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调研及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市场机制尚未成熟,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文选取潜江小龙虾作为典型案例,研究了近年来其价格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近年来潜江小龙虾平均收购价格下降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供需矛盾、生产销售模式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潜江小龙虾;价格波动
一、引言
近年来市场对小龙虾等农产品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市场供需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小龙虾的生产经营领域和品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亟待探究:小龙虾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何?价格波动对于养殖户的影响如何?价格波动对于不同养殖主体的影响有何不同?如何发挥“潜江小龙虾”的品牌效应,促进小龙虾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究以上问题意义深远。
本文通过研究“潜江小龙虾”这一典型案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一方面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思路;另一方面总结其中的普遍性规律,为其他区域公共品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为达到上述研究目的,本课题组于2019年7月至8月对湖北省潜江市的小龙虾养殖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小龙虾价格波动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小龙虾的收购价格波动现象描述
(一)小龙虾收购价格下降、利润缩水
整体上看,从2015-2019年,调查数据显示,小龙虾平均收购价格从2015年的20.47元/斤下跌至2019年的11.94元,斤,跌幅达41.67%。小龙虾市场行情的下滑对虾农的生产利润率也造成了影响:2015年养殖小龙虾的平均利润率为109.21%,2017年为129.19%,2019年则跌至71.24%,甚至有部分虾农出现亏损。
(二)不同时间段小龙虾的收购价格不同
潜江小龙虾全年都有养殖和供应,但不同季节、不同月份的产量和收购价格均有波动。潜江大多数虾农采取“虾稻共作”的种养殖模式,每年3月投放虾苗,此时养殖户可以通过售卖虾苗的方式出售一部分小龙虾。未出售的虾苗继续生长,到了5月份种水稻的时期,小龙虾病高发。为降低养殖密度,小龙虾在5、6月份集中上市,占到全年总产量的60%。由于供应大幅增加,价格下跌,平均收购价格为16.25元,斤。7月以后,小龙虾产量逐渐下降,通过“虾稻共作”模式养殖的小龙虾已基本销售完毕,只有部分农户虾池中还有精养虾可供销售,而此时人们对小龙虾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供需逐渐平衡,小龙虾收购价格略微回升,达到20元,斤。在每年10月份至次年2月,小龙虾的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39%,基本上以精养虾供应为主小龙虾收购相对较高,为25元,斤。
(三)不同经营主体价格与利润波动状况的区别
我们将小龙虾养殖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农户,另一类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究这两类主体价格波动的不同情况。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都面临着价格下跌和利润率下降的风险。从受访的175户农户来看,2015年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小龙虾平均收购价格均在20元,斤徘徊,到2017年普通农户的小龙虾平均收购价格下跌至14.70元,跌幅为26.5%,利润率下跌至99%,跌幅为9.3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价格下跌至17.58元,跌幅为12.1%,较普通农户少了14.4个百分点。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其成本利润率依然维持在100%以上。到了2019年,普通农户的小龙虾平均收购价格继续下跌至11 32元/斤,利润率为42.03%。相比于普通农户,依附于小龙虾合作社的农户和养殖大户情况稍好,小龙虾平均收购价格为14.67元,斤,成本利润率为69.63%,比普通农户高出27.6个百分点。
三、小龙虾收购价格下降的原因
(一)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供求影响
