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90后”新生教育的改革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冠文 曾雅丽

  【摘要】新生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生教育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从内容、形式、制度上完善新生教育体系,推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新生教育长效机制。
  【关键词】“90后” 新生教育 科学发展观
  
  从2008年9月份开始,各大高校迎来了首批以“90后”为主体的大一新生,这一群体的大学生的身心状况有着鲜明的特征。同时,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是关系到高校发展的重大课题。
  传统的大学新生教育模式探索
  传统的新生教育模式具有几个缺乏性:缺乏针对性。从2008年开始,贴着“90后”标签的学生迈入了大学校门,今后十年,“90后”将成为大学生的主体。“90后”呈现出新的群体特点,但一些高校仍延续传统的模式,对“90后”大学生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时效性。当前社会发展迅速,而部分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与理念中,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新生教育的冲击尚未出现及时的对策,稍显滞后;缺乏实用性。部分高校新生教育仅安排一个月时间,有的只有一个星期,新生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如此“丰盛”的新生教育“午餐”让新生难以消化;缺乏理论性。新生教育虽然起步较早,主要是进行实践的探索,还缺乏科学全面的长效机制。更多是对现实内容的研究,对发展趋势还缺乏理论成果。
  新形势下新生教育改革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90后”大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在思想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带有鲜明的群体特性。2008年10月,武汉大学公布了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新浪网针对“90后”群体开展了“作为90后,你有什么特点”的全国调查,结果显示,“90后”新生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缺少理想信仰,理性思维有待加强。有34.5%的新生缺乏理想、信念和人生规划;32.2%的人不相信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部分新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功利色彩明显。对传统文化缺少热情和理性思考,在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往往主观、片面、固执,容易迷失自我。
  过度依赖网络,缺乏现实人际交往意识。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90后”大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性非常明显。一方面,“90后”利用网络这一手段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视野;另一方面,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也在误导着“90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针对“青少年网络伤害问题研究”课题的调查,发现有近半数的青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过度依赖虚无的网络,影响了现实的交往,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仅有17.4%和13.8%的“90后”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①。
  自我意识较强,不重视团队精神。“90后”大学生个性突出,渴望表现自我,以个人价值为中心的消极的价值取向突出。大部分“90后”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居安思危的观念淡薄,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
  心理素质偏低,抗压能力有待加强。“90后”出生于改革开放取得较好成效的时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够的自理自主意识,抗压能力不足。有72.3%的学生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学生表示会因此一蹶不振。②
  由此可见,在新的时期,针对传统模式的不足和新问题,新生教育改革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90后”新生教育的特色长效机制
  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紧扣“以新生为本”的核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90后”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新生全面发展。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坚持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以新生为主体,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教育教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农林院校新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各种关系,推动新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坚持大众化的、科学的新生教育模式。新生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是全盘否定以往的教育模式,要在继承中创新。新生教育改革非一日之功,必须学会抓住改革的本质,统筹协调好各类关系。新生教育改革既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也不能打击新生的主观能动性。概而言之,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要求,否定难以取得成效。
  育人机制:全员、全程、全方位。传统的新生教育主要是由政工队伍和辅导员开展,在扩招规模面前,力量显得单薄,“90后”学生问题较为突出。要把新生教育提到学校发展战略上,推行全员育人,齐抓共管,做好新生教育工作。特别是要把“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教学科研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落实到新生教育的中去,形成“学校教育培养人,学校管理服务人,学校服务打动人”③的工作格局。要加强家校合作与联系,把学生家长纳入新生教育的主体中。由学校和家长共同来做好正处于第二个“断乳期”的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全员育人:就是要发挥党政班子在新生教育中的领导作用,学生处在新生教育中的统筹主管作用,各院系在新生教育中的执行贯彻作用,班主任在新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辅导员在新生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专业老师在新生教育中的教书育人作用,助理班主任、优秀党员、学生干部“导生制”在新生教育中的模范作用,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新生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班集体在新生教育中的感化号召作用,校园文化活动队伍与宣传队伍在新生教育中的氛围育人作用。
  全程育人:坚持新生教育的整体性与一贯性,针对新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与不同需求,从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入手,提供“导航”服务,实施全程育人。根据“90后”新生的特质,在新生教育的整个过程还要针对性育人,如在新生入学之初着重上好“爱校荣校”、“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专业学习与素质教育”的课程,在新生遇到挫折的时候着重开展“挫折教育”、“励志教育”、“诚信自强”教育等,每一个阶段都有侧重点,但不能因此而放松其他方面的教育,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全程教育的核心工作,时刻不能放松。此外,要拓宽校外教育,假期要通过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新生教育。
  全方位育人:新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具备全局、全方位意识。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通过制度化不断完善机制,形成上下畅通、健全、规范、有序的教育体系。时间上,传统的新生教育时间为半个月或一个月,而心理学家认为新生教育应该用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时间来完成。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延长新生教育时间,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开展短期适应教育,同时长期推行新生素质教育。内容上:除了传统的学校介绍、学习生活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国防教育等,还要建立全方位的新生教育内容体系,如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重视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前置。针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发挥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和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委员的作用,采用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测试、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针对“90后”新生理想信仰缺失,可以通过“形势教育课”为新生“传道授业解惑”。针对部分新生爱校观念淡薄,可通过爱校荣校教育,特别是挖掘学校优质学风校风,增强新生的爱校自豪感与自信心。总之,新生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满足新生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生教育入心坎,进头脑。形式上:“90后”的新生思维活跃,要抓住这些特点,以新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新生教育。首先,共性与个性教育相结合。除了对所有新生开展共性教育,还可以对新生进行分类指导。其次,创新教育载体。通过校园自助游、图书馆实地参观学习、参观实验室、走访教学基地、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丰富新生教育的载体。还要创新教育模式,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和多向沟通转化。加强新生教育的互动与师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减少“说教式”教学方法,要通过QQ群、飞信、留言板、博客等形式构建多种现代化信息平台,增进互动、加强沟通,并依此为契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占据网络阵地。而针对“90后”新生依赖网络,切勿“一刀切”,而应该更新教育手段,网上疏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鼓励“90后”新生正确看待网络。(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注释
  ①②戴长澜:“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中国青年报》,2008年11月12日。
  ③张拥军,李金发,范金凤:“浅谈农科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6月刊,第160~162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3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