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中职学校的激励教育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国辉

  【摘要】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基础教育的教育类型,具有特殊性。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更是具有相对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以吉林工贸学校为例,从“为什么要在中职学校组织实施激励教育”“什么是激励教育”“怎样开展激励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在一定范围内可推广、可复制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 激励教育 实践
  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且意义重大、艰巨且复杂的工作。什么样的教育更有利于中职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成长呢?结合吉林工贸学校特点及学生教育和管理实际,笔者在全体教师的支持下,把15年前就开始探索的、在工作中积累的激励教育的想法和研究的心得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全校组织开展了激励教育。下面从“为什么实施激励教育”“什么是激励教育”“怎样开展激励教育”三个方面认识和了解在吉林工贸学校开展的激励教育。
  一、什么是激励教育——激励教育的实质
  激励教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激发和鼓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的一种教育手段。
  吉林工贸学校组织实施的激励教育,是以培养“有品德、有技能、有追求、有尊严”的现代职业人为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为出发点、以“办有尊严的教育”为核心的教育。通过理想激励、榜样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挫折激励、奖惩激励、环境激励、活动激励、荣誉激励、制度激励、利益激励等,发挥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和知、情、意、行的统一,通过五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强化“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巩固“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修炼“四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善用“三科”(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完善的人格及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现代中职生和未来建设者,为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为什么实施激励教育——激励教育的提出
  组织实施激励教育,是基于立德树人目标和中职学生现状和特点。通过实施激励教育,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养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
  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网络的广泛普及、社会多元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意志品质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学生的志向也出现模糊的状况,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三观”教育出现疲软状况,这就导致客观优越的环境与学生主观的内在心理产生了矛盾。中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他們的知识基础、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较为薄弱的方面,有的是学不进去,有的是破罐子破摔,有的是厌学情绪严重,有的调皮捣乱胡作非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学生行为习惯上和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于职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很多的问题。加之,由于职业偏见的原因,现在很多人认为上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以上问题如果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尚可以“铁腕”教育学生,那么到了中职教育阶段,学生的思想已逐渐走向成熟,逆反心理更强,这就不是简单的教育可以完成的了。这时,就应调整教育和引导的思路和方向,从研究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出发,认真探索激发学生勤奋学习、身体力行的内在动因,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合理的外部条件,产生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竞争性的强大动力。
  (二)中职学生特点
  1.就读职校原因多,但理想信念普遍缺失。中职学生选择到职业学校读书大体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中考成绩低,上高中考大学无望,走对口升学或衔接;二是因为家庭等特殊原因,而不得不选择上职校;三是初中学业荒废,成绩只能上职校;四是对学习实在没有兴趣,只好到职校学习一技之长;五是只为一纸文凭,而进职校门槛低。不管什么原因进入职校学习,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基本规划,对前途没有方向,没有想或是懒得想,过一天算一天,混到毕业就去就业,缺少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理想,对于他们中一些人只是一个词语,而不会是动力或是目标。
  2.思维较活跃,但学习能力差。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中职学生有时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尝试新事物的想法更多,且多不可控。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多不明确,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这样就使得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越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想放弃,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和相应激励,那么就可能会使其人生的发展轨迹出现问题。
  3.有自我意识,但自控能力弱。进入中职校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日渐增强,开始模仿成年人,甚至把自己当作成年人,在做事上、处理人际关系上以及学习认知上,有自己的一套所谓的理论和做法,并试图挑战班主任和家长,想自己“当家作主”“自立门户”,处处想要以独立人格出现。他们在学习中和生活上的“成人心理”普遍准备不足,心理预期和实际情况有时会大相径庭。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心中往往都有最柔软的一个“点”,调动得好,就是成功的点,否则就是乱事之源。
  三、怎样开展激励教育——实施激励教育原则及方法
  (一)激励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性原则。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成为其继续前进的动力。二是通过对学生的激励,达到促进道德素质提高的目的。三是激发学生的内化机制,强化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律、自为、自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主动发展意识。四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合理的、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个性,为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主体性原则。要使学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使他们乐观上进,自信满满、强化自我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合理利用客观条件,把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发掘出来,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3.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在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之后,学生的新鲜感会逐渐淡化,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就会前功尽弃,这时要重点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抓坚持,抓恒心,抓反思:教育学生,放弃意味着失败,以往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得不偿失。如果能够及时修正错误,修正目标,自我调节,自我激励,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自我教育,成就感教育,把畏难之情、畏难之念,全部打消,继续鼓足干劲,勇往直前。
  4.坚持尊重和信任原则。现在人们的生理、安全、爱和社交的需要一般是有保障的,而尊重和信任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激情,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激发了责任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以仁智长者之心待学生,学生以尊重敬仰之心待老师,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互为主客体,当双方皆能悦纳对方时,尊重和信任、工作和合作,也就有了最好的起点。
  (二)激励教育方法探究
  1.理想激励。理想激励是内在激励的一种重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高度和个体的成就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对于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与持久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有理想才会有奔头,才能产生奋斗的动力。中职学生的理想教育在于教育者知心知意、实心实意的指导和引导,通过人生规划讲座、理想教育主题演讲、班会讨论、名人示范效应等,勾勒出每个人的人生理想。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做起、到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从一个得过且过的状态、到为实现短期的人生目标而努力,这都是理想激励,关键在于能够把自己的理想变成一种现实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成功。
  2.榜样激励。榜样激励是指用先进个体的行为去对受教育者给予激励,使受教育者习得先进行为的一种激励方式。职业教育的最好榜样就是大国工匠,就是要用工匠精神去鼓舞学生、感染学生、激励他们成长,把他们从游戏、网络和无聊中抢出来,接受积极的、向上的东西。
  3.信任激励。就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关怀、信任、尊重、支持,从而达到激励效果的一种形式。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的心智成长更加迅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如果教师能够把对学生的认可和信任加持到學生身上,那么,学生就会迸发出更加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信任,让学生的“我能行”“我一定行”自信感爆棚,从而达到激励其成长的目的。
  4.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指激发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他们获得动力的激励方法。在激励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的运用,以感情为基础的,建立互动沟通机制,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励人的目标。
  5.挫折激励。挫折激励是指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克服挫折带来的消极影响,并适时将挫折转化为积极因素。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客观冷静的分析失败的原因,学会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改进,取得更大的进步。
  6.奖惩激励。奖惩激励是通过授予荣誉、物质奖励和惩罚手段来提高教育效果。比如优秀班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对于先进和优秀是一种正向激励,是一种肯定,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其不断努力、持续发展。给予学生批评教育等处罚,使学生有所敬畏,迷途知返。实施奖惩激励,要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有效结合。
  激励教育是一种综合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于一体的教育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习惯养成和成长进步必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实,教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激励教育的各种方法,惟愿同行们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培养出更多的于世有用、于才是用的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6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