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数学学科初高中衔接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步和变革,越来越注重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新的教学体制下越来越注重对综合素养的培育。对数学这门科目来说,数学的学习内容是层层递进的,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能够很好地展现在初高中的阶段转换当中,数学老师为了给高中数学做好铺垫,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工作。本文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着重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并探索出初高中的衔接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衔接教学  核心素养  有效策略
  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这两个阶段中,数学知识内容在多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知識的衔接,但是不同阶段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理念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且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学习的难度是不断上升的,这也是数学教师做好初高中数学有效衔接的重要原因。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在着重制定培育措施时,也要重视起来初高中的数学衔接问题,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学习情况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衔接问题
  (一)初高中的数学教材变化比较大,难度跨度也比较大
  教材的制定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设定的,因此,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和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和坡度。其中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并且教材中会为学生配有图画,更加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在初中考试中也注重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大多是一些常规题型,对灵活思维的培养不太注重。而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有着抽象的特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在灵活思维方面有着更大的培养力度。如果没有做好衔接教育,学生就没有做好面对抽象学习内容的准备,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1]
  (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都是不同的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还处于跟着老师的步伐走,比较依赖教师的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境地,难以挖掘出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一旦脱离老师的精确引导,便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有效方法。而在高中的数学学习阶段中,高中老师会更加注重放手,更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突然转变的学习环境下,学习习惯的固定模式将会被打破,那么学生容易在学习上出现许多习惯漏洞,跟不上高中的学习节奏,容易导致成绩下滑。
  (三)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跨度
  有许多初中数学老师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针对中考中的数学重难点和考点进行反复强调与练习。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多、时间比较紧,所以教学进度比较快,老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将重难点和考点进行反复强调与练习。不仅如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牢牢记住了知识点就能够解决好题目。但是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知识点的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2]
  二、如何开展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工作
  (一)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针对数学教材内容的引言部分,数学教师要进行精心设计,通过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数学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实例讲解,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实例出发为数学课堂增添生动性和生活性。并且,数学教师要做好拓展教学,通过变式训练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具备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反馈工作。反馈工作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后作业和试卷的反馈,在批改作业或批改试卷之后,要趁热打铁展开评讲。想要进行有效的衔接教学,就需要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其中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能力,对此教师要进行精准培养和格外训练,通过培养和训练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态度,不要在计算方面丢分,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可以采取错误归因的方式,充分地利用好错题集,在反复练习错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对初中生和高中生来说,兴趣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鼓励性语言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是在心理上进行的衔接对策。还有针对行为习惯上的衔接对策,就是要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做好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详细的来说,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需要掌握的题型列给学生,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题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后回忆的大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领悟能力。在初步进行这一策略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列举好,然后教师可以逐步让学生自己做好大纲总结,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也是培养自主能力和归纳能力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数学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好错题收集,在平时作业和考试中发现错题后,要让学生将错误原因和考察的知识点进行标注,这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4]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要从学生出发,在计划教学内容和采用教学手段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因材施教,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对高一学生来说,初步踏入高中学习会有许多不适应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数学教师要采取多训练、小梯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和作业布置方面体现出分层教学。并且在课堂活动中,要多观察学生的适应情况,找到合适的教学节奏。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中,首先围绕教材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再做好课外延伸的讲解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平.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高中数理化,2017,06(18):53.
  [2]黄露芳.积极应对,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3(23):76.
  [3]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0):68.
  [4]王永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高中教学衔接[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6,07(12):63.
  作者简介
  丁旭明(1986.07—),男,汉族,籍贯:四川平昌,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巴中绵实外国语学校,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