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最为基础的保障。初中体育教学存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会影响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因此,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措施展开探究十分有必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体育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91-02
  引 言
  新课程改革相关内容对不同学科提出了相对应的新的教学要求。由于旧的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要求无法相适应,体育教学开始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转变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重视,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积极性。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以提升,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为体育教学注入活力
  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整个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因此,体育教学理念在整个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理念若一直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会对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其无法与新的教学要求相适应。而且体育教学理念本来就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它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紧随着时代的要求与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更新,因为只有不断地进行更新,才能够使教学理念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得到保障,才能在体育教学的开展中做好引领。
  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必须是与时俱进的,能够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理念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体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转变时,一定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能脱离了学生这个中心。体育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适应性,那么运用于体育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是随着自己的想法与意愿确立的。教学理念的确立要以学生为基础考虑各个方面要素的影响,紧随时代的步伐,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使其在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体育教学要有全面和全新的认识,改变将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画等号的思想认识,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开展“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一些人物故事来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的运动员的事迹,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分享他们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故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体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二、发挥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是主导,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与启发者。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先讲述所要学习内容的一些动作要领,然后再为学生做示范,最后让学生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需用耳朵听教师的讲述、用眼睛看教师的示范就算完成学习。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这种单调又沉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都不高,自然就不想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和学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依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体育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单向地传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另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有所提高。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时,就会从中获得满足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提升学生参与主动性的重要条件。
  例如,教师在开展“羽毛球”这部分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各项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否则会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可以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将发球的难度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发球时可以适当地调整距离,按照具体情况站在发球底线以内完成;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则站在发球底线位置完成发球动作;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就可以加大难度,站在底线外发球。教师运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1]。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对学生的参与主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的情绪,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的具体流程,甚至比教师还清楚,对体育课完全没有期待。一方面,教学方法的单一使教学过程没有活力,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及学习兴趣的激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方法加以反思,对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就可以为整个教学过程带来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完成体育的学习。教学情景的丰富多样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以游戏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完成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当原本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活跃体育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还可以运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而且能使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为共同完成目标而努力,不断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了动作要领并做好示范后,如果让学生自己练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会很低。但如果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传球接力比赛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比赛中,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努力赢得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熟练掌握传球技术,还能培养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评价的手段,不仅会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情绪,还有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评价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此基础上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其本质是让学生意识到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遵循客观、全面的原则,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表扬与鼓励为主、批评与鞭策为辅,二者缺一不可。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完善教學评价体系。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属,并不是只有教师才能够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指导性的评价,又要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渴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因此,评价体系的完善对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开展“技术与运用健美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一场健美操比赛,所有的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评委,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是参赛组,另一组是评委组,并制订好评分标准。在参赛选手完成比赛后,首先评委组开始进行点评打分,然后再进行角色互换,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比赛与评价环节中。最后,教师对参赛选手与评委组进行评价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对动作有一定的掌握,还能够更加明确健美操包含哪些要点。此外,完善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获得教师与同学的肯定,对自己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    语
  总之,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符合当下新的教学要求,对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参与的措施展开探究,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提升学生参与主动性的关键是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陈建福.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8(04):71.
  作者简介:张田敏(1985.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和健康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7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