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市场化、多样化的态势。“90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高等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阐述了“90后”大学生思想早熟、个性独立、自信张扬、规划长远、责任意识强的特点,试图从教育教学、规范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新挑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据调查统计,2008年入学的大一新生中,约有(18%-28%)的学生出生于1990年,这也意味着大学已经开始进入“90后”时代。那么这代“90后”大学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备受关注和争议的“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背负了人们更多的质疑与期待。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为他们带来些什么?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又有着怎么样的不同于往代人的想法与规划?“90后”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有着怎样的特性?带着诸多的疑问,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笔者与“90后”大学生(即:08级新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真正和他们“亲密接触”,感受到他们的个性特点,从而引发高校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中如何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90后”大学生具有早熟、独立、自信、张扬等显著特点
一是思想早熟。在信息爆炸网络互联的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甚至有强迫自己用成年人的思维思考问题的倾向。互联网是学习的工具,网络更多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平台。同时在对朋友的选择上,志同道合,是他们选择朋友的最优先标准。
二是个性独立。在独立的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大多数考生志愿是自己拿主意的,这反映了这一代思想上的独立。当然他们也很尊重父母的意见,现在父母也会放心地把选择权交给孩子。生活在网络时代,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思想活跃,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思想富于变化,敢闯敢拼。
三是自信张扬。“90后”是最年轻的一代,年轻让人自信,让人充满激情。这种自信不是举起拳头的宣誓,而是从谈笑、举止中就能感受到的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对未来的成功毫不怀疑的气质。他们极少有对未来的失望和迷茫。大多数同学认同“挫折使人奋进”这个哲理。“挫折是宝贵的人生财富,用轻松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处理”,他们不吝张扬自我,非常乐意组织活动,他们自信有能力搞好活动,不放过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四是规划长远。对个人发展有计划性是“90后”又一大特点。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在个人规划方面做得非常好,如一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就通过了英语三级考试,已经决定报考某重点大学,有到国外留学的想法,现在已经有了完整计划。如果有交换生之类的计划,就准备在大三时到英国留学,否则在本科毕业后留学。高考之后的暑假并不轻松,准备托福、雅思考试,去新东方上课,考驾照……假期安排得满满的,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规划。同时发现“90后”对于创业投资非常有想法,他们已有一定的理财观念。
五是责任意识强。“90后”这一代很少有什么口号,他们更为注重实际、实用。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但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而今年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对这些学生高考志愿的选取和专业的选择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都考虑到了今年的一些重大事件。对许多人认为“90后”只关心娱乐体育、只知道明星八卦的指责,他们觉得既惊讶又好笑。他们觉得同学中关心娱乐体育的确是不少,但是不能认为他们就只知道这些。其实现在的“90后”一代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
总之,“90后”大学生总体上不仅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而且目标明确、意识客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善于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二是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期待和需要;三是憧憬校园生活,期待发展突破;四是职业发展目标明确。由此可以看出,“80后”到“90后”的变化不是个体刻意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变化的一个印记,不能简单地用“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品性和惯性思维来理解、审视和评判“90后”。
二、“90后”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的新挑战
(一)对高校的整体压力逐渐加大,要求学校对学生全方位、多途径培养复合型的适用性人才
高校要培养学生成才,一是要根据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实施专业知识加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标志的新的培养方案,并根据新的培养方案来设置专业、制订教学大纲和安排教学内容;二是根本改变旧的“我讲你听”、“我灌你通”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将教育、管理、服务、关怀“四位一体”,把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民主对话,平等交换意见,将心比心处理问题,无微不至地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学生成才和发展排除障碍。三是增加与强化课程设计课,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培养计划,真正解决培养什么、怎样培养的问题。五是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激活学生创造力的原动力。六是帮助学生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发展、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通过大学的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要求老师一专多能,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教学与管理要善于改革创新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实现这一方针,必须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使教师的素质水平与人才培养素质要求相一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创新对大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3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明确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授、副教授应投身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启发式教育,在教学改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三)对社会求职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要提高职业的相对稳定性
高等教育必须正确处理好与行业、社会之间的关系,依托社会通用专业吸引学生,拓展学校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高等教育,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所有要求。主要原因是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学校教育的差异性、社会背景的差异性、个体背景的差异性、价值标准的不确定性等影响。这些都会造成一系列的相关问题。有的毕业生能够很快地融入社会,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相反,有的毕业生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正常情况。所以,行业企业和社会必须正确评价高等教育,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高地要求,而应当与学校一起,共同努力,办好高等教育,从而提高职业的相对稳定性。
三、高校教育教学对“90后”大学生走进校园的应对措施
(一)作为学校管理层
一要继续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确实做到“真枪实弹”卓有成效,要积极进取、务实创新;二要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师资队伍,将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既要避免为教而教,为渗透而渗透,更要避免为乐而乐,为活动而活动,努力实现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的高度和谐统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此同时,学校尊师重教想方设法给老师创造充电的机会,确实有效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三要加快就业信息的发布,及时快捷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市场的第一手材料,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
(二)作为专职教师
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大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情感在教育中的投入,以情动人,晓之与理,以理服人,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学识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倍感亲切,乐学爱学,缩小师生间的距离,真正把学生当亲人、当朋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努力培育学生成才。自身要先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化,一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个性转化;二是在教育模式上,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三是在教育重点上,由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教育向宏观目标与人的自身需要相结合转化;四是在信息化手段上,向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转化。
(三)作为素质导师
我们要从学生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下功夫,加大教育与培养的力度,一是政治思想上引导。做学生学习知识的“经师”,同时更要做学生学习做人的“人师”,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学习方法上辅导。教会学生讲究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突出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探索性的特点。教育、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把握学习重点,合理运筹时间。善于抓住教学活动中的预习、听课、课堂笔记、复习、作业、考试等主要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果;三是生活上具体指导。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针对不同学生的自理能力状况,加以适当教育和具体指导,使他们明确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为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心理障碍上疏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一方面向学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建立骨干组织,将宣传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少数学生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的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90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与此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能催生一些新鲜事物的出现,不乏是件好事情。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90后”大学生,对他们充满信心,坚信他们是可以被期待的新一代。我们要给予“90后”大学生更多宽容与认同,相信他们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历练中不断成熟、成长,最终必将成人、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素质教育模式的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章文杰.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4]章荣琦.论以人为本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2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