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定位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向东

  摘要:高职教育是新生的、特殊的高等教育类型,该怎样发展,尚处于探索之中。从高职教育的本义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定位的一般原理,以及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行业特点的原则来关注和探讨高职教育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 定位 思考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不论是从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还是近些年来的招生计划来看,都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至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214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66.96%;在校生454.51万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9.96%。”(注:朱振国.高职高专路在何方[N].光明日报,2002-1-24(B2).)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将进一步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可以说高职教育发展方兴未艾、前景广阔,高职教育发展已步入黄金时期。
  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可信的说法应该是指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岗位群或业务领域的需要,而进行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职教属于5B级教育:其“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实际的, 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与资格。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2000〕2号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 、管理 、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教育部2006第16号文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除了要服务区域经济以外,还要服务行业的发展。作为现在的三峡库区来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还欠发达,产业空虚,对大学生等各类人才吸纳能力不强,人才需求量不大。所以,库区的高职院校在全国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要不落后于形势,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万州、局限于库区、局限于重庆,应从全国甚至世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作到立足库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处理好当前和未来的关系,解决好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关系,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库区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从职业性出发,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不是基础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所以高职院校不能走“本科压缩”之路,也不能搞“中专扩展”模式,而应该按照高职的人才规格和基本特征,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应用能力强,基础理论适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上。由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应发生一系列变化:在教学目的上,将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在学习制度上,将从“学校是核心,全日制教学是主体”转向“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弹性学制,职前与职后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将从“校内课程为主,重视学科性”转向“重视专业领域建设,注重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就业导向重于书本知识”;在证书制度上,将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学习方法上,将从“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主要学习地点,书本学习是基础”转向“教室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设计,注重工学结合,就业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学习过程上,将从“系统地学习经过组织的主题材料,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转向“满足经济界和学生生涯发展的双重需要,为提高就业技能打基础,重视能力培养”。
  其次要充分认识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不应追求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知识的理论性,而应追求技术的应用性、技能的操作性;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注重操作性课程。
  操作性课程是指那些主要必须落实在实际操作应用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具备的能力与技能,操作性课程是高职教学区别于一般普通院校教学的特色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靠这一层面课程的教学与实训来落实。在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课时分配上,要提高实验、实习课的比例,一般来讲不应低于50%。
  要满足学生实验、实习的需要,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增加实验、实习设备的投入,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也应与校外的企业和行业合作,建设一批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
  总之,高职院校在改革发展中,必须定好位,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原则,即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能力建设;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高职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树立起高职前进的风帆,使高职教育乘风波浪,奋勇前进,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2007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07,(3).
  [2]潘海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区域差异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005.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4]张廷凯.我国课程论研究的历史回顾[M].课程.教材.教法,1998,(1).
  [5]张子照,朱晟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预测的回顾与思考 [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6217.htm