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写作之“积累·仿写·创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写作之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在实际习作教学工作中,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的特点,提炼出“积累——仿写——创写”这一循序渐进之习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扎实训练,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用理念指导教学带来的巨变。
  【关键词】生态写作;积累;仿写;创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123-01
  【本文著录格式】银海娟. 生态写作之“积累·仿写·创写”[J]. 课外语文, 2020,19(15):123,125.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很多教师觉得头疼的事,总听到许多老师反映自己不会教,学生不会写。作文教学俨然成了语文学科的“硬骨头”。其实,只要教师端正心态,在实践中潜心钻研,就一定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态写作“积累——仿写——创写”循序渐进的扎实训练,不失为有效的捷径。
  一、广泛阅读,积累储备
  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无不指出了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熟读多记,大量积累的重要性。“凡作文,胸中须有万卷书的跟柢。”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将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首先教师自己要爱阅读,自己须有万卷书的根柢,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由此及彼,谈古说今,以教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学底蕴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如教《武松打虎》时,教师讲“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等故事,这样便很容易激起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在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简单讲《儒林外史》中其他故事,学生课后一定想读读这本书。这样长期坚持“以学带读”,小学几年下来,学生阅读量也不可小瞧。当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鲁迅在《致颜黎民的信》中提到:读书就如同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开展一些“读书汇报会”“读书沙龙”“读书心得竞赛”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广泛阅读可提高文学素养,积淀文化底蕴,为写作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仿写体验,丰富感受
  文章应有感而发。李贽《童心说》一开端就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他把“童心”看作一切文学作品的根本。这与小学习作倡导“我手写我心”“说真话抒真情”是一致的。现今许多学生作文假大空,乃至千篇一律,这是因为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的确,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许多优秀的作家为了创作出优秀作品亲自去体验生活。如名著《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体验生活时,曾想写一个村妇骂街的场面,苦于没有真情实感,他听说村里有个妇女骂人很有“特色”,就想让她“表演”一下。一天刚下工,这位妇女正好从柳青门前经过,柳青装着不注意把早已准备好的一盆水向她身上泼去,也不道歉,转身要回屋去。只见她浑身湿淋淋,一手叉腰,一手指着站在门口的柳青泼口大骂,双脚跺得地面咚咚响。有了这次切身体验,柳青笔下的村妇骂人形象也就写得栩栩如生了。又如狄更斯为了了解一个流浪者在要一碗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自己亲自装扮成乞丐乞讨。大作家都需深入体验生活才去创作,更何况小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走出家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大膽创写,享受写作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了须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提高文学创作和鉴赏的水平。俗话说“熟能生巧”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多写多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为了鼓励学生多写,教师应摒弃写作是为了考试这一单纯目的,明确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是学生思想、情感的一种外泄。所以教师在写作上不应过多地限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享受中写作,在写作中提高。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写作,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不要总写《难忘的一个人》《一件有意义的事》等,这些题目看似很容易写,实则过于绝对化,学生在生活中难以找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因此,教师在写作内容上应让学生少写命题文,多写半命题文或自由文。如写人作文可命题为《他(她)真     》,记事文可为《那件事真     》等。其次,字数上放宽要求,不要限制过死。许多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总爱以长短论优劣,致使学生片面追求字数反而难以自由发挥,成为学生不爱写作的“绊脚石”。再次,评价上放低要求,以激励为主。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留心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应给予肯定的赞扬;对于学生习作不足之处,也应该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尽量避免一些判决书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那样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而言之,文章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写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感,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内容千变万化,字数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现在提倡的“微写作”正是如此),从而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倾吐心声的方式,让学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从而实现“积累——仿写——创写”目标。
  参考文献
  [1]卢英.柳青找骂[J].写作(上旬刊),2009(10).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