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模式下的医联体建设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建立医联体,取消药品加成,实现分级诊疗等措施,给公立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让患者对就近的基层医疗结构产生信任,如何在社区实现对慢性病、常见病的治疗,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文通过探讨“互联网+”模式下的医联体建设,提出了完善医联体的管理模式和优化诊疗流程的措施,借此来充分利用公共医疗资源。
  [关键词] 互联网;医联体;分级诊疗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security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edical consortia, the elimination of drug addition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gra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ublic hospitals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how to make patients trust in the nearby primary medical structure and how to achieve treatment of chronic and common diseases in the commu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associations under the "Internet +" mode,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medical associations and optimi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so as to make full use of public medical resources.
  [Key words] Internet; Medical consortia; Grad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医联体的全名为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一定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层级、类型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机组合成医疗集团,主要是由基层医疗机构和若干二级医院及一所三级医院所组成,目的是引导患者分级诊疗,而不是一味去三级医院就医。在卫生部正式推广医联体之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对“医联体”进行了多次尝试,经过几年的实践,医联体建设终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有地域特色的医联体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1  “互联网+”模式下医联体建设的意义
   为了迎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让缺乏专业诊疗能力的小医院能被大医院带动,让基层、小型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诊治水平,能被专业诊治能力强的医疗机构所带动,完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专科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中具备带头作用的专业技术团队优势,借此来提高基层卫生单位诊疗能力与水平,改善传统的诊疗模式,并将其转变为双向诊治、分级诊疗和急慢分治,形成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优化,让人民群众方便就医,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这是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1]。
   医联体既指打破医疗机构间行政管理组织构架约束的一种体系,还代表着各所医院之间的紧密联合及医疗诊治的分工协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更是一种存在于医疗间的命运共同体。医联体产生于改革,是具有一定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它承担着极为特殊的医疗作用,在乡村和城市建立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论是对基层薄弱医疗技术的改进,还是将基层卫生医疗诊治能力与水平提升一个档次,又或是为患者创设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使之能获得良好康复效果,医联体对此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
  2  在“互联网+”模式下构建医联体
  2.1  完善医联体的管理模式
   如何将医疗的牵头单位转成一家三级医院,将若干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康复医院以及二级医院进行联合,构建“1+X”的医联体,将医疗资源进行纵向整合,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医疗资源共享,使得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以一种分工合作的形式展开。
   首先,在广域网下需要建立一个医院服务端诊疗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围绕医联体而创设的诊疗系统,需要医院客户端系统的建立,即由若干城市的社區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康复医院以及二级医院作为核心安装的诊疗系统[3]。患者通过协议下载安装此系统后,其与医院服务端形成的紧密型联合体就会以“1+X”的形式展开。患者在手机上通过相关APP的运用,在服务端就可进行实名注册,在医联体中的医疗单位则只需要过医院客户端进行登记注册后,就可以查询到相关联医院的患者信息,从而真正实现了患者信息共享。相对来说,患者也可在该平台上进行其他医院医师的预约就医,医院服务端在协议的支持下,对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的评价,以及对双向转诊率、分级诊疗等医疗措施实际效果的分析,从更大层面上实现了对医联体的有效管理。
  2.2  优化完善诊疗流程
