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易

  摘 要: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完善,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推动中职教育信息化改革进程。教师可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介绍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微信公众平台的创新应用对策,以期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促进中职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中职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0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05
   微信公眾平台是一款卓越的社交软件,具有一对一和一对多通信功能。在教学应用领域,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学习资源,并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在此情况下,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特点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由微信开放的公众自媒体平台,所有微信用户都可以按照要求申请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从事自媒体创作和品牌营销等活动。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包括微名片、微支付、微推送、微会员、微分享等,借助于微信的庞大用户基础和微信公众平台自身丰富的功能,受到了大批受众的欢迎。目前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企业号几种类型,分别有不同账号功能。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都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注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完成信息传递、交互以及组织管理等工作[1]。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流程
   (一)教学资源库的编辑与发布
   在中职教学中,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要构建教学资源库,并完成教学资源的编辑与发布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场景,遵循互动性设计原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具体包括:
   第一,注册微信公众号,选择申请订阅号,申请成功后让学生关注公众号。
  第二,建立平台素材库和学习资源库,将课程制作所需的信息、素材存储到数据库中,方便课程编辑使用。
  第三,完成课程制作,根据课程内容,完成文字脚本的编辑,并收集相关素材,对其进行格式转换处理。
  第四,资源发布,制作完成的课程可以存储到学习资源库中,利用公众号的消息推送功能,将其准确推送给班级里的学生。教师在发布资源前还可以进行预览,如果发现问题,可及时进行修改,确保最终发布教学资源的质量。
  第五,信息搜集反馈及效果评价,在教学资源发布后,可以及时查看消息送达人数、阅读人数、转发和收藏人数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
  此外也可以设计一些测试题目,开展在线测试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2]。
   (二)学生的资源获取和利用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最终效果取决于学生对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从中职学生特点来看,对于微信公众平台这种新颖的学习载体,普遍较为感兴趣。而且中职学生本身熟悉微信公众号,可以方便地在微信公众号上获取学习资源。学生的具体利用过程如下:
   第一,关注教师申请注册的微信公众号,注意接收公众号信息。
  第二,收到教师发布的教学资源后,合理安排时间,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完成课程资源学习。
  第三,完成自学后,可以利用教师发布的小型测试问卷,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把未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通过在线方式向教师提问,或在课堂上进行集中探讨。
  第四,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分享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其他学习资源。
  此外,学生也可以对微信公众号上的课程形式改进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形式更加符合自己的学习习惯[3]。
   三、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对策
   (一)引导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完成基本概念学习
   在中职教学中,由于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如果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讲解这些知识,会影响其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应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过程中,主要应用到微信公众号的消息群发功能。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经营者可以使用消息群发功能,向普通用户发送消息。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编辑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以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发送给学生,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教学管理通知,强化师生沟通。将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同时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强大的展示功能,以图形、动画等多种方式进行引导,活跃学生思维[4]。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
   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是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一大应用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PPT教学案等多种方式,将学习资源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上,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在此方面,主要应用微信公众号的精准推送功能。普通微信用户关注某个公众平台账号后,会收到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此类信息具有更新速度快、实效性强等优点,可以契合于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虽然网络上有许多可利用的学习资源,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难以有效分辨合适的学习资源。经过教师的收集、整理、筛选和编辑,可以确保学习资源的适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在此情况下,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也可以从网络中筛选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景中运用相关知识,帮助其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中职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其应具备的素养,并掌握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在此方面,可以将微信公众平台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后,利用课堂时间集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学生的自我展示平台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將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生的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此方面,可以发挥微信公众号内容推广功能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下载好相关软件,课堂上让学生借助手机上的数学软件自己尝试绘制对数函数的图像,分小组讨论所绘图像,小组内互帮互助,已绘制好的同学指导操作不熟练的同学在手机上作图,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函数图像,全班同学就每组所绘图像进行总结和评价。与传统的教师黑板作图教学相比,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展示了函数图像,直观、形象,学生充满了成就感。通过创新手机数学软件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展现学生作图等多方面才能,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优势,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同时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价值追求的自主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除了自己编辑学习资源外,还可以将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将其推广到自己的朋友圈中,有利于提升教育资源共享程度。在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录制视频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在课堂上以小组探究合作、小组竞赛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录制视频,并进行后期编辑制作,然后将其发布到微信公众平台中,展示学生的学习风采。对于学生平时的优秀作业、优秀课堂笔记等,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展示。在此情况下,有利于促进优秀学习方法的推广,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动力。
   (五)发挥微信公众平台优势,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也需要充分发挥其交互性功能,使其成为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发挥微信公众平台一对一通信功能的作用。学生在浏览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信息后,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留言,然后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借助于这一功能,也可以及时反馈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教师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通过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完善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改变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及其完成课程后是否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于学生的进步表现,则应及时给予其鼓励和赞扬。在此情况下,师生之间可以形成更紧密的配合,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提高实际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昌.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 2018(9):102.
  [2]龚洪生.微信技术支持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0):70.
  [3]王海静.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 中国培训,2016(20):181.
  [4]陈肖.微信公众平台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责任编辑 胡雅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5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