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中介因素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当代企业对员工业绩激励形式的多样化,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运营模式及优秀员工奖励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核心团队与高层的逐渐渗透,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中介变量研究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极高重视。本文对当前我国该领域中介变量研究问题进行评述,并指出当前研究过程中需要改进的方面,使相应研究结论适用于更多企业。
  关键词:股权激励;企业绩效;中介因素
  1.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中介因素研究
  在对近期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目前对股权激励的研究更倾向于股权激励通过影响中介因素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方面。中介效应的研究主要为以下三个方向: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研发创新投入的中介效应、盈余管理的中介效应。
  1.1代理成本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1.1.1股权激励与代理成本间的关系
  Davidson(2003)通过对美国创新类上市企业进行研究后得出:管理层持股后其目标将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代理成本随管理层拥有股权比例正向变动。而我国学者对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我国上市企业大多存在大股东掌控现象。张兆国(2008)等认为由于企业给予高管股权比例占企业所有股权份额较少且出于福利给予目的,故在高管中实行股权激励制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并无法降低代理成本。陈文强(2015)认为股权激励并不能有效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对股东与企业高层间的矛盾无调节趋势,甚至有激化倾向。
  1.1.2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关于代理成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多为代理成本会使得企业绩效水平降低,对企业经营有负面影响。Chrisos-tomos(2008)对英国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对企业进行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都有助于降低两类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水平。我国学者的研究结论基本与国外学者相同。黄寿昌(2012)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的代理问题对企业股价有重要影响。代理问题的影响程度与企业价值间为反向相关水平。
  1.1.3代理成本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股权激励是企业核心治理方针之一,其与企业绩效水平间的关系复杂,其中存在着众多影响变量。Tzioumis K(2008)认为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后,管理者将投入更多努力来抵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能维护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代理成本,使绩效水平达最大值。Masulis(2009)认为股东与企业所有者问的代理问题可通过股权制衡方式进行控制,从而增强企业绩效水平。任天龙(2014)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股权激励能明显降低大股东与企业经营者间的代理问题,稳定企业业绩。
  1.2研发创新投入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1.2.1研发创新投入与股权激励间的关系
  对股权激励与研发创新投入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企业高管间激励与核心技术人员激励两方面研究。在高管激励方面,Helfat(1997)指出需要向经理人等高层授予一定量的股权来增强其对开展研发创新的可能性。于雅萍(2016)在对代理人研究后发现在授予股权后,可加强管理层对持续经营期间收益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研发项目的投入。在对在股权激励对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方面,姚丽华(2014)认为,核心员工激励将使其与股东利益趋同,将会投身于企业研发创新事业中。并且对核心团队的施行股权激励对团队成员分享研究成果有重要作用。
  1.2.2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对于研发创新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企业在完成研发过程后会使得研发投入转而形成研发产出,使得企业绩效提升。实证研究方面,E.Han(2011)以欧洲中型企业为研究样本,使用企业特征值为调节变量,得出企业研发水平将促进绩效提升。解学梅(2013)通过研究技术型企业的财务数据后得出,研发经费的增加有助于企业绩效的迅速提升。董梅生(2015)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后得出:企业研发创新水平与企业绩效间存在正相关性。李伟(2016)对我国制造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对中小企业进行研发投入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业绩,带来良好经济收入。
  1.2.3研发创新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当高管拥有企业股权数达到一定程度后,高管将增加企业战略中研发创新所占比例,并减少规避研发创新的短视行为。基于企业长期发展水平,较多学者认为研发创新是股权激励实施对绩效水平影响的中介因素。相关研究方面,wu(2007)得出,股权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管理者短期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绩效水平。Shen(2009)在对中介变量研究中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科创投入有积极影响,该影响将最终影响企业绩效水平。随后,学者们对研发创新投入进行了深层次的分类研究。任海云(2011)对器械生产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措施对企业研发创新与绩效水平有积极作用。张刚(2018)对成功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研发投入金额增加,研发产出产品数量显著提升。财务绩效指标水平获得明显增幅。
  1.3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1.3.1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契约不完整等原因可能致使管理者为实现自利行为而进行盈余管理。国内外在此领域已有较多研究。国外研究方面,Healy(1985)最早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在信息不对称形势下,只有管理者掌控企业经营信息,故管理者会操控企业利润,以谋求更多利益。故企业激励机制将影响盈余管理水平。David Yermack(1997)研究得出,期权草案公布前,公司股价标准都将管理层利益放在首位,管理层通过人为操控相关信息发布时间以控制股价。我国方面,肖淑芳(2009)对第一次披露股权激励政策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高管通过操纵营业利润,于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前实施盈余管理,使得企业业绩出现反转现象,从而为自身谋利。张海平与昌长江(2011)发现部分上市企业管理层利用资产减值政策漏洞操纵企业盈余管理,从而改变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而最大化自身利益。国内外研究大多都证明企业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将提升盈余管理水平,造成更多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对企业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1.3.2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对中外关于盈余管理与绩效问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可以得出,对二者问的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结论。一方面,Jeffrey L(1995)认为,当企业经营水平低下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使得企业利润增加,各投资者投资确定性明显增加,从而使得企业更具发展潜力。和红伟f2005)发现,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管理者向企业外部信息接收者传递内部信息的一种手段,其是一种良好的平衡利润的方式,可促进企业未来高效发展。另一方面,任春艳(2008)认为盈余管理行通过人为控制财务数据使得会计数据质量降低,投资者对企业信任度降低,对企业绩效具有负面影响。张杰(2009)对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会导致投资者失去投资意愿,从而使得企业出现融资困难问题,进而使得企业绩效水平下降。
  1.3.3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通过盈余管理层面对企业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更能对企业经营成果进行深刻评价,但结论不一。赵璇(2010)通过对2005-2009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研究发现,虽然管理者激励制度在一定层面上对绩效水平具有提升作用,但由于激励模式存在缺陷,使得管理者极易利用盈余管理为自身谋利。陈艳等(2010)通过对2007-2013年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股权激励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层工作专注度,从而提升绩效水平,也可通过激励经理人为取得更多股权而进行盈余管理,提升经营绩效。
  2.文献述评
  在以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股权激励可使两类代理成本金额减少,从而提升团队投资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在以研发创新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时,大多学者得出股權激励将减轻高管对研发创新投入风险的畏惧,从而提高科创产能,使得绩效提升的结论。在以盈余管理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时,学者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造成的影响分为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两方面。现有阶段的中介因素分析都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内部作用过程做了更加明确的研究,由于我国股权激励前期存在研究发展缓慢,研究方法较局限等原因,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需后期实践经验弥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