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我校《材料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对比传统单一闭卷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 过程化考核 教学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该课程主要研究材料科学中的共性规律,对理解材料结构改性材料性能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课程涵盖各类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多、理论性强,特别是抽象的概念点多,如果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后作业不深究,甚至个别同学仅靠考前死记硬背、突击性复习获得学分,这样不扎实的学习过程不仅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有较大距离。本文通过进行《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扎实教学过程,夯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以期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并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我校《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我校目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单一的传统型闭卷考试的期末考核方式,仅通过一张考卷上得到的考分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考试的内容以教学理论知识计算为主,缺乏实际的应用型考题,综合性分析类的题型也较少,不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体现不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随着互联网、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型课程考核模式的缺点日渐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学习知识点一知半解,也不会主动利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意义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同时授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考核手段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二、过程化考核改革举措
  1.重过程,轻结果,加强过程化内容考评
  传统考试由于考试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对《材料科学基础》4学分的课程考核内容有时存在一定随机性,不能够全方位考查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程度,且形式单一。课后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期末考试的形式经常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学分绩点而考试,为了及格而划重点,没有学习的乐趣,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核的是谁的“记忆力”比较好,而不是考核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不能真正测试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改革后考核体系细化,分阶段逐步进行,全面评价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过程成绩两大部分构成。
  (1)平时成绩可由课堂出勤、回答问题、作业完成质量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2)过程成绩可由期中考试(占25%)、两次课内测试(占30%)、期末考试(45%)三项组成。过程总成绩为每次过程成绩的加权之和(过程总成绩占总成绩的80%)。
  (3)总评成绩=平時成绩×平时成绩比例+过程总成绩×过程总成绩比例
  考核方式改革后包括平时和过程两部分,平时主要是针对学生出勤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过程化考核中设置了多次考试,阶段性有目的地进行考核,课内测试1是晶体学基础及晶体缺陷章节内容的考核,期中考试是晶体学、凝固、相图章节内容的考核,课内测试2是塑性变形、扩散章节内容的考核,期末考试是对所有内容的考核。多次考试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压力,增加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通过安排多次考试克服学生平时的学习惰性,让学生在平时中踏实学好基础知识,夯实知识点,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进步,避免以往大考前的手忙脚乱,同时也避免偶然因素造成的失误,能真正考核出学生的实力;而且过程化考核的设置能及时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对教学效果是极好的促进。
  2.重实践,轻理论,增加考核应用型题型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偏理论知识学习的课程,以往考核中考题也偏重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在通过过程化考核可以多方位、多层次地全面考核,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增设综合性应用型题型,从而加深对材料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生的主要目标。
  比如在凝固章节中,探讨工业中细化晶粒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工业及成本的角度分析利弊,了解工业实际应用的难处;扩散章节中利用扩散第二定律来设计工业渗碳过程;相图中利用杠杆定理、相律等理论知识分析Fe-C相图,理解不同成分的组织体对钢铁宏观性能的影响以及塑性变形中理解掌握加工硬化、弥散强化等金属强化机理,并具体应用。重实践,轻理论并不是指让大家不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加深实际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更好地促进理论学习。
  3.求反馈,得积累,总结学习经验
  课程学习中将每阶段的考试情况反馈给学生,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未注意的地方,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点没有掌握到位,查漏补缺,打好每个阶段的基础;课程结束后,综合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结果,总结学习经验,纵向比较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的长处短处,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还是基础知识有欠缺;横向比较一学期学习的文化课知识,自己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专业学习中是否有一定的提升,根据此指导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并对今后的学习提出相关提议。
  结语
  通过过程化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创新性强、复合型材料科学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过程化考核教学方式的改革,打破传统的单一考试成绩评定学生的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化,提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学生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平时的学习过程,改进考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过程化考核教育模式也督促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想方设法将兴趣引入课堂,启发性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学习变为一种乐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成效。
  参考文献
  [1]梁爱琴,宋祖伟,曲宝涵.“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3,27(2):121-122.
  [2]许秋红.能力导向的应用型高校考试安排创新与学习绩效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1:96-104.
  [3]白佳海,赵云霞,杜庆洋.《材料科学基础》评价和考核改革初探[J].山东化工,2018,47(13):149.
  作者简介
  孟新静(1980—),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通讯作者
  葛红花(1966.12—),女,汉族,教授,研究方向:金属腐蚀与防护。此课程为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5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