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的风险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园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子业态,不良校园贷是潜藏在大学校园里的一颗“毒瘤”,其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面对不良校园贷的严重困扰,需要多方协力才能筑牢不良校园贷风险的坚固防线。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素养,加强自我防范;高校要多措并举,强化教育引导;政府部门要统筹兼顾,提供可靠外部保障。
  关键词:不良校园贷;危害;风险防范;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3-0015-03
  不良校园贷是潜藏在大学校园里的一颗“毒瘤”,其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影响到学校的和谐稳定,需要多方发力共御风险。
  一、不良校园贷的危害
  出于资本的趋利性,不良校园贷在大学校园里扩张,虽满足了大学生短暂的筹资消费需求,但后续的危害是长期而深远的。
  (一)扭曲大学生金钱观
  不良校园贷具有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等特点,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金钱易得的错误观念。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挥金如土”的消费正是这种错误金钱观的现实表现。此外,部分大学生在校园贷平台贷款,追求物质享受,购买名牌服装、高档化妆品、高档手机等,会滋生“金钱至上”“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等拜金主义思想。
  (二)影响大学生学业
  大学生活本应是在校学生努力学习知识,习得本领的最佳时期。但因不良校园贷而债台高筑时大学生常常会做出以下两种行为:一是从事大量的兼职来挣钱还贷,这不仅使他们身心俱疲,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且难以将自身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1]。二是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还债,当高利息越滚越大,无法偿还被暴力催收时他们将惶惶不可终日,无法安心学习。不良校园贷使这部分大学生成绩一落千丈,轻者数门课程挂科,重者无法毕业。
  (三)泄露大学生个人信息
  大学生在贷款前需填写非常全面、详细的个人信息,除了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地址等常规信息外还需填写学号、学信网帐号,读取手机通讯录等。这样,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几乎被网贷平台悉数掌握。实践中因平台本身技术问题出现过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另外,一些不良校园贷平台故意将大学生个人信息出卖给黑中介牟利的事件也曾见报端。
  (四)侵害大学生身心健康
  不良校园贷经营者为了逼债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委托社会上专门的催账公司采用上门堵截、威胁恐吓、非法拘禁等方式催款。有的要债无望而将大学生的裸照或裸体视频公之于众或逼迫大学生进行“肉偿”。这些残忍的催债方式让刚刚成年、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毫无招架之力,不仅侵害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荼毒了他们纯洁的心灵,有的大学生甚至因为不堪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二、筑牢大学生不良校园贷风险防范体系的途径
  只有学生、学校、政府协力共进形成防范合力,筑牢防范不良校园贷风险的坚固防线,才能有效抑制不良校园贷的滋长,
  (一)学生层面:全面提升素养,加强自我防范
  大学生在不良校园贷中居于主体地位,如果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自觉保持自身定力抵御不良校园贷的诱惑,增强自身辨识不良校园贷风险的眼力,以科学的法律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则不良校园贷将失去在大学生中的立足之地。
  1.保持定力抵诱惑
  诱惑像是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大学校园里亦不例外。诱惑可能是网络游戏,虽给大学生带来了光怪陆离的刺激,却使大学生隐藏着虚度年华的空虚;诱惑可能是网络赌博,虽给大学生带来了些许的蝇头小利,却让大学生终究难逃负债累累的危机;诱惑可能是美食、华服、高档手机,虽给大学生带来了虚荣心的满足,却让大学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当大学生没能抵制住这些以金钱为后盾的各种诱惑而囊中羞涩时,很容易陷入不良校园贷的圈套之中。不良校园贷常常打着“无门槛、低利息、免抵押、放款快”的宣传噱头,诱导大学生贷款,而后又以“砍头息、利滚利、暴力催收”来牟取暴利。因此大学生只有保持自身定力,减少不必要的欲望,放弃不切实际的物质追求,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远离不良校园贷的陷阱。
  2.增强眼力辨风险
  不良校园贷的风险有很多,大学生在申请校园贷之前需擦亮双眼,谨防上当。将正规贷款与不良校园贷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识别不良校园贷。相较而言,正规贷款和不良校园贷有以下三点重要区别:第一,门槛高低不同。前者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物、收入证明材料、资信证明材料等;后者只需借款人提供基本信息就可放贷。第二,审查严格程度不同。前者放款前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且审查周期较长,而后者审查松、放款快。第三,贷款利息不同。前者的利息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确定且无其他杂费,而后者的利息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另外还以各种名义收取手续费、代理费和资料费等不合规费用。通过上述对比可知,不良校园贷与正规贷款相比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也正是不良校园贷的风险所在。大学生要增强眼力,对不良校园贷的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和透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深陷泥淖不能自拔。
  3.提升脑力知法则
  不良校园贷存在诸多法律风险。笔者以被人们诟病最多的“裸贷”为例来分析:首先,在借款前出借方要求借款方以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或视频作为借贷担保,此抵押物并不在我国《物权法》第180条规定的允许抵押的财产范围内。这一行为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侵害了借款方的人格权。其次,双方在贷款合同中约定的“砍头息”和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審理民间借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相关条款,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再次,因借款方未能及时还款,出借方公开对方裸照的行为不仅侵犯了借款方的名誉权、隐私权,还涉嫌触犯《刑法》第364条规定的传播淫秽物品罪;若出借方以公布对方裸照为要挟要其还款则涉嫌触犯《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最后,出借方因借款方未及时还款,而胁迫其提供性服务以抵偿债务的行为涉嫌触犯《刑法》第236条规定的强奸罪。总之,不良校园贷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作为借款方的大学生唯有知法、懂法、用法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被动局面,进而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二)学校层面:多措并举,强化教育引导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对不良校园贷,高校应从发挥教育功能、完善机制建设和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避免不良校园贷可能引发的悲剧。
  1.加强教育正观念
