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丽芳

  启发式(Heuristics)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观。我国化学教学中的启发式,突出实验教学和形象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以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将更加引人注目。广泛开展实验教学,是推进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使用的初中化学新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化学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化学实验。因此,深入研究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研课题。
  本文主要是论述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抛砖引玉。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思想,阐述它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价值,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化学实验中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就必须领会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初中化学实验,搜集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启发式教学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思想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观。它的精神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研究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涉及的化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关注学生的实验行为,以实验为教育手段开拓学生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深入研究实验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缺乏对实验的研究,启发式教学就会失去依据。就会由于启不得法而导致启而不发。实验研究的内容是广泛的。
  
  二、化学实验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几点做法与应用
  
  (一)精心设计实验,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就是诱发学生急切解决问题、探知事物本质的心理体验。学生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将倍加增强,注意力格外集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这不论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发展,都大有好处。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景,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良好开端。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用现象去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惊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上“燃烧与灭火”这一课中的“爆炸”内容,我先演示了不盖盖子的粉尘爆燃实验,然后又演示了盖上盖子的粉尘爆炸实验。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利用油瓶进行粉尘爆炸实验的视频。这些实验和课件,使整个教室都沸腾起来。学生问这个问题,议论那个问题。他们急于明白,为什么不盖盖子的粉尘爆燃是安全的,而盖上盖子的却会发生爆炸?为什么油瓶会被掀翻……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讨论,学习热情高涨。
  2,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打破学生对课本知识过分依赖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二氧化碳与灭火”这一课,上课时我直接把连接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导管插到放有两根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蜡烛慢慢熄灭的过程,这时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然后我又按课本中的方法,直接把一瓶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两根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也出现了上述现象,只是两根蜡烛依次熄灭相隔的时间短。这时有学生交头接耳在讨论,有的赶紧翻书查,有的直接问为什么。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①蜡烛为什么熄灭?②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学生在这分析讨论过程,注意力高度集中,踊跃发言。通过分析讨论,得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的结论。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另外,在做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时,为了验证温度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时,可以用筷子和纸张代替木条与煤做对比实验,简单易行,实验现象明显;验证物质必须和空气(或氧气)接触时,可以先分别点燃两支蜡烛代替一支蜡烛,然后在其中一只上罩一个玻璃杯,对比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就得到正确结论。熄灭的是蜡烛,点燃的是学生智慧。
  
  (二)针对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教学途径主要是下述两个方面。
  1,通过对实验现象一层扣一层的分析,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例如,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分子”一课的教学,我在上课前,将一个盛有少量浓氨水的小烧杯放在讲台桌上,让氨水挥发到整个教室。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上这一节课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学生答:闻到了氨水的气味。我又问:你们怎么会闻到氨水的气味?学生答:讲台桌上放着氨水。我说:我将氨水放在讲台桌上,并没有倒在你们的鼻子里,你们怎么会闻到氨的气味?学生答:氨自己会跑过来。我接着问:你们谁看见氨“跑”(扩散)过去了?学生摇摇头说看不见。“是的。氨确实跑(扩散)到你们那儿了。使你们闻到氨的气味。可是,这一千真万确的事实,谁都看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部分学生作出了回答:这说明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构成的。我接着讲解:是的,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使我们感觉到氨的气味。我们把这种微粒叫做氨分子。就这样,通过对“氨水挥发”这一感性认识的层层分析,形成了分子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质疑,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例如,在“空气”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请两位位学生上讲台做一个实验:瓶吞鸡蛋。我事先准备好实验用品,要求学生在鸡蛋不被破坏的条件下,使这只大鸡蛋进入瓶口小的瓶中。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两人共同合作,很快就完成任务。针对瓶吞鸡蛋的实验现象,我向学生进行质问:大鸡蛋通过了小瓶口是什么原因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吞蛋”原理,抓住了燃烧需要氧气的生活常识,得出空气中含有氧气的结论。领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三)通过实验讨论,开拓思维方法
  组织学生围绕实验中的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维。在讨论过程,学生相互交流思想,互相启发,可以取长补短,拓宽思

路,从而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有关问题。例如,上第一章第二节“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我没有照课本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实验,而是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尝试提出自己的“新发现”。下面是学生经过观察,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点燃蜡烛时,火焰先较大后变小,过一会儿火焰大小才比较稳定?
  ②在无风时,为什么蜡烛火焰也会摇晃闪烁?为什么火焰总保持向上?
  ③为什么蜡烛要用棉线做烛芯?烛芯点燃后为什么是黑色的?熄灭后烛芯为什么会变“硬”?
  ④蜡烛为什么越烧越短?常温下,固态蜡烛能燃烧吗?液态蜡烛能燃烧吗?
  ⑤烧杯罩在火焰上放置时间较长后,烧杯内壁会有黑色固体出现,这是什么物质?
  组织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不断引导学生的思路,对各种意见进行论证。然后将那些正确的认识加以总结。这次讨论,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设计实验的基本思维方法。
  
  (四)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领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部分的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未知的化学知识,明确“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论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例如,在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这节课的教学,我不满足教材的编写形式,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并摇动矿泉水瓶,这时就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了。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现象很明显。而后用针筒吸稀盐酸,把针头刺进矿泉水瓶,把盐酸注射进去,在噼里啪啦中,矿泉水瓶又恢复了原形。我利用矿泉水瓶变形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通过矿泉水瓶恢复原形引导学生分析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的实际应用。这样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都很有好处。
  
  (五)开展课外实验,鼓励开拓创造
  实验教学不要局限在课堂里,而要扩展到课堂外。课堂教学难以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而且,课堂教学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展课外实验,为学生开辟一个新天地,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课外组织学生自制咸鸭蛋,表演化学魔术等。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从单一变为多元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一样,我们要努力做到具体和概括的最适当的结合,可以具体评价的内容就采用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探究活动,内容充实多样;学生自主活动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等方面),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的就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例如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方面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享受实验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四、成效与反思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去构建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施展各种教育技巧,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成才需要好奇心,而化学实验以及多元化评价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源泉,利用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调查发现有以下观点在教师还是比较普遍:
  1,化学实验中的活动与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许多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
  2,有些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活动无目标、无定论、不好把握;
  3,学校办学条件、实验仪器和经费、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活动的开展:
  4,教师本身探究能力、工作负担、指导学生探究的水平也会制约实验活动水平的提升。
  
  (作者单位:晋江季延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