   基层、小型医疗结构普遍存在着群众不认可,服务能力低下,医疗诊治水平欠缺等问题;群众害怕麻烦以及担心病情被耽误的心理,导致了双向诊治很难应用到人民群众中[4]。长久以来,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中群众存在的多种“难点”,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分级诊疗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措施,并未落到实处。群众依旧具有有病就上大医院的心理和习惯,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并未改善。与此同时,医疗费用依旧高昂,群众看病贵的困难仍未解决。然而,在“互联网+”模式的基础上建设医联体,不仅能整合筛选出一个区域内的所有医疗单位,还可以在局域网下医疗服务系统的支持下,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就成为了医疗共同体。换个角度而言,该种医联体的创设更是一个医疗集团,在集团化的科学管理下,所有患者能够在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充分保证群众的健康安全[5]。在此前提下,诊疗的模式及流程发生了以下变化。    ①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经专家诊治后,专家在医联体诊疗系统的指定菜单中,详述治疗方案并写下患者的注意事项,患者即可按照相关诊疗制度,选择离家较近的医联体机构,进行后续治疗。当然,医联体医院的医师只有具备了相应资格,才能分析患者的详细病情并写下治疗方案,并严格按照专家医嘱执行接下来的诊疗,基层诊疗机构在医联体诊疗过程中及时记录下医嘱的执行情况和患者的病程记录,以便于三级医院首诊医师可以,及时了解到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治疗进度,有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6]。
   ②在基层、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基层医师在为患者讲解疑难病情时,可在医联体诊疗系统平台上随时对上级专家发送请求会诊的邀请,以便对病情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与诊断,在提供治疗方案时,也可由上级医院参与方案制定,与基层医院医师和上级医院专家共享患者的后续病情和治疗过程。当患者的病情难以在基层医疗诊所康复时,就需要按照相关医疗制度将患者在医联体结构内的医院进行转至,以确保患者能及时得到完善的救治。
   ③对于上级医院专家来说,可利用自己的专业与分组权限,随时查看医联体诊疗系统内记录过的患者病情,保证诊疗工作的准确进行,在诊疗系统的指导下,可以防止基层主管医师发生漏诊、误诊等严重行为。
   ④对一些有慢性疾病和周期性疾病的患者而言,在手机APP上进行信息的推送,提醒患者注意相关事项,可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更加完善的检查,患者可事先在手机APP上描述出自己的不适状以及最近的身体状况,借此可以让患者的签约医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进行深入了解[7]。主治医生对于患者的病史以及新增主诉都要定期查看,以便于及时更改医嘱,以便于提醒患者更多的注意事项,从而使得从预防入手实现健康。
   ⑤对一些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医师可以在手机APP上提前输入医嘱和患者所需每日服用的药物名称及剂量,以便于按时自动发送消息提醒患者用药。
  2.3  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评价系统
   要想确保诊疗流程满足医联体协议中的规范要求,保证诊治方案的有效执行,并能将分级诊疗制度贯彻执行,以及得到关于医联体的及时反馈,都与医疗服务评价系统脱不开关系。在广域网下,医联体诊疗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考核评估制度的制定,都要在其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以两条分别为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路径,科学评价医疗方案的执行力度,通过患者的康复情况,评价诊疗效果满意度,最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措施,推动医疗资源和患者信息共享的实现,保证紧密型医联体管理模式以分工协作的形式展开[8]。
  3  在“互联网+”模式下医联体建设的体会
   各医院院区应将“互联网+”模式下的医联体体系建设当作公立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执行,加强组织领导,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将每一个工作医师的责任落到实处,认真组织实施,这是医联体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的前提[9]。定期召开医联体医疗机构工作的推进会和协调会,定期组织专家对医联体医院各单位进行深入探访,可以举办各类培训班,对“互联网+”模式下医联体的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将各单位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促进他们工作共识的形成,这是医联体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的关键所在。医院的各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自身的工作职责,对患者病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在医联体医院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要积极探究解决,对工作经验不断进行总结,这是医院医联体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的保障。
  4  结语
   通过“互联网+”模式下医联体的建设以及对治疗流程的完善优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条更为简捷的治病之路,拉近了和三级医院的距离;在三级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会显著提高;将诊疗预约系统融入传统的挂号就诊环节,健全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彻底打破医院间的僵局,优化医疗系统,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钱森,陈敏莲,黄海,等.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医联体建设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6):335.
  [2]  張贺飞.互联网将成医联体“神经中枢”[J].中国卫生,2017(11):37.
  [3]  蒙华,李立峰,李浪,等.基于“互联网+”智慧医院的医联体建设[J].现代医院,2017(12):1720-1724.
  [4]  林辉,董津.互联网+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落地[J].中国医院,2017(5):52-53.
  [5]  张南,周言,唐月红,等.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思考[J].中国医院,2018,22(11):52-53.
  [6]  梁涛,廖春丽,杨立倩,等.互联网+医联体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11):72-75.
  [7]  洪建,颜雨春,周典,等.“互联网+”时代下分级诊疗模式建设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8(1):19-20,26.
  [8]  李淼.分级诊疗制度下“医联体”模式实施效果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
  [9]  汉业旭,姚峥,赵国光,等.分级诊疗背景下医联体发展的探讨与建议[J].中国医院,2018(1):47-48.
  (收稿日期:2019-1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