实验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网球发球与排球上手发球的动作迁移作用,从而在排球普修课和专项训练课上良好运用正迁移,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网球发球对排球上手发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拥有的网球发球技术越好,则排球上手发球的掌握速度越快,学习效果越好,但网球发球技术对排球上手发球的迁移效果在前期较为明显,网球发球对排球上手发球有正迁移影响,未发现负迁移影响。
  关键词:网球发球  排球上手发球  迁移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062-02
  1  研究目的
  发球在所有排球技术中显得尤为重要。挥臂击球时的鞭打动作是决定排球上手发球质量的重要因素。排球的鞭打动作由于是徒手动作,而网球的发球是持拍挥臂鞭打,网球发球通过器械能够得到一个惯性,从而促进学生对鞭打动作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排球上手发球技术,我们可以找到网球发球與排球上手发球之间的动作迁移作用,通过网球的有器械练习来帮助排球的无器械练习,体会发球时的鞭打动作,从而帮助排球教学,使不论是网球专项学生还是排球专项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排球上手发球技术。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网球发球技术对排球上手发球技术的迁移效果。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针对研究内容,以网球发球、排球发球、迁移效果为关键词,通过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途径查阅了相关期刊及论文。
  2.2.2 实验法
  本实验以项群理论为理论依据,分别对已掌握和未掌握网球发球技术的学生进行排球发球技术测试,测试时间为零排球基础时和学习排球发球技术后。
  (1)实验步骤。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并分组—实验前测试各组网球发球情况—进行实验—实验前、中、后期分别对各组进行排球上手发球测试—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
  (2)实验对象。
  本研究共选取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21名无排球基础的学生,其中7名为网球专项学生为实验组A,14名为其他专项学生,分别为实验组B7人和对照组7人。7名网球专项学生在经过2年的网球专项学习后,对网球发球有一定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对较好的网球发球技术,而另外14名其他专项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网球学习,对其中实验组B进行了网球发球的初步讲解与教学,对照组则不进行网球发球的教学。因排球项目受身高体重等因素影响,故21名实验参与者的选取都有一定的身高体重要求。表1为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组被试无论是在身高、体重还是年龄上,相似度都非常高,可以间接说明其在身体条件方面基本上无差异。
  (3)实验要求。
  ①实验对象仅接受排球普修课的学习,且普修课教师由同一名教师担任,确保了实验对象所接受的教学课时、教学内容具有一致性。
  ②对每一次测试都尽力完成,使得实验数据具有真实性。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测得的实验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2.2.4 逻辑分析法
  对测试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找出数据之间反映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组A和组B的网球发球测试结果分析
  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对组A进行了网球发球的测试,并对每位同学进行了技评的统计;对实验组B进行网球发球的教授与测试,教授为1周2次课,共教授2周,然后对其进行网球发球测试。
  实验组A的测试评分都是4~5分(满分5分),为良好、优秀水平,实验组B的测试评分为3~4分(满分5分),为中等水平,因此认定实验组A具有良好的网球发球水平,实验组B具有基础的网球发球水平。
  3.2 实验前期排球上手发球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组A的技评测试平均值为3.24,实验组B的平均值为2.28,控制组为2.1,可以发现实验组A的技评测试结果要远好于实验组B。实验组A与控制组的平均值差值为1.27,实验组B与控制组的平均值差值为0.18。因此,实验组A与控制组的差异大,实验组B与控制组的差异小,说明已有网球发球技术对学习排球上手发球在实验初期已造成了正迁移影响。同时可以看出实验组A排球发球的整体水平要高于实验组B和控制组,而实验组B和控制组的水平相差不大,但组B还是要优于控制组。这说明网球发球技术掌握的好的组A在学习排球上手发球时,学习效率高,掌握效果好,对于学习了网球发球基础动作的实验组B也没有发现负迁移作用。
  3.3 实验中期排球上手发球测试结果分析
  组A测试平均值为3.41,组B为2.73,控制组为2.35,由组A和控制组的测试结果求得的P值<0.01,说明实验组A与控制组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性,而组B和控制组测试结果的P值<0.05,说明实验组B与控制组也有明显差异,实验中期,具有较好网球发球技术的实验组A仍然对排球发球产生正迁移影响,实验组B在中期表现出了与控制组的明显差异,说明学习了网球发球基础的实验组B在实验中期产生了对排球上手发球的正迁移。本阶段与初期相比,实验组B与组A的差距越来越小,与控制组的差距越来越大,实验组B的学习迁移效果开始体现,实验初期的结果表明,学习网球发球不会对排球上手发球造成负迁移,随着学习的深入,组B的学生可以慢慢理解网球与排球在发球上的相似点,从而在实验中期显示,网球发球技术对排球上手发球技术的积极影响。   3.4 实验后期排球上手发球测试结果分析
  在实验后期,组A测试平均值为3.48,组B为3.31,控制组为2.7,3组在排球上手发球技评测试中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A与控制组的P值<0.05,实验组B与控制组的P值<0.05。实验组B与控制组在实验后期的测试结果与在实验初期及中期表现出了不同,表现出了特别明显差异,说明现学网球发球的实验组B在实验后期对排球上手发球产生了明显的正迁移作用。在实验后期,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掌握情况还是要优于控制组,且组B与控制组显示出了明显差异,说明经过深入学习,学习了网球发球的实验组B对鞭打动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在学习排球上手发球技术动作时,效果要比控制组更显著。
  3.5 各组在实验期间学习效果对比
  为对比3组同学在实验前、中、后期掌握情况的变化,绘出图1进行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在整个实驗中,3组间差异最明显的是在实验前期,3组的掌握情况在整个实验阶段都呈现了上升趋势,但实验组B和控制组的增长较明显,实验组B的增长速度和幅度要大于控制组,这一现象应该是与实验组B学习了网球发球技术有关。实验组A虽然在掌握情况方面一直优于另外2组,但进步幅度也是相对要慢一些的,说明已经具有较好网球发球技术的实验组A对排球发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实验前期,实验组A和实验组B都很好地体现了网球发球对排球上手发球的正迁移,但迁移效果实验组A要比实验组B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通过2个实验组之间的对比,发现在实验后期测试中,有网球发球基础的实验组A的排球上手发球成功率要高于实验组B,这说明网球发球对排球上手发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通过对各组排球发球学习效果的纵向对比,表明拥有的网球发球技术越好,则排球上手发球的掌握速度越快,学习效果越好。
  (3)对实验组A与对照组、实验组B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显示,网球发球对排球上手发球有正迁移影响,未发现明显负迁移影响。
  4.2 建议
  (1)对于排球普修课的教学,面对不同专项的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相似之处,良好的运用迁移规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实战。
  (2)在排球专项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排球上手发球,可以让学生在之前进行难度相对较大的网球发球的学习,首先,持拍鞭打时具有惯性,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鞭打动作;其次,网球发球的找球具有空间感,有了这个基础,可以帮助排球发球找准击球点。
  (3)在安排课程时,网球发球技术对排球上手发球的负迁移不明显,但网球发球的动作难度更大,对腿部力量、动作要求较高,所以可以将网球课程设置在前面,那样学习排球会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 满明辉,范影影,陈开梅.正迁移理论在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7):162-164.
  [2]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 王清宝.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技能迁移的实践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4] 潘际娜,石海燕.网球与羽毛球技术动作之间正迁移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2014,35(3):47-49.
  [5] 隋盛胜.发球在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8,40(2):125-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5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