  首先,高校要对大学生加强金钱观教育,摒除金钱至上、拜金主义、金钱万能论等错误金钱观对大学生的误导。第一,高校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第二,高校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让大学生在传统美德中修身正己、净化心灵,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第三,高校要加强劳动教育,让大学生体会金钱是劳动所得,告诫学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
  其次,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减少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的现象。第一,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大力倡导理性、有计划、量入为出的消费。第二,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合理调整消费结构,将个人消费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不盲目消费[3]。第三,利用“双十一”等商家促销的重要时间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消费教育,及时遏制片面追求品牌效应的符号消费和超前消费,杜绝炫耀攀比乱象。大学生只有形成理性的、科学的消费观,才能有效抵制不良校园贷的蛊惑。
  最后,高校要对大学生加强诚信观教育,清除为业绩、提成不惜坑蒙拐骗本校学生的校园代理,杜绝骗取、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贷款的行为。第一,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引领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让诚信价值观入脑入心。第二,發挥朋辈榜样的作用,在校园内选树一批诚实守信、情操高尚的典型学生,宣传其事迹,充分发挥榜样在塑造形象、传播风尚方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第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大学生日常诚信表现予以入档,对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对严重者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坚决遏制不良校园贷的滋长势头。
  2.建立机制保长效
  首先,高校要建立起大学生不良校园贷预警机制。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查、寝室走访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学生是否有高消费和网贷意向。对于摸排出来的“高危险性”学生要及时予以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纠正,及时研判潜藏在校园内的不良网贷风险并发布预警信息,将滋生在大学生中的不良校园贷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其次,高校要建立起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的应对处理机制。在掌握了学生有涉及不良校园贷的情况时,要第一时间联系学生本人及家长,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并做好学生情绪安抚工作;要全面了解学生贷款情况,包括:贷款金额、平台、还款情况等,并及时将上述情况告知家长商讨对策,严重的要及时上报公安等部门。
  最后,高校要建立针对曾陷入不良校园贷,并因此产生了心理阴影地学生的心理疏导机制。通过辅导员谈话、心理咨询辅导等方式,消解不良校园贷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创伤,帮助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接受大学教育,避免学生因不良校园贷而误入歧途。
  3.优化环境促育人
  首先,要优化校园实体环境。第一,要净化校园,无死角地彻底清除粘贴在校园内的网贷小广告,消除校园贷广告对大学生的引诱。第二,充分利用校刊、校报、显示屏、橱窗等各种载体进行校园贷科普,让大学生认识到校园贷的危害从而自觉远离。第三,开展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校园文体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精神追求、锤炼良好道德情操、体悟自身社会责任[4]。第四,严格做好校外人员、车辆入校的信息登记和可疑人员的排查,切实保障学生不因陷入不良校园贷而遭到暴力威胁,守住校园安全红线,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其次,要优化校园虚拟环境。第一,充分利用校园官方微博、微信、校园网等网络平台资源,开发特色栏目,向学生推送内容多样、形式新颖的不良校园贷警示教育的文章、视频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不良校园贷的宣传教育。第二,组织大学生制作有关不良校园贷的微电影、短视频、动漫、海报等网络文化作品,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加深其对不良校园贷的了解。
  (三)政府层面:统筹兼顾,提供可靠保障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代表国家公权力的政府部门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可靠的外部保障。针对频发的不良校园贷问题,政府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管和治理。
  1.立足源头强治理
  不良校园贷之所以屡禁不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网贷经营者唯利是图,将数量庞大、消费欲望强烈、手头资金不足、风险辨识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群体作为获利的目标人群。政府部门唯有加强对不良网贷平台的监管和治理,才能清本溯源重塑网贷行业的良好经营风尚。政府部门要严把校园贷行业准入关口,规范办理程序,完善大学生诉求表达和信息反馈机制[5],及时关闭违规平台,进一步压缩不良校园贷的生存空间,努力营造合理、合法、合规的网贷行业环境。
  2.完善征信促共享
  当下网贷行业中存在严重的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冲破这道藩篱的重要途径便是政府部门加快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和校园贷平台企业征信体系的建设进程,促进信息共享,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盲目行为与利益损失,营造“诚信者受益,失信者惩戒”的社会环境,这是控制不良校园贷经营风险,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有力举措。
  3.制定规范补短板
  校园贷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存在法律、法规滞后的短板,这需要政府部门牵头制定相关规范,使校园贷行业良性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网贷行业法规,对贷款的利率、手续费、担保等做出明确规定。其次,要引导网贷行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对平台的运行管理、业务拓展、合作竞争加以监督,维护该行业的健康运行秩序。
  参考文献:
  [1]吴昀霖.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危害及解决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7):85-86.
  [2]胥青.“校园贷”的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62-64.
  [3]林明惠.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及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5):79-83.
  [4]李黛君,李三宝.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贷的风险规避机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4):201-204.
  [5]吴鹤群,成晓越.风险社会视域下“校园贷”问题的生成及应对[J].当代青年研究,2018(1):106-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2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