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素质教育,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说到强化育人理念、强化课堂变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生为本,积极创新课堂模式来深化素质教育。本文通过课堂实践、探究和总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使其和课堂有机融合,在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和复习整理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数形图结合、层次分明、色彩吸引的特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其次教会学生会读会用思维导图,成为他们学习的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在20世纪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地与图形、文字、线条和色彩等元素结合,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能利用这些元素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联系,构建直观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为提升教学质量,在2019年7月我参与了一项学校的小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段教学的应用与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思维导图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探究,得出以下一些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策略。
1应用思维导图新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卢姆曾提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新授导入环节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单元的第一课时,用思维导图呈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对学习材料更有兴趣。
学生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是在学习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节课时,我引导学生阅读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后,在课件上显示这些大数:北京19612368人,我国总人口数1339724852人,问学生认识这些数吗,会读吗?引起学生的学习疑问和兴趣,问学生知道要学习什么相关知识吗?学生纷纷回答“大数的组成”、“大数的读法”、“大数的写法”、“大数的改写”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可视化地将学生零碎的思路和灵感呈现在课件上,联络成思维导图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整个单元有大方向了解和学习目标,从而思路清晰地进行接下来大数知识的学习。
我给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读法、画法和用法,呈现别人制作的美丽又实用的思维导图,还布置了一个用思维导图画课程表的课后任务,从这节课初步认识思维导图开始,学生对思维导图产生了兴趣,开始了教学应用之旅。
2应用思维导图知识讲解,联络知识生动直观
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往往用提出概念、讲解概念、举例说明等步骤来完成,教师简单直接的概念讲解、学生单纯无味的死记硬背,都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而思维导图可以将相关概念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让学生清晰了解各个概念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有部分学生混淆相交、垂直、平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导致产生“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不是平行就是垂直”的错误认知。于是我应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梳理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以“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思维导图的中心,按“延长有和无交点”为条件发散出一级分支“相交”和“平行”两个概念,再从“相交”分支中按“夹角是直角和非直角”为条件画出二级分支“垂直”和“非垂直相交”,在不同的分支概念旁边配上代表平行、垂直相交和不垂直相交的两直线图例,使学生对这些概念逻辑清晰,关系明白。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有些概念学生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将其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晰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建立起有效的数学知识网络。在小学数学高年段教学里,像“角的分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因数与倍数”等这些联系知识或按条件分类的课,都可以融入思维导图,将有关联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看不见说不清的关系用线段、箭头、课件动画演示等,直观生动地标示联络起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脑海中形成整体的知识树,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3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整理,放手学生主动创作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复习整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部分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常常以大量习题为主,殊不知学生尚未巩固基础知识就采用题海战术,很容易使学生混淆所学知识,甚至使学生感觉枯燥无趣。而思维导图的融入可以增加复习课的趣味性,不管是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还是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网络,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
应用思维导图复习整理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的单元知识时,我先和学生口头交流回顾这个单元的知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画出来,再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讲解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学生们大多能把握中心主题,以“角”为中心展开,以“角的组成”,“角的动态形成”, “角的分类”,“角的测量”和“画角”等方(下转第226页)(上接第198页)面来发散和讲解,配上各种颜色和角的图形,形象有趣。学生会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互学的课堂,而老师就像是一位主持人,只需要在旁点评和查漏补缺。
将思维导图的创作放到课堂上,优点是师生可实时交流创作经验,不足是可能会导致讲解和分享的时间不充裕,所以如果碰到知识点多、复杂的单元,建议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思维导图。科学研究表明有联系地记忆知识更牢固,将思维导图融入复习总结的环节,让学生动手用线图清晰梳理知识,将知识按自己的认知画成知识树、编成知识网,以生为本,学生主动参与,对单元知识有整体性认知,查漏补缺并有新的体会,进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4教学生善用思维导图,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过程需要经历识图、制图和用图三个阶段,识图是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并能看懂思维导图;制图是帮助、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用图是学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教学生善用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主动制图预习后,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地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起点提升了,这有助于他们投入课堂,积极与教师互动。
(2)教学生善用思维导图在课中记笔记,思维导图的发明是用来记笔记的,它的优点一是快速,因为记的过程快速及时;它的优点二是简单,记的方法简单,用关键文字、配上线条、图像符号和颜色来表达信息之间的联系;它的优点三是直观形象,记录的结果直观、形象,信息量丰富,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容易理解与记忆。
(3)教学生善用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整理,在每节课、每个单元或学期末复习时,学生可按自己需求,课后用彩色笔勾勒出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有图像的、可爱生动的、有组织性的知识块、知识网络呈现出来,便于自己对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记忆和整体再认知。
思维导图对于教师来讲是得力的辅助教学工具,而对于学生来讲是便利高效的学习工具,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结合自己的活动经历和认识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又在和别人的作品比较时,碰撞出新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黄金期,教师合理地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良好的数学素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胜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J].中华少年,2018(22):213.
[2] 吴宏.活动经验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1):53-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4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