从养殖端来看,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小龙虾及其加工品迅速走红,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小龙虾的养殖队伍中。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自2003年起,我国小龙虾总产量整体呈逐年增加趋势。2019年养殖规模比2018年扩大了30%。
从需求端来看,小龙虾行业2013年进入全国性市场扩张,但小龙虾市场需求还有更多的潜力未被挖掘。在小龙虾产品大量上市的情况下,市场难以消化,供过于求导致小龙虾价格的低迷。
近年来小龙虾的供给量不断扩大,且一年当中小龙虾上市时间出货时间过于集中,而市场需求難以消化,使得小龙虾市场年均价格持续走低,秋冬季节价格也在较低状态。
(二)养殖方式存在缺陷
据前文的分析可知,小龙虾不同季节乃至不同月份的产量均有差别,导致季节性产能过剩和季节性缺货并存。每年的5-6月份为供应旺季,大批小龙虾上市,此时的收购价格为全年最低。而到了每年秋冬季节,小龙虾产量大幅减少,供应量降低,价格上升。如果小龙虾能做到季节平均化供应,把生产旺季的过剩产量“平移”至生产淡季,那么小龙虾不同季节的价格波动即可趋于平稳。实现供应平均化的方式主要为培育适应不同季节的养殖模式和提高冷冻保鲜储藏能力。然而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只采取虾稻共作的养殖模式,只有少部分农户同时进行虾稻共作和精养虾养殖。虾稻养殖模式的小龙虾上市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6月份,而精养虾模式则可持续到7-8月份乃至秋冬季节。但相较于虾稻模式而言,精养虾所需投入的养殖成本较高,养殖风险也较高。一旦出现不利条件,小龙虾大面积死亡,虾稻模式至少能保证水稻的收成稳定不变,而精养虾模式则可能导致虾农颗粒无收。因此绝大多数虾农更倾向于虾稻养殖模式。
(三)普通农户的养殖与经营能力较弱
虽然小龙虾平均收购价格以及生产销售的平均利润率逐年下降,但不同经营主体对价格波动的反应不同。相较于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小龙虾收购价格跌幅较小,这得益于其较强的经营组织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首先,从销售方式上来看,大多数普通农户都是通过虾贩进行销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不同,小龙虾合作社基本上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如熊口镇赵垴小龙虾养殖合作社与当地的华山水产公司进行对接。此外,有些合作社和养殖大户与潜江的餐饮企业对接,减少了利润压榨空间。
其次,从技术层面看,养殖大户和小龙虾合作社社员大部分接受过小龙虾养殖技术培训,其养殖技术水平与养殖经验较高。而普通农户中养殖技术人员少,农户养殖经验相对不足。
再次,农户对小龙虾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其利润的重要方面。有55%以上的普通农户通过向别人打听或者直接进入市场打听等途径来获取市场信息。而养殖大户和加入了合作社的农户平均年龄相对较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较广。
三、政策建议
(一)改善养殖方式,分散小龙虾养殖期
建议农户将虾稻养殖模式与精养虾模式相结合,分散龙虾的养殖期,缓解小龙虾的季节性产能过剩和季节性缺货并存的現象,有效避免集中供应造成的不同月份价格波动情况。
(二)加强小龙虾的冷冻储备和加工能力
为实现小龙虾全年“平均化”供应,农户还可以加强自身的冷冻保鲜储藏能力,生产经营能力较强的经营主体可以购买冷藏设备,对生产旺季“过剩”的小龙虾实行冷冻,在生产淡季出售。对于资金、设备相对缺乏的经营主体,政府可以建立大型公共冷冻室对外出租,冷冻的小龙虾在秋冬季节上市能以较高的价格售出,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营主体的利润。
此外,有条件的经营主体可以建立小龙虾加工生产线,将5-6月份的小龙虾进行即时加工和冷冻保鲜,并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三)培养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寻求转型升级
普通农户受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大,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只能寻求转型升级。因此政府应培养更多的小龙虾生产合作社、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小龙虾龙头企业,使小龙虾养殖和销售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四)拓宽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单一是农户收入受龙虾价格波动影响的原因之一。对于小龙虾经营主体来说,需要提高自身搜集市场信息的能力,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建立与市场主体的直接对接,拓展“商超直供”“农企对接”等销售模式,建立自己的品牌。对于政府来说,建网点、畅物流,建虾谷、拓电商,实行“互联网+小龙虾”模式,将线上线下结合才能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龙虾销量,提高虾农收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