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极参与有法 分层教学有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静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古老而又常新的教学方式。它因符合“因材施教”“生本课堂”的理念,一直被教师重视、认可。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参与度现状不容乐观。积极心理学重在研究那些能使生命变得更加有价值的事物,如愉悦与积极体验、幸福感和人际关系等。以积极心理学为出发点,分析提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课堂参与的激情;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精心设计分层教学课堂活动环节,增加各层次学生参与的机会;精准帮扶,体验成功,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互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创设情境;分层教学;课堂参与度
  一、 问题的提出
  分层教学是指依据学生不同的情感态度、学习基础,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构建对应的问题情景,落实对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对应的课后作业,参加相应的测试,使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能不同程度提高和发展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为发扬学生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通常A层是指优等生,B层即中等生,C层即潜质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好每个层次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参与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如兴趣、能力、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帮助个体获得幸福的生活。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出发点,分析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关注各层次学生在课堂分层教学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情感表达;构建亲密的师生关系,创设温馨的班级氛围,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 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度的现状
  “参与”即是“身心投入”,反映学生在课堂教学有关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分层课堂教学参与是指在分层课堂教学中,各层次学生以参与主体的身份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积极地加入到教学情境中,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端正的态度、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落实相应的学习目标。课堂参与一般指学生倾听、举手回答、观察、参加讨论、记笔记、预习、做作业等,经历动手、动眼、动嘴等外显的行为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数学课堂参与度低不是个别现象。影响课堂参与度的因素很多,如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风格和师生关系、班级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參与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够实现某项学习目标的主观判断。在课堂中,一部分学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而不敢参与教学活动;一部分学生因缺失学习基础,屡次努力无果,学习自我效能感低。
  (二)被动和消极参与课堂活动
  初中生课堂注意力持续性不同,数学思维水平不同,跟进老师授课节奏并领会所讲内容的程度不同,出现两极分化——A层学生轻松自如,学习积极性强;C层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迷糊、茫然,从而课堂积极性低,出现做别科作业、打瞌睡、走神等不良现象。
  (三)没有足够的课堂话语权
  受课堂教学时间与目标的影响,许多老师对A层学生的课堂回答会比较耐心倾听、分析并积极鼓励,长时间与他们互动;对C层学生,老师的解答耐心较少,对于他们的学习疑问,无法提供及时的帮助,互动简单,于无意中挫伤了C层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滋生“不必参与”的情绪。
  三、 积极心理学对提高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启示
  (一)积极的主观体验
  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包括愉悦、积极情绪情感和幸福感。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幸福感的获得主要受学生自身的愉悦感、参与感和意义感三方面影响。学生如果对个体过去获得的学业成绩感到满足和自豪,对目前的学习状态感到满意,那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定是充满愉悦且积极主动的;参与感是指学生积极加入到老师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并由此产生的内在充盈感;意义感是指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时,个人精神得以升华或从中获得启示。
  (二)个人的积极特质
  积极心理学中的乐观是一种与未来社会或物质生活的期望相关的情绪或态度,也是一种对自己有益或者能带给自己愉悦的社会期望的评价。它主要受积极情绪和良好的道德、坚定不移且有效地解决问题影响。曾有人做过实验,他将鲨鱼和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且中间用玻璃隔着。鲨鱼为了获取鱼食每天冲撞玻璃,但每次都伤痕累累,多次失败后,鲨鱼放弃夺取鱼食。当玻璃拿走,鲨鱼对唾手可得的鱼食视若无睹,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习得性无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学习困境,经常失利。如果老师不能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并总结经验,学生自身无法自我总结、提升并保持乐观精神。久而久之,他习得性无助,面对困境消极且懦弱。
  (三)积极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强调他人很重要,强调个体爱与被爱能力的获取主要在于个体与周围个体之间的情感连接。C层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受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疏远的深刻影响。因此,可将A、B、C层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常六人一组2A、2B、2C),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充分引导组员之间交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搭建生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学生在教与被教中协同进步。老师走近各层学生的生活,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交好友,拉近师生距离,形成亲密的关系。
  四、 提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一)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课堂参与的激情
  积极心理学中依恋理论强调“感觉”将人与人之间联系在一起,强调个体之间情感维系的重要性。因此美好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是与人相关联。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做到:第一,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不能在犯同样错误时,对A层学生反馈是无视,C层学生是批评;第二,尊重每位学生的权利。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课堂提问、提出建议、咨询质疑及师生互动的权利。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C层学生,引导其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引导生生之间相互合作,鼓励成功;第四,寓教于乐。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赋予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数学学习形式,如数学名词猜谜比赛,运用希沃白板5的课堂活动,组织生活情景对话创设问题情境等,从而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娱乐需要而“欢心”,点燃学习激情。   (二)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自身学业成败的归因影响其学习状态和效果。如:学生把某次考试失败归因于学习能力的不足,那么在下次考试中还会失败,因为个体觉得自身能力不足,那他潜意识就会觉得他做什么都不行;但如果将考试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方法不佳,那么在后期考试中失败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方法是可以改变的,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动机强的学生会认为是自己的努力程度造就自己学习上的成功,反之就是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同时他也不甘于失败,在失败中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针对那种很刻苦但仍未取得优秀学业成就的B层学生,老师应该给予积极性反馈,对其努力程度进行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数学课堂参与度;针对C层学生,老师应帮助他们确立符合自己现有水平的小目标,通过一步步达成小目标,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还要注意家校联动,共同帮助、激励。
  (三)精心设计分层教学课堂活动环节,增加各层次学生参与的机会
  教学目标落实层次化。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制定出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己的一定努力能达成目标。
  课堂活动设计的层次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商上存在差异,在课堂活动设计时,老师应针对A、B、C层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多创设一些A、B、C层学生感興趣的教学情境,促进A、B、C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若只一种难度,必然会使A层学生感到课堂太容易、无趣味和挑战性,而C层学生则感觉活动难度大、自己完成不了,学不懂。他们均不乐意参加课堂活动,课堂参与者寥寥无几。
  课堂活动落实层次化。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重视中等生,还要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的对于基础知识的表现情况,努力促使尖子生透过数学题目表面看到内在的解题思维与方法。提问时,对于C层学生应安排一些简单的就课本上的定义、性质、定理等理解的设问,把“神游”变成参与,促使他们常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对于B层学生可以提出“定理如何证明,为何如此证明”等问题,检查B层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问题。为A层次学生设置与定理拓展应用相关,链接“压轴题”的问题。
  活动评价层次化。经常性的有效反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利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机制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评价应多角度、多方向,多用积极性、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向前发展。引导学生实行“自我参照性评价”,即“和过去的自己比”,从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多方面与自己现在的成绩对比评价,助力学生“用发现的眼睛”看到进步中的自己。
  (四)精准帮扶,体验成功,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互动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个体幸福感的获得。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耐心、诚挚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给予C层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且给予肯定。C层学生往往偏内向或自卑,学习上遇到困境也是不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老师应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去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通过沟通和观察等手段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烦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愿意跟老师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走出学习困境;在课堂上,老师则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举手回答,无论其对错,给予鼓励和肯定。还可以在课前,先辅导他完成课堂练习,再在课堂上让他展示,成功感油然而生。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重视,多次体验成功,更愿意主动与老师沟通,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强。
  分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实现,需要主体参与意识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处于儿童期的初中生,还处在自我主动参与意识的感性理解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不懈关注与研究。
  作者简介:陈静,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新罗区龙岩市第八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