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MISS的微信公众平台“文山气象”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文山州公众、决策和专业气象服务需求,创建了“文山气象”微信公众号,实现天气预报、气象指数、预警等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功能。微信平台已投入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平台运行高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提升了文山州气象局气象服务的水平,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手段和发布渠道,实现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CIMISS ;PHP语言;API接口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即时通信工具,给我们日常生活通信带来的巨大的方便,微信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号、公众号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信息。文山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创建了“文山气象”微信公众号,实现了天气预报、空气质量指数、降水预报等查询功能;又以每日推送功能實现了天气预报、重要天气消息、气象科普等信息的图文推送。
1 平台建设目标
在开发模式下实现微信公众平台查询天气预报,内容包括气象指数(穿衣、交通、感冒)预报,实况(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温度、湿度、风等6种要素),预警,空气质量等。保证后台系统跟微信服务号对接运行稳定,做到随时请求、随时自动回复、运转正常、保障有力。
2 平台设计
(1)平台总体结构。通过研究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微信公众号开发模式、PHP编程语言等知识与技术。在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模式下,依托网上免费服务器,调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的API接口,实现天气预报的查询。系统开发的关键任务包括,连接各端服务接口的基础网络、并部署系统后端服务器;为天气预报功能设计具体信息接口;完善天气预报信息接口与优化气象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互。(2)系统技术特点:①模块化管理。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自定义模式,满足不同需求。②可扩展性。通过有限的投入实现系统的高效能,保证系统易维护、运行稳定、开拓新模块等特点。③专业定制服务。根据气象部门的特殊性,集双方优势于一体,为大众提供更便捷、有效的专业服务。④灵活性。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其数据的格式和用户界面以及使用功能等需满足各用户的需求。
3 平台功能设计
3.1 导航菜单
导航菜单就像PC端网页目录导航一样,通过功能模块的建立,可以清晰展示气象服务提供的所有服务,而且可以使用户便捷地直接进入某项服务。根据气象服务的定位和可提供的内容考虑设置“天气攻略”“天气预警”“生活服务”三个一级菜单,点击之后订阅者可获得二级菜单提供的更多专题内容。功能模块建立如下图。
3.2 信息推送
“文山气象”微信公众号为服务号,每月可推送4条信息,推送内容可以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天气实况、科普宣传等、个性化的气象相关消息。自创建后,开始稳定推送发布的频率,由科服中心人员定期编辑、审核和对外推送。现已推送320余条信息,受到广泛关注,推送消息被文山日报、非常文山等多家媒体转载30余次,特别是2018年推送的两篇台风专题和台风防御知识,累计阅读量近2万次,《双台风前赴后继,山竹或将成为今年全球“风王”》一篇推送,阅读量为15016次,达到了广泛的宣传作用,有效的将气象预警预报向大众传播,为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3.3 向用户回复信息
在编辑模式下,向用户回复信息只能实现内容的固定回复,如“欢迎您关注文山气象”、这远没有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如果想实现更强大、更精准的个性化功能的服务,就需要用到开发模式。“文山气象”微信公众号设计,当用户在对话框输入某一地名,即向用户回复查询地区天气预报信息,即课题要实现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开发模式下实现天气查询功能。
3.4 后台气象数据录入和上传规则
科服中心人工输入气象数据,数据录入规则为每天上午8点30分以前和下午4点以前,科服中心更新文山当地预报。数据录入格式主要有时间、预报员、天气趋势、天气综述、文山州8县市的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内的天气预报,具体包括天气、温度、风力、森林火险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相对湿度,录入方式使用通过FTP连接上传数据。
4 结论
服务人群大,有助于进一步做好天气预报公众服务。微信如今是国内最热门的社交软件客户端,已经超过10亿注册用户,通过关注公众号或微信二维码的方式,即可随时随地查询天气预报。成本更低,可持续更强。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丰富的数据访问服务和应用的编程接口,为调用气象数据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源,数据内容丰富、稳定,不需要花大量资金建立数据库,节约了很多的成本和时间。服务方式人性化。将天气预报分为文山本地和全国天气两个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任一地区天气预报,本地天气由气象台制作,科服中心人员及时上传,全国天气预报调用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实现全国任一地区天气预报信息查询。
作者简介:资云萍(1986-),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科技服务和新媒体运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