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选择与问题设置有“法”可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小桥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对我们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正确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从本套教材的特点出发,利用案例开展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充分利用好教材和时事中的案例,创设情境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充分引发学生参与思考,所以帮助学生学习好这一门课程,必须要有选择性的利用案例和巧妙地设置问题。在案例选择方面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第一,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心理,选取的教材内容也尽可能贴近生活,避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枯燥内容产生畏难情绪,案例最好能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毋庸置疑案例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越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同感从而积极去探究去思考,这样就越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客观真实可靠。
  道德与法治这套教材是敢于说真话的教材,所以作为教师在使用教材内容和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必须要客观求真求实,落实内容而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编故事,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创造故事情境,让学生感觉失去真实性,把角色扮演变成了游戏,就没办法锻炼学生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案例选择的时候要去伪存真,敢于引领学生直面事实真相,从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课本的内容不是空洞的说教,确实的可以为自己所用,能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案例的选择要典型最好有本土性。
  典型的案例是经得起时代的考验的,具有代表性,也能够经得起学生的质疑和探究,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本土案例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选取本土案例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其学科思维和素养。
  第四,案例的选择还需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当今时代是信息、大数据云时代,运用各种科技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收集信息热点已成为现代潮流趋势,现在用的道德与法治虽然是新教材,但是不可能教材里的案例能够随着日新又新的时事实际不断转变,所以教师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多看新闻,多读报,关注时事,并且在关注的过程中能够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又能够为自己所用的案例进行整理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要取得更好的效果不是简单的以案例说教,还需要巧设问题,道德与法治课案例教学应该以案例为主导,以问题为纽带,善于根据案例创设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养成品德,培养法治思维,发展能力。所以案例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起了非常关键的引领作用,让案例真正地能够为教师所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问题设置有也是有法可循的,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开放性。
  道德与法治的这门课的教学必须要要努力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培养的科学素养和初步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在案例的问题设置中注意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灵动性,所以教师要通过开放性灵动性的问题设置,能够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充分展现自己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发现问题、发散性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开放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多途径探求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才能达成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二,问题设置必须要直面生活实际。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本课程有生活化的特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材的设计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回归生活立足实际。所设的问题尽可能有一种让学生感觉是解决实际的问题,引发学生去对这些实际的案例有所思有所想,利于问题的解决既能服务生活又能回归课本,通过问题引发思考达成新知,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
  第三,问题的设置必须要有层次性。
  一般地说,提出的问题应该包括基本知识、对知识的加工提炼和知识的运用三个层次。探究问题的归宿不仅仅是能够掌握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能够通过学习能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要学生知其然,还要学生知其所以然,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学生能够灵活地整合、重组和发展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断让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
  第四,问题设置必须要有逻辑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所以在创设问题时,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按照学生探究思维的逻辑顺序出发注,注重教材中核心知识的逻辑呈现,创设一系列探究式问题体系。问题链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心理状态,始终处于有探索求知欲的时候,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自己积极主动不断探索的过程。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选取的案例得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是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就不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不但要案例选择要有法,问题设置也要有技